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行: 第1行:
  
  '''原子'''([[汉语拼音]]:Yuanzi;[[英语]]:Atom),组成[[分子]]和凝聚态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分布的若干个[[电子]]组成。原子核中含有带正电荷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核中质子数就是核所带正电荷数,也就是中性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此数以''Z'' 表之,称为[[原子序数]]。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它们的总数以A表之,称为质量数。元素的性质基本上是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决定的。每一种元素具有一个特定的原子序数Z。Z值相同而A值不同的各原子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把A值记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Z值记在左下角,就构成同位素的符号(Z值有时被忽略)。如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1H、2H和3H,它们分别称作氢、氘和氚。
+
  '''原子'''([[汉语拼音]]:Yuanzi;[[英语]]:Atom),组成[[分子]]和凝聚态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分布的若干个[[电子]]组成。原子核中含有带正电荷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核中质子数就是核所带正电荷数,也就是中性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此数以''Z'' 表之,称为[[原子序数]]。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它们的总数以''A'' 表之,称为质量数。元素的性质基本上是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决定的。每一种元素具有一个特定的原子序数''Z''。''Z'' 值相同而''A'' 值不同的各原子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把''A'' 值记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Z'' 值记在左下角,就构成同位素的符号(''Z'' 值有时被忽略)。如[[氢]]元素有三种同位素,<sup>1</sup>H、<sup>2</sup>H和<sup>3</sup>H,它们分别称作[[氢]]、[[氘]]和[[氚]]。
  
 
  原子的质量很小,氢原子的质量仅约1.67×10-27千克。规定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一个原子质量单位,并以u表之,即碳–12原子的质量精确地等于12u。1u约等于1.67×10-27千克。天然化学元素常含有多种同位素,它的质量是各同位素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如天然碳元素主要含碳–12,但还有约1.11%的碳–13。碳的质量为12.011u。原子的体积很小,直径为10-10米量级,用一般方法很难观察到。附图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显示的单晶硅某一表面上Si原子排列的情况。
 
  原子的质量很小,氢原子的质量仅约1.67×10-27千克。规定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一个原子质量单位,并以u表之,即碳–12原子的质量精确地等于12u。1u约等于1.67×10-27千克。天然化学元素常含有多种同位素,它的质量是各同位素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如天然碳元素主要含碳–12,但还有约1.11%的碳–13。碳的质量为12.011u。原子的体积很小,直径为10-10米量级,用一般方法很难观察到。附图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显示的单晶硅某一表面上Si原子排列的情况。

2014年6月1日 (日) 02:26的版本

  原子汉语拼音:Yuanzi;英语:Atom),组成分子和凝聚态物质的基本单位。原子由原子核和围绕核分布的若干个电子组成。原子核中含有带正电荷的质子和电中性的中子。每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核中质子数就是核所带正电荷数,也就是中性原子中含有的电子数,此数以Z 表之,称为原子序数。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它们的总数以A 表之,称为质量数。元素的性质基本上是由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决定的。每一种元素具有一个特定的原子序数ZZ 值相同而A 值不同的各原子称为该元素的同位素。把A 值记在元素符号的左上角,Z 值记在左下角,就构成同位素的符号(Z 值有时被忽略)。如元素有三种同位素,1H、2H和3H,它们分别称作

  原子的质量很小,氢原子的质量仅约1.67×10-27千克。规定碳–12原子质量的1/12为一个原子质量单位,并以u表之,即碳–12原子的质量精确地等于12u。1u约等于1.67×10-27千克。天然化学元素常含有多种同位素,它的质量是各同位素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如天然碳元素主要含碳–12,但还有约1.11%的碳–13。碳的质量为12.011u。原子的体积很小,直径为10-10米量级,用一般方法很难观察到。附图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显示的单晶硅某一表面上Si原子排列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