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雪”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0行: 第10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春日里睡眠不知不觉天就亮了,(醒来)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叫声。</span><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千山万岭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span><br>
  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刚亮的时候。<br>
+
  绝:无,没有。<br>
  闻:听见。<br>
+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径(jìng):小路。<br>
  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br>
+
  人踪:人的踪迹,脚印。<br>
  闻:听见。<br>
+
  灭:消失。<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江面孤舟上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span><br>
 +
  孤舟:孤独的船。<br>
 +
  蓑笠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蓑(suō):蓑衣,用草或棕等编成的雨衣。笠(lì):用来防雨的帽子,用竹篾编成。<br>
 +
  独:独自。<br>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写作背景:</span>
 +
 +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这首诗表达了政治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
 +
  首先,作者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
 +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
 +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寒江雪”三个字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
  
  

2019年10月30日 (三) 22:53的版本

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

江 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逐句释义: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千山万岭中的鸟儿飞得不见踪影,所有的道路都不见人的踪迹。
  绝:无,没有。
  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径(jìng):小路。
  人踪:人的踪迹,脚印。
  灭:消失。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江面孤舟上一位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独自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垂钓。
  孤舟:孤独的船。
  蓑笠翁:披着蓑衣戴着斗笠的渔翁。蓑(suō):蓑衣,用草或棕等编成的雨衣。笠(lì):用来防雨的帽子,用竹篾编成。
  独:独自。


写作背景:

  《江雪》这首诗作于柳宗元谪居永州期间(805~815年)。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柳宗元参加了王叔文集团发动的永贞革新运动,推行内抑宦官、外制藩镇、维护国家统一的政治措施。但由于反动势力的联合反对,改革很快失败,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这首诗表达了政治在遭受打击之后不屈而又深感孤寂的情绪。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选择千山万径,人鸟绝迹这种最能表现山野严寒的典型景物,描绘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的图景;接着勾画独钓寒江的渔翁形象。全诗构思独特,语言简洁凝练,意蕴丰富。

  首先,作者用“千山”、“万径”这两个词,目的是为了给下面两句的“孤舟”和“独钓”的画面作陪衬。没有“千”、“万”两字,下面的“孤”、“独”两字也就平淡无奇,没有什么感染力了。

  其次,山上的鸟飞,路上的人踪,这本来是极平常的事,也是最一般化的形象。可是,诗人却把它们放在“千山”、“万径”的下面,再加上一个“绝”和一个“灭”字,这就把最常见的、最一般化的动态,一下子给变成极端的寂静、绝对的沉默,形成一种不平常的景象。

  在这首诗里,笼罩一切、包罗一切的东西是“雪”,山上是雪,路上也是雪,而且“千山”、“万径”都是雪,才使得“鸟飞绝”、“人踪灭”。就连船篷上,渔翁的蓑笠上,当然也都是雪。可是诗人并没有把这些景物同“雪”明显地联系在一起。“寒江雪”三个字使得诗中主要描写的对象更集中、更灵巧、更突出。因为连江里都仿佛下满了雪,连不存雪的地方都充满了雪,这就把雪下得又大又密、又浓又厚的情形完全写出来了,把水天不分、上下苍茫一片的气氛也完全烘托出来了。至于上面再用一个“寒”字,固然是为了点明气候;但诗人的主观意图却是在想不动声色地写出渔翁的精神世界。在这样一个寒冷寂静的环境里,那个老渔翁竟然不怕天冷,不怕雪大,忘掉了一切,专心地钓鱼,形体虽然孤独,性格却显得清高孤傲,甚至有点凛然不可侵犯似的。这个被幻化了的、美化了的渔翁形象,实际正是诗人本人的思想感情的寄托和写照。由此可见,这“寒江雪”三字正是“画龙点睛”之笔,它把全诗前后两部分有机地联系起来,不但形成了一幅凝炼概括的图景,也塑造了渔翁完整突出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