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斯美塔纳”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页面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斯美塔纳'''(1824~1884;Smetana,Bedrich),捷克作曲家。1824年3月2日生于波希米亚东部利托米什尔的一个小村镇...”为内容创建页面)
 
(重定向页面至贝德里赫·斯美塔那
 
(未显示1个用户的1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
#REDIRECT[[贝德里赫·斯美塔那]]
  '''斯美塔纳'''(1824~1884;Smetana,Bedrich),[[捷克]]作曲家。1824年3月2日生于[[波希米亚]]东部利托米什尔的一个小村镇,1884年5月12日卒于[[布拉格]]。6岁举行钢琴独奏会,8岁作曲。1843年赴布拉格学习音乐。1844~1847年从[[J.普罗克什]]学钢琴和理论。1848年创立音乐学校并任负责人。1856年任瑞典哥德堡交响乐团指挥,1861年归国后任布拉格合唱团指挥。早期创作主要是一些[[波尔卡]],40年代参加大学生组织同心社,投入1848年革命的街垒战斗,并创作了合唱曲《自由之歌》、管弦乐曲《欢呼序曲》、《学生兵团进行曲》、钢琴曲《革命进行曲》等作品。在哥德堡时受李斯特影响,创作了3首交响诗《理查三世》、《华伦斯坦阵营》和《哈孔·雅尔》。1863年创作第一部歌剧《在波希米亚的勃兰登堡人》。1866年写第二部歌剧《[[被出卖的新娘]]》,全剧贯穿民间歌舞,管弦乐渲染农村气氛,旋律具有浓厚的民间音调,很受欢迎。1867年创作的《达利博尔》,是他写作民族正歌剧的尝试。1872年完成的歌剧《莉布谢》,至今还是国家重大节日时上演的传统剧目。交响音乐方面的代表作是由6首交响诗组成的大型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是1874年他失去听觉后写的。套曲中的每一首交响诗都能独立成章,联结起来又有形象和主题上的联系,成为展示捷克民族历史和风土人情的画卷,其中第二首《伏尔塔瓦河》是音乐会上经常演出的曲目。弦乐四重奏《我的生活》可以说是作者的自传,小提琴曲《我的故乡》是对家乡风土人情的素描。1878年写的钢琴波尔卡和1879年写的10首捷克舞曲,在钢琴写法与民族风格方面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地。他一生的音乐创作和社会活动,对捷克民族音乐的发展起了巨大作用,是近代捷克民族乐派的创始者。
+

2022年2月14日 (一) 08:55的最后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