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丶”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2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4行: 第4行:
 
| rowspan = 3 | <div style="font-size: 300%;">丶</div>
 
| rowspan = 3 | <div style="font-size: 300%;">丶</div>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 #F0FFFF"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 #F0FFFF"
| 拼音:yāo
+
| 拼音:zhǔ
|| 部首:丿 || 总笔画:4 || 部外笔画:3 || 结构:独体字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常用字表]] ||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拼音检字表]]
+
|| 部首:丶 || 总笔画:1 || 部外笔画:0|| 结构:独体字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常用字表]] ||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拼音检字表]]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 #F0FFFF"
 
|- align=center style="background: #F0FFFF"
| 注音:ㄧㄠ|| 造字法:甲骨文为象形字|| 输入法:〔王码〕TDI|| 输入法:〔万能〕TDI|| 倉頡:HK||[[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通用字表]] || [[部首检字表]]
+
| 注音:|| 造字法:|| 输入法:〔王码〕|| 输入法:〔万能〕|| 倉頡:||[[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通用字表]] || [[部首检字表]]
 
|-
 
|-
 
|}
 
|}
 +
 +
== 基本字义 ==
 +
 +
#古同“主”。
 +
#汉字部首之一。<注> 《汉字部首表》(中国教育部、国家语委2009年颁布,标准名GF 0011-2009)的201个主部首之一,序号为4。
 +
 +
== 康熙字典 ==
 +
 +
  【子集上】【丶字部】丶 《唐韵》知庾切。《集韵》冢庾切,(上夶下一)音主。有所绝止,丶而识之也。又《六书正譌》古文主字。镫中火丶也。象形。借为主宰字。
 +
 +
== 说文解字 ==
 +
 +
  【卷五】【丶部】 有所绝止,丶而识之也。凡丶之属皆从丶。
 +
 +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有所绝止。丶而识之也。按此於六书为指事。凡物有分别、事有可不、意所存主、心识其处者皆是。非专谓读书止、辄乙其处也。知庾切。古音在四部。凡丶之属皆从丶。
 +
 +
 +
'''汉字检索:'''
 +
 +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
 +
  >>> 返回 [[中文字典词典|'''中文字典''' 首页]]
 +
 +
[[Category:中文字典]]
 +
 +
[[Category:z音汉字]]
 +
[[Category:zhu音汉字]]
 +
[[Category:1画汉字]]
 +
[[Category:丶部汉字]]
 +
[[Category:独体字]]

2015年4月10日 (五) 13:03的最后版本

拼音:zhǔ 部首:丶 总笔画:1 部外笔画:0 结构:独体字 常用字表 拼音检字表
注音: 造字法: 输入法:〔王码〕 输入法:〔万能〕 倉頡: 通用字表 部首检字表

基本字义

  1. 古同“主”。
  2. 汉字部首之一。<注> 《汉字部首表》(中国教育部、国家语委2009年颁布,标准名GF 0011-2009)的201个主部首之一,序号为4。

康熙字典

  【子集上】【丶字部】丶 《唐韵》知庾切。《集韵》冢庾切,(上夶下一)音主。有所绝止,丶而识之也。又《六书正譌》古文主字。镫中火丶也。象形。借为主宰字。

说文解字

  【卷五】【丶部】 有所绝止,丶而识之也。凡丶之属皆从丶。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有所绝止。丶而识之也。按此於六书为指事。凡物有分别、事有可不、意所存主、心识其处者皆是。非专谓读书止、辄乙其处也。知庾切。古音在四部。凡丶之属皆从丶。


汉字检索: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 返回 中文字典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