“张焕乔”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张焕乔 院士   '''张焕乔'''(汉语拼音:Zhang Huanqiao;1937- ),中国核物理学家,193...”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文件:90668.jpg|right|thumb|180px|张焕乔 院士]]
+
[[文件:90652.jpg|right|thumb|180px|张焕乔 院士]]
  
 
  '''张焕乔'''([[汉语拼音]]:Zhang Huanqiao;1937- ),[[中国]]核物理学家,1933年12月23日生,重庆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一直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北京串列加速器国家核物理实验室主任,兼任北京大学教授、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张焕乔'''([[汉语拼音]]:Zhang Huanqiao;1937- ),[[中国]]核物理学家,1933年12月23日生,重庆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一直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北京串列加速器国家核物理实验室主任,兼任北京大学教授、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
重庆人。实验核物理学家。1997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
 +
    1952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 1955年9月院系调整时转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2004 年9月被聘为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兼职教授。
 +
 +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982年9月 到1984年9月为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冶金工程系访问学者(公派)。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技委委员、博士生导师。
 +
    作为实验核物理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在中子物理、裂变物理和重离子核反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参加了压电振荡石英单晶中子衍射增强现象的发现并提出了合理的解释;负责自发裂变和中子诱发裂变的瞬发中子数及其与碎片特性关联的系统研究,提供了高精度的裂变中子产额初级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拓了重离子垒下熔合裂变反应碎片角分布研究,发现碎片角异性随质心能量的变化中有峰结构的异常现象,并在垒下更深能区看到碎片角异性反常具有普遍性。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吴有训物理奖和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先后从事中子物理、裂变物理和重离子反应的实验研究。为我国第一台中子晶体谱仪和第一台中子衍射仪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压电石英单晶中子衍射增强现象的发现,并提出合理解释。为国防需要测量部分重要核数据,提供若干测试手段和方法。系统研究自发裂变和中子诱发裂变的中子数及其与碎片特性的关联,提供了高精度252Cf自发裂变的平均中子数,成为国际上“热中子常数和252Cf自发裂变中子产额”这组重要初级标准中被收入的唯一中国数据。系统研究近垒和垒下重离子熔合裂变角分布,在国际上首先采用碎片折叠角技术实现将熔合裂变与转移裂变分开,发现碎片角异性的异常现象,并参加提出理论解释,最近得到国外实验支持。在国外合作研究垒下重离子熔合反应的平均角动量激发函数和熔合势垒分布中,首次揭示双声子激发引起熔合势垒分布劈裂成三个峰,表明复杂的核表面振动影响垒下熔合增强。该工作成为这方面研究的一个典型工作。采用转移反应作探针和发展ANC方法,首次研究稳定核激发态中子晕,观测到12B第二,第三激发态和13C第一激发态为中子晕态,扩大了晕核研究范围。
 
  先后从事中子物理、裂变物理和重离子反应的实验研究。为我国第一台中子晶体谱仪和第一台中子衍射仪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压电石英单晶中子衍射增强现象的发现,并提出合理解释。为国防需要测量部分重要核数据,提供若干测试手段和方法。系统研究自发裂变和中子诱发裂变的中子数及其与碎片特性的关联,提供了高精度252Cf自发裂变的平均中子数,成为国际上“热中子常数和252Cf自发裂变中子产额”这组重要初级标准中被收入的唯一中国数据。系统研究近垒和垒下重离子熔合裂变角分布,在国际上首先采用碎片折叠角技术实现将熔合裂变与转移裂变分开,发现碎片角异性的异常现象,并参加提出理论解释,最近得到国外实验支持。在国外合作研究垒下重离子熔合反应的平均角动量激发函数和熔合势垒分布中,首次揭示双声子激发引起熔合势垒分布劈裂成三个峰,表明复杂的核表面振动影响垒下熔合增强。该工作成为这方面研究的一个典型工作。采用转移反应作探针和发展ANC方法,首次研究稳定核激发态中子晕,观测到12B第二,第三激发态和13C第一激发态为中子晕态,扩大了晕核研究范围。

2014年3月26日 (三) 19:00的版本

张焕乔 院士

  张焕乔汉语拼音:Zhang Huanqiao;1937- ),中国核物理学家,1933年12月23日生,重庆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一直在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工作,现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和北京串列加速器国家核物理实验室主任,兼任北京大学教授、中核集团公司科技委高级顾问、国防科工委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物理学会常务理事。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重庆人。实验核物理学家。1997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952年考入武汉大学物理系, 1955年9月院系调整时转入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2004 年9月被聘为武汉大学物理学院兼职教授。
   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1982年9月 到1984年9月为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冶金工程系访问学者(公派)。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科技委委员、博士生导师。
   作为实验核物理的学科带头人之一,在中子物理、裂变物理和重离子核反应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果。参加了压电振荡石英单晶中子衍射增强现象的发现并提出了合理的解释;负责自发裂变和中子诱发裂变的瞬发中子数及其与碎片特性关联的系统研究,提供了高精度的裂变中子产额初级标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开拓了重离子垒下熔合裂变反应碎片角分布研究,发现碎片角异性随质心能量的变化中有峰结构的异常现象,并在垒下更深能区看到碎片角异性反常具有普遍性。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吴有训物理奖和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 

  先后从事中子物理、裂变物理和重离子反应的实验研究。为我国第一台中子晶体谱仪和第一台中子衍射仪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参与压电石英单晶中子衍射增强现象的发现,并提出合理解释。为国防需要测量部分重要核数据,提供若干测试手段和方法。系统研究自发裂变和中子诱发裂变的中子数及其与碎片特性的关联,提供了高精度252Cf自发裂变的平均中子数,成为国际上“热中子常数和252Cf自发裂变中子产额”这组重要初级标准中被收入的唯一中国数据。系统研究近垒和垒下重离子熔合裂变角分布,在国际上首先采用碎片折叠角技术实现将熔合裂变与转移裂变分开,发现碎片角异性的异常现象,并参加提出理论解释,最近得到国外实验支持。在国外合作研究垒下重离子熔合反应的平均角动量激发函数和熔合势垒分布中,首次揭示双声子激发引起熔合势垒分布劈裂成三个峰,表明复杂的核表面振动影响垒下熔合增强。该工作成为这方面研究的一个典型工作。采用转移反应作探针和发展ANC方法,首次研究稳定核激发态中子晕,观测到12B第二,第三激发态和13C第一激发态为中子晕态,扩大了晕核研究范围。

  在国内外杂志发表上百篇文章,在国际学术会上提出16次邀请报告。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奖等多项奖励,1991年被评为核工业总公司优秀科技工作者,2004年获何梁何利奖。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