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大气”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s8kRFc <a href="http://zhezjgafjsho.com/">zhezjgafjsho</a>, [url=http://njrazqscrosi.com/]njrazqscrosi[/url], [link=http://jwuawptpqlha.com/]jwuawptpqlha[/link], http://sddzvynvagiu.com/)
 
(未显示3个用户的6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标准大气([[汉语拼音]]:Biaozhun Daqi;[[英语]]:standard atmosphere),垂直方向温度、气压和密度按一种假定规律分布的模式大气。它能粗略地反映中纬度地区大气多年年平均状况,并得到一国或国际组织承认。
 
  
s8kRFc  <a href="http://zhezjgafjsho.com/">zhezjgafjsho</a>, [url=http://njrazqscrosi.com/]njrazqscrosi[/url], [link=http://jwuawptpqlha.com/]jwuawptpqlha[/link], http://sddzvynvagiu.com/
+
'''[[]]准大气'''( standard atmosphere ),铅直方向温度、气压和密度按一种假定的规律分布的模式大气。它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设计、飞行器技术、军事和大气探测中。在一个时期内,只能规定一个标准大气,这个标准大气,除相隔多年进行修正外,不允许经常变动。
  
=== 中国标准大气 ===
+
1919年A.图森提出第一个国际标准大气提案,模式采用海平面温度为15℃;在11千米以下高度每增加100米,温度降低0.65℃;在11~20千米范围内,温度保持−56.6℃。此提案在1920年作为制定早期航空标准大气的基础,1922年为欧洲很多国家所采用。此模式给定的对流层中温度的分布,至今仍为现代各标准大气所采用。多年来国际上曾出现过多种大气模式,包括美国标准大气(USSA–1976),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和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等采用的标准大气或参考大气。
 +
<center>
 +
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部分资料
 +
 +
{| class="wikitable" style="text-align:center;font-size: 10pt"
 +
|-
 +
!几何高度<br/>(km) !!位势高度<br/>(km)!!温度<br/>(K)!!气压<br/>(hPa) !!密度<br/>(kg/m3)!!分子量<br/>(kg/kmol)!!重力加速度<br/>(m/s2)!!温度梯度<br/>(K/km) !!层次
 +
|-
 +
| 0||0||288.150||1.013<br/>25×10<sup>3</sup>||1.225 0×10<sup>0</sup>||28.964||9.806 6||−6.5||对流层
 +
|-
 +
|11.019||11||216.650||2.263 2×10<sup>2</sup>||3.639<br/>2×10<sup>−1</sup>||28.964||9.772 7||0.0||平流层
 +
|-
 +
|20.063||20||216.650||5.474 8×10<sup>1</sup>||8.803<br/>5×10<sup>−2</sup>||28.964||9.745 0 ||+1.0||32.162
 +
|-
 +
|32||228.650||8.680 1×10<sup>0</sup> ||1.322<br/>5×10<sup>−2</sup>||28.964||9.708 2||+2.8||47.350||47
 +
|-
 +
|270.650||1.109 0×10<sup>0</sup>||1.427<br/>5×10<sup>−3</sup>||28.964||9.662 2||0.0||中间层||51.413||51
 +
|-
 +
|270.650||6.693<br/>8×10<sup>−1</sup>|| 8.616<br/>0×10<sup>−4</sup>||28.964||9.649 9||−2.8||71.802||71||214.650
 +
|-
 +
|3.956<br/>4×10<sup>−2</sup>||6.421<br/>1×10<sup>−5</sup>||28.964||9.588 8||−2.0||85.5||84.365||187.920||4.080<br/>2×10<sup>−3</sup>
 +
|-
 +
|7.564<br/>1×10<sup>−6</sup>||28.964||9.548 1||86||84.852||186.87||3.733<br/>8×10<sup>−3</sup>||6.958×10<sup>−6</sup>||28.95
 +
|-
 +
|9.546 6||0.0||热层||91||89.716||186.87||1.538<br/>1×10<sup>−3</sup>||2.860×10<sup>−6</sup>||28.89
 +
|-
 +
|9.531 8||椭圆函数||110||108.129||240.00||7.104<br/>2×10<sup>−5</sup>||9.708×10<sup>−8</sup>||27.27||9.475 9
 +
|-
 +
|12.0||120||117.777||360.00||2.538 2×10<sup>−5</sup>||2.222×10<sup>−8</sup>||26.20||9.446 6||指数函数
 +
|-
 +
|500||463.540||999.24||3.023<br/>6×10<sup>−9</sup>||5.215×10<sup>−13</sup>||14.33||8.428 6||外逸层||800
 +
|-
 +
|710.574||999.99||1.703<br/>6×10<sup>−10</sup>||1.136×10<sup>−14</sup>||5.54||7.736 8||1 000||864.071||1 000.00
 +
|-
 +
|7.513<br/>8×10<sup>−11</sup>||3.561×10<sup>−15</sup>||3.94||7.321 8|| || || || ||
 +
|}
 +
</center>
 +
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的基本假设包括:空气干洁,在86千米以下呈均匀混合,平均摩尔质量为Mo=28.964 4千克/千摩尔,视作理想气体,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和水平成层分布。在给定温度–高度廓线及边界条件后,通过对静力学方程和气体状态方程求积分,即得相应位势高度的气压和密度值。平均海平面处的大气特征参数为:标准重力加速度g0.45°=9.806 55米/秒<sup>2</sup>,气压po=1 013.25百帕,温度To=288.15K,密度ρo=1.225 0千克/米<sup>3</sup>。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资料如表。
  
  [[中国]]国家[[标准]]规定的标准大气压 , 采用海平面温度为15℃,气压为101.325千帕,密度为1.2250千克/米3;在11千米以下,高度每增高100米,温度降低0.65℃;在11~20千米,温度保持-56.5℃。这样规定的标准大气压,与中国中纬度(北纬45°)实际大气十分接近。
+
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是一较为成熟的大气模式,其50千米以下已为ISO选用,且同ICAO和WMO标准大气的相应部分一致。1980年中国国家标准总局首次等效采用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30千米以下部分为中国国家标准(GB–1920–80),1987年等效采用ISO发布的5878–1982参考大气(0~80千米)等系列作为中国国家军用标准(GJB366,1~3–87)。最新版本的1990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颁布CIAR(国际参考大气)–86模式,给出了全球范围不同纬度和季节的变化。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B音词条]]
 
 
[[Category:气象学]]
 
[[Category:气象学]]
 
[[Category:自然]]
 
[[Category:自然]]
 +
[[Category:航空航天]]
 +
[[Category:飞行环境]]
 +
 +
 +
[[Category:中文百科元宇宙]]
 +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B音词语]]
 +
[[Category:标]]

2022年12月16日 (五) 08:29的最后版本

准大气( standard atmosphere ),铅直方向温度、气压和密度按一种假定的规律分布的模式大气。它广泛应用在航空航天设计、飞行器技术、军事和大气探测中。在一个时期内,只能规定一个标准大气,这个标准大气,除相隔多年进行修正外,不允许经常变动。

1919年A.图森提出第一个国际标准大气提案,模式采用海平面温度为15℃;在11千米以下高度每增加100米,温度降低0.65℃;在11~20千米范围内,温度保持−56.6℃。此提案在1920年作为制定早期航空标准大气的基础,1922年为欧洲很多国家所采用。此模式给定的对流层中温度的分布,至今仍为现代各标准大气所采用。多年来国际上曾出现过多种大气模式,包括美国标准大气(USSA–1976),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世界气象组织(WMO)、国际民用航空组织(ICAO)和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等采用的标准大气或参考大气。

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部分资料

几何高度
(km)
位势高度
(km)
温度
(K)
气压
(hPa)
密度
(kg/m3)
分子量
(kg/kmol)
重力加速度
(m/s2)
温度梯度
(K/km)
层次
0 0 288.150 1.013
25×103
1.225 0×100 28.964 9.806 6 −6.5 对流层
11.019 11 216.650 2.263 2×102 3.639
2×10−1
28.964 9.772 7 0.0 平流层
20.063 20 216.650 5.474 8×101 8.803
5×10−2
28.964 9.745 0 +1.0 32.162
32 228.650 8.680 1×100 1.322
5×10−2
28.964 9.708 2 +2.8 47.350 47
270.650 1.109 0×100 1.427
5×10−3
28.964 9.662 2 0.0 中间层 51.413 51
270.650 6.693
8×10−1
8.616
0×10−4
28.964 9.649 9 −2.8 71.802 71 214.650
3.956
4×10−2
6.421
1×10−5
28.964 9.588 8 −2.0 85.5 84.365 187.920 4.080
2×10−3
7.564
1×10−6
28.964 9.548 1 86 84.852 186.87 3.733
8×10−3
6.958×10−6 28.95
9.546 6 0.0 热层 91 89.716 186.87 1.538
1×10−3
2.860×10−6 28.89
9.531 8 椭圆函数 110 108.129 240.00 7.104
2×10−5
9.708×10−8 27.27 9.475 9
12.0 120 117.777 360.00 2.538 2×10−5 2.222×10−8 26.20 9.446 6 指数函数
500 463.540 999.24 3.023
6×10−9
5.215×10−13 14.33 8.428 6 外逸层 800
710.574 999.99 1.703
6×10−10
1.136×10−14 5.54 7.736 8 1 000 864.071 1 000.00
7.513
8×10−11
3.561×10−15 3.94 7.321 8

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的基本假设包括:空气干洁,在86千米以下呈均匀混合,平均摩尔质量为Mo=28.964 4千克/千摩尔,视作理想气体,处于静力平衡状态和水平成层分布。在给定温度–高度廓线及边界条件后,通过对静力学方程和气体状态方程求积分,即得相应位势高度的气压和密度值。平均海平面处的大气特征参数为:标准重力加速度g0.45°=9.806 55米/秒2,气压po=1 013.25百帕,温度To=288.15K,密度ρo=1.225 0千克/米3。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资料如表。

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是一较为成熟的大气模式,其50千米以下已为ISO选用,且同ICAO和WMO标准大气的相应部分一致。1980年中国国家标准总局首次等效采用1976年美国标准大气30千米以下部分为中国国家标准(GB–1920–80),1987年等效采用ISO发布的5878–1982参考大气(0~80千米)等系列作为中国国家军用标准(GJB366,1~3–87)。最新版本的1990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颁布CIAR(国际参考大气)–86模式,给出了全球范围不同纬度和季节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