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4行: 第14行: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
 +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
 +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
 +
从前听说过洞庭湖茫茫大水,今日如愿登上岳阳楼。
 +
</span><br>
 +
  昔:从前;过去。<br>
 +
  闻:听说。<br>
 +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b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佛在湖中日夜浮动。
 +
</span><br>
 +
  吴楚: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一带。吴国和楚国,皆为春秋时期诸侯国,洞庭湖介于两国之间。<br>
 +
  坼(chè):裂开,分开。<br>
 +
  乾坤:指日、月。或指天地。<br>
 +
  浮:漂浮,意思是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b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亲戚朋友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只有一叶孤舟。
 +
</span><br>
 +
  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br>
 +
  坼(chè):分裂。<br>
 +
  老病:作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患有肺病,风痹,右耳已聋。<br>
 +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b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span><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00CD00;">关山以北战事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老泪纵横。
 +
</span><br>
 +
  戎马:军马,这里比喻战事。<br>
 +
  关山北:北方边境。<br>
 +
  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轩:窗户;门;也指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br>
 +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sì):眼泪。<br>
 +
 +
 +
[[文件:夏永《岳阳楼图》团扇_绢本水墨,台北故宫博物馆藏.jpeg|center|thumb|400px|《登岳阳楼》诗意参考图,夏永《岳阳楼图》,团扇,绢本水墨,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
 +
 +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试题精选:</span>
  
  
第40行: 第90行:
  
 
  (3)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1分)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1分)
 
  (3)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1分)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1分)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2020年4月15日 (三) 16:57的版本

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

蜀 相

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诗题与背景: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蜀相》是唐代诗人杜甫定居成都草堂后,翌年游览武侯祠时创作的一首咏史怀古诗。此诗借游览古迹,表达了诗人对蜀汉丞相诸葛亮雄才大略、辅佐两朝、忠心报国的称颂以及对他出师未捷而身死的惋惜之情。诗中既有尊蜀正统的观念,又有才困时艰的感慨,字里行间寄寓感物思人的情怀。这首七律章法曲折宛转,自然紧凑。前两联记行写景,洒洒脱脱;后两联议事论人,忽变沉郁。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缅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全诗所怀者大,所感者深,雄浑悲壮,沉郁顿挫,具有震撼人心的巨大力量。

蜀相:三国蜀汉丞相,指诸葛亮(孔明)。诗题下有注:诸葛亮祠在昭烈庙西。

《蜀相》一诗,依照仇兆鳌注,断为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杜甫“初至成都时作”。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十二月,杜甫结束了为时四年的寓居秦州、同谷(今甘肃省成县)的颠沛流离的生活,到了成都,在朋友的资助下,定居在浣花溪畔。成都是当年蜀汉建都的地方,城西北有诸葛亮庙,称武侯祠。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春天,他探访了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绝唱。 蜀汉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蜀相”的意思是蜀汉国的丞相,诗题“蜀相”,写的就是诸葛亮。杜甫虽然怀有“致君尧舜”的政治理想,但他仕途坎坷,抱负无法施展。他写《蜀相》这首诗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他目睹国势艰危,生灵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逐句释义: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从前听说过洞庭湖茫茫大水,今日如愿登上岳阳楼。
  昔:从前;过去。
  闻:听说。
  洞庭水:即洞庭湖,在今湖南北部,长江南岸,是中国第二淡水湖。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分隔开来,整个天地仿佛在湖中日夜浮动。
  吴楚:今江苏、浙江、湖南、湖北等省一带。吴国和楚国,皆为春秋时期诸侯国,洞庭湖介于两国之间。
  坼(chè):裂开,分开。
  乾坤:指日、月。或指天地。
  浮:漂浮,意思是日月星辰和大地昼夜都飘浮在洞庭湖上。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亲戚朋友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只有一叶孤舟。
  无一字:音讯全无。字:这里指书信。
  坼(chè):分裂。
  老病:作者杜甫时年五十七岁,患有肺病,风痹,右耳已聋。
  有孤舟:唯有孤舟一叶飘零无定。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关山以北战事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老泪纵横。
  戎马:军马,这里比喻战事。
  关山北:北方边境。
  凭轩:靠着窗户或廊上的栏杆。轩:窗户;门;也指有窗的廊子或小屋子。
  涕泗流:眼泪禁不住地流淌。涕泗(sì):眼泪。


《登岳阳楼》诗意参考图,夏永《岳阳楼图》,团扇,绢本水墨,台北故宫博物馆藏


作品赏析:




试题精选:



  【问题】

  (1)首联二句,自问自答,但作者的目的并不是为了交代祠堂地理位置。请说出“寻”字中包含了哪些内容。(2分)

  (2)简要赏析“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妙处。(2分)

  (3)体会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参考答案】

  (1)“寻”字,一表明是有目的专程踏访;二是因杜甫初到成都,环境生疏;三是有力地

  表现出杜甫对诸葛亮强烈敬仰和缅怀之情,表明丞相祠堂是诗人渴望已久、很想瞻仰的地方。

  (共2分,答对两点即可)

  (2)这两句诗借景抒情,描写祠堂的荒凉冷落的景象(1分),以碧草与黄鹂无人欣赏和不理解人事的变迁和朝代的更替,流露出对诸葛亮的惋惜之情。(1分)

  (3)表现出诗人对诸葛亮献身精神的崇高景仰(1分)和对他事业未竟的痛惜心情。(1分)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