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抟”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0行: 第10行:
 
  其[[道教]]思想融贯儒、佛、道三家学说,启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其道教丹道思想主张性命双修,养生内炼,澄思息虑,调气入静,顺其自然。其以传统的道家学说为核心,吸收[[儒家]]、[[佛教]]禅定思想,构成一套系统的内丹理论,为宋元道教内丹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其[[道教]]思想融贯儒、佛、道三家学说,启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其道教丹道思想主张性命双修,养生内炼,澄思息虑,调气入静,顺其自然。其以传统的道家学说为核心,吸收[[儒家]]、[[佛教]]禅定思想,构成一套系统的内丹理论,为宋元道教内丹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C音词条]]
 
[[Category:历史人物]]
 
[[Category:中国历史人物]]
 
  
 
[[Category:安徽省]]
 
[[Category:安徽省]]
第23行: 第19行:
  
 
[[Category:陈姓]]
 
[[Category:陈姓]]
 +
 +
[[Category:历史]]
 +
[[Category:历史学]]
 +
 +
[[Category:中国历史]]
 +
[[Category:中国古代史]]
 +
[[Category:中国通史]]
 +
 +
[[Category:历史人物]]
 +
[[Category:中国历史人物]]
 +
 +
[[Category:政治家]]
 +
[[Category:中国政治家]]
 +
[[Category:中国古代政治家]]
 +
[[Category:思想家]]
 +
[[Category:中国思想家]]
 +
[[Category:中国古代思想家]]
 +
[[Category:哲学家]]
 +
[[Category:中国哲学家]]
 +
[[Category:中国古代哲学家]]
 +
 +
[[Category:哲学史]]
 +
 +
[[Category:文化]]
 +
[[Category:文化学]]
 +
[[Category:中国文化]]
 +
 +
[[Category:哲学]]
 +
[[Category:中国哲学]]
 +
[[Category:中国哲学史]]
 +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C音词条]]
 +
[[Category:C音条目]]

2017年5月1日 (一) 08:12的版本

  陈抟汉语拼音:Chen Tuan;英语:Chen Tuan),中国北宋道士。字图南,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号希夷先生。亳州真源(今安徽亳州)人。唐末、五代隐士,唐懿宗咸通十二年(871)十月十五日生于亳州城南12公里陈庄,北宋太宗端拱二年(989)七月二十二日,化形(卒)于华山莲花峰下张超谷中,享年118岁。

  陈抟少年时便阅读经史,精于诗、礼、书、数以及方药。后唐长兴年间,举进士不第,遂不求仕禄,以山水为乐,隐居武当山九室岩二十余年(一说仅三、五年),专习胎息服气,辟谷导引内养静功。所传“五龙盘体睡修功”,尤为著称,后有《睡功图》传于世。后晋时,游四川邛州天庆观,后归关中。后周世宗于显德三年(956),诏见问以黄白炼丹事,奉对称旨,封谏议大夫,固辞不受,赐号白云先生。入华山,居云台观和少华石室。太平兴国二年(977),应诏入阙。九年,再次入阙,深及礼遇,下诏赐号希夷先生。

  《宋史·陈抟传》说,他在武当山隐居20余年,精研《周易八卦,演练服气辟谷之法。他的“睡功”是以老子的“捐情去欲,静笃归根”思想作为理论出发点和核心的,推动了道教内丹术的发展。他富有经邦济世之才,有“明皇帝王伯之术”,在五代的动乱之世,密切注视着政治风云变幻,每遇改朝换代,都要颦眉数日。《水浒传》、《喻世明言》、《宋史·陈抟传》等书都记载了他与周世宗宋太祖、宋太宗之间的故事。传说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宋太宗征伐河东的主意都是他出的。

  他在晚年皈依玄门为道士,在中国道教史和思想史上都享有崇高威望,被道教列入高道,成为老庄之后的道教至尊,人称“陈抟老祖”。主要著作:易类有《先天图》、《太极图》、《无极图》、《易龙图序》、《正易心法》等;养生类有:《指玄篇》八十一章、言导引及还丹之事的《赤松子八戒录》、《入室还丹诗》、《阴真君还丹歌注》;五行相法类有:《人伦风鉴》等;诗文类有:《三峰寓言》、《高阳集》、《钩潭集》等,一生多著诗词,有诗词600余首。

  其道教思想融贯儒、佛、道三家学说,启宋代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其道教丹道思想主张性命双修,养生内炼,澄思息虑,调气入静,顺其自然。其以传统的道家学说为核心,吸收儒家佛教禅定思想,构成一套系统的内丹理论,为宋元道教内丹派的形成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