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宿左省”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7个用户的1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全唐诗·目录|全唐诗]] [[诗词名句]]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补充名篇|其他名篇]]
 
</center>
 
</center>
 
----
 
----
 
<br>
 
<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春宿左省'''</span><br><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春宿左省'''</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杜甫]]</span><br><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杜甫]]</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
 
<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br>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br>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br>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br>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br>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br>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br>
+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br>
 
</span></center>
 
</span></center>
  
第16行: 第15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春宿左省》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皆收录此诗。宿:指值夜。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中央政府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
+
[[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right|thumb|128px|]]
  
  此诗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精神。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
  《春宿左省》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皆收录此诗。宿,指值夜。左省,唐代的门下省,在殿庑之左,故称左省。
  
  这首五律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唐时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
+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唐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灵武市]]),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唐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杜甫任左拾遗时。
  
《春宿左省》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这首作于乾元元年(758年)的五律,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精神。全诗八句,前四句写宿省之景,后四句写宿省之情,叙述详明而富于变化,描写真切而生动传神,体现了杜甫律诗结构既严谨又灵动,诗意既明达又蕴藉的特点。
 
  
这首五律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唐时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傍晚时分,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
</span><br>
 +
  掖垣(yuán):禁墙(皇宫城墙等)。掖,因门下省、中书省地处左右两边,像人的两掖(通腋)。门下省为左掖。<br>
 +
  啾(jiū)啾:象声词。因事而异,这里指鸟叫声。<br>
 +
  栖鸟:日暮将投巢之鸟。<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更多。
 +
</span><br>
 +
  星临万户动:星光闪照下,宫中千门万户也像在闪动。<br>
 +
  九霄:犹九重,天上最高处,这里指朝廷。<br>
 +
  多:指得月光之多。<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
 +
</span>这两句其实是想象。<br>
 +
  金钥:指开宫门的锁钥声。<br>
 +
  珂:指马铃。<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明日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反反复复讯问宵夜到了什么时辰?
 +
</span><br>
 +
  封事: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称。<br>
 +
  夜如何:夜已几更了;什么时辰了。<br>
  
 +
 +
[[文件:100春宿左省.jpg|center|thumb|400px|《春宿左省》题图]]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
 +
  这首诗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精神。诗作于他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实况。反映了这时杜甫不过是个小心谨慎的官吏罢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他的忠爱之情。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自暮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
 +
 +
 +
  首联“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描写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点题。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自然真切,历历如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点题)。“掖垣”本意是“左掖”(即“左省”)的矮墙,这里指门下省,交待值夜的所在地,扣“左省”(点题)。两句可谓字字点题,一丝不漏。
 +
 +
 +
  颔联“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更多。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其中“动”字和“多”字用得极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
 +
 +
  颈联“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这两句是说自己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象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作者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朝的心情。在写法上不仅刻画心情很细致,而且构思新巧。此联本来是进一步贴诗题中的“宿”字,可是作者反用“不寝”两字,描写自己宿省时睡不着觉时的心理活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词意深蕴,笔法空灵。
 +
 +
 +
  尾联“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交待“不寝”的原因,继续写作者宿省时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时辰几何?后句化用《诗经·小雅·庭燎》中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用在这里非常贴切自然,而加了“数问”二字,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便觉有一种悠悠不尽的韵味。结尾二句由题后绕出,从宿省申发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语句矫健有力,词意含蓄隽永,忠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
 +
 +
  这首诗多少带有某些应制诗的色彩,写得平正妥贴,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
 +
 +
 +
'''名家点评:'''
 +
 +
  《韵语阳秋》:“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盖忧君谏政之心切,则通夕为之不寐。想其犯颜逆耳,必不为身谋也。
 +
 +
  《唐诗广选》:赵子常曰:凡为五言,工在一字。谓之句眼。如此诗三、四“动”字、“多”字……之类是也。山谷云:“拾遗句中有眼”,推此可见。刘会孟曰:“星临”句与“风连西极动”相近,“星临”较奇。
 +
 +
  《诗薮》:“九衢寒雾敛,万井曙钟多”,右丞壮语也,杜“里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精彩过之。
 +
 +
  《杜诗说》:五、六是腹中有事、忧上猜疑,写得逼真。
 +
 +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正大冠冕,近臣规度。赵云龙曰:情思宛然,故自可想。
 +
 +
  《唐诗评选》:前四句皆不寝之景,一字不妄。杜陵早岁诗,固有典型。
 +
 +
  《唐诗摘钞》:“宫云去殿低”、“月傍九霄多”,皆形容宫殿之高耳。五恐宫门已开,六恐朝上已集,及数问夜漏如何,极尽胸中有事,竞夜无眠光景。又云:五、六本一意,看他句法不合掌。不寝即不寐,用寐字便不老。
 +
 +
  《杜诗解》:此诗之妙,妙于将题劈头写尽,却出已意,得大宽转。
 +
 +
  《唐诗归折衷》:唐云:“花”见“春”,“暮”见“宿”,五字写尽题目(“花隐”句下)。钟云:“动”字之景,在“万户”上看出。敬夫云:“动”字有神气(“星临”句下)。敬夫云:山野之言易工,仁宦之诗每俗。如“避人焚谏草”、“明朝有封事”,仕宦事也。沉冠冕之中,风神掩映矣。二诗神韵悉敌,以法律论之,稍逊“尽刻传呼”之作。
 +
 +
  《瀛奎律髓汇评》:陆贻典:尽忠补过之意,溢于言表。查慎行:灵武即位以后,缺事多矣。岑嘉州云:“圣朝无缺事。”不如老杜“明朝有封事”为纪实也。何义门:“金钥”自内出,“玉珂”从外入。纪昀:平正妥帖,但无深味。三、四赋现景,诗话穿凿无理。结二句是五、六注解。无名氏(甲):因星月而抚民之爱,事主之忠,具见于此,所谓“文章有神”也。无名氏(乙):神采贯古,五、六展拓虚空。
 +
 +
  《杜诗详注》:赵汸曰:唐人五言,工在一字,谓之“句眼”。如此诗,三、四“动”字,“多”字,乃“眼”之在句底者。山谷云:“拾遗句中有眼”,篇篇有之。
 +
 +
  《原诗》:又《宿左省》作“月傍九霄多”句。从来言月者,只有言圆缺,言明暗,言升沉,言高下,未有言多少者。若俗儒不曰“月傍九霄明”,则曰:“月傍九霄高”,以为景象真而使字切矣。……试想当时之情景,非言明、言高、言升可得;而惟此“多”字可以尽括此夜宫殿当前之景象。
 +
 +
  《载酒园诗话又编》:老杜五言委,善写幽细之景,余万喜其正大者,如“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真堪羽翼《风》《雅》。
 +
 +
  《读杜心解》:按三、四,只是写景,而帝居高迥,全已画出。后四,本贴“宿”字,反用“不寝”二字,翻出远神,都无滞相。
 +
 +
  《唐诗近体》:“动”字警,“多”字有义味,他人不敢下。
 +
 +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起有秀致,三、四雄亮名句,然一险一爽。在五、六自趋问结耳。
 +
 +
  《岘佣说诗》:“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是华贵语。
 +
 +
 +
[[文件:《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64.jpg|center|thumb|400px|《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64]]
 +
 +
 +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span></center><br>
 +
[[文件:千家诗015-2-600.jpg|center|thumb|400px|《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
[[文件:千家诗016-1-600.jpg|center|thumb|400px|《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第39行: 第125行:
  
 
  [[杜甫]](712~770年),[[唐朝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逝于[[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九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杜甫]](712~770年),[[唐朝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逝于[[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九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 参考 ==
 
== 参考 ==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千家诗]]
+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75首]]
 
+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Category:中文典籍文献]]
+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Category:隋唐五代文学]]
+
*[[全唐诗·目录|全唐诗]]
 +
*[[诗词名句]]
 +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补充名篇|其他名篇]]
  
 
[[Category:文学]]
 
[[Category:文学]]
第55行: 第142行:
 
[[Category:诗词]]
 
[[Category:诗词]]
 
[[Category:唐诗]]
 
[[Category:唐诗]]
 +
[[Category:千家诗]]
 
[[Category:唐诗三百首]]
 
[[Category:唐诗三百首]]
  

2021年6月18日 (五) 13:00的最后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春宿左省》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皆收录此诗。宿,指值夜。左省,唐代的门下省,在殿庑之左,故称左省。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唐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今宁夏灵武市),是为肃宗。这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今陕西富县)羌村避难,他听说肃宗即位,就在八月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同被俘的王维被严加看管,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至德二载(757年)四月,郭子仪大军来到长安北方,杜甫冒险从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今陕西宝鸡)投奔唐肃宗。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杜甫任左拾遗时。


逐句释义: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傍晚时分,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掖垣(yuán):禁墙(皇宫城墙等)。掖,因门下省、中书省地处左右两边,像人的两掖(通腋)。门下省为左掖。
  啾(jiū)啾:象声词。因事而异,这里指鸟叫声。
  栖鸟:日暮将投巢之鸟。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更多。
  星临万户动:星光闪照下,宫中千门万户也像在闪动。
  九霄:犹九重,天上最高处,这里指朝廷。
  多:指得月光之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像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 这两句其实是想象。
  金钥: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珂:指马铃。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明日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反反复复讯问宵夜到了什么时辰?
  封事: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故称。
  夜如何:夜已几更了;什么时辰了。


《春宿左省》题图


作品赏析:

  这首诗描写作者上封事前在门下省值夜时的心情,表现了他居官勤勉,尽职尽忠,一心为国的精神。诗作于他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实况。反映了这时杜甫不过是个小心谨慎的官吏罢了,字里行间也流露出他的忠爱之情。前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自暮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


  首联“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描写开始值夜时“左省”的景色,点题。在傍晚越来越暗下来的光线中,“左省”里开放的花朵隐约可见,天空中投林栖息的鸟儿飞鸣而过。自然真切,历历如绘。写花、写鸟是点“春”;“花隐”的状态和“栖鸟”的鸣声是傍晚时的景致,是作者值宿开始时的所见所闻,和“宿”相关联(点题)。“掖垣”本意是“左掖”(即“左省”)的矮墙,这里指门下省,交待值夜的所在地,扣“左省”(点题)。两句可谓字字点题,一丝不漏。


  颔联“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由暮至夜,写夜中之景。前句说在夜空群星的照耀下,宫殿中的千门万户也似乎在闪动;后句说宫殿高入云霄,靠近月亮,仿佛照到的月光也更多。这两句是写得很精彩的警句,对仗工整妥帖,描绘生动传神,不仅把星月映照下宫殿巍峨清丽的夜景活画出来了,并且寓含着帝居高远的颂圣味道,虚实结合,形神兼备,语意含蓄双关。其中“动”字和“多”字用得极好,被前人称为“句眼”,此联因之境界全出。这两句既写景,又含情,在结构上是由写景到写情的过渡。


  颈联“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描写夜中值宿时的情况。这两句是说自己值夜时睡不着觉,仿佛听到了有人开宫门的锁钥声;风吹檐间铃铎,好象听到了百官骑马上朝的马铃响。这些都是想象之辞,深切地表现了作者勤于国事,唯恐次晨耽误上朝的心情。在写法上不仅刻画心情很细致,而且构思新巧。此联本来是进一步贴诗题中的“宿”字,可是作者反用“不寝”两字,描写自己宿省时睡不着觉时的心理活动,另辟蹊径,独出机杼,显得词意深蕴,笔法空灵。


  尾联“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交待“不寝”的原因,继续写作者宿省时的心情:第二天早朝要上封事,心绪不宁,所以好几次讯问宵夜时辰几何?后句化用《诗经·小雅·庭燎》中的诗句:“夜如何其?夜未央。”用在这里非常贴切自然,而加了“数问”二字,则更加重了诗人寝卧不安的程度。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便觉有一种悠悠不尽的韵味。结尾二句由题后绕出,从宿省申发到次日早朝上封事,语句矫健有力,词意含蓄隽永,忠爱之情充溢于字里行间。


  这首诗多少带有某些应制诗的色彩,写得平正妥贴,在杜甫五律中很有特色。


名家点评:

  《韵语阳秋》:“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盖忧君谏政之心切,则通夕为之不寐。想其犯颜逆耳,必不为身谋也。

  《唐诗广选》:赵子常曰:凡为五言,工在一字。谓之句眼。如此诗三、四“动”字、“多”字……之类是也。山谷云:“拾遗句中有眼”,推此可见。刘会孟曰:“星临”句与“风连西极动”相近,“星临”较奇。

  《诗薮》:“九衢寒雾敛,万井曙钟多”,右丞壮语也,杜“里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精彩过之。

  《杜诗说》:五、六是腹中有事、忧上猜疑,写得逼真。

  《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周敬曰:正大冠冕,近臣规度。赵云龙曰:情思宛然,故自可想。

  《唐诗评选》:前四句皆不寝之景,一字不妄。杜陵早岁诗,固有典型。

  《唐诗摘钞》:“宫云去殿低”、“月傍九霄多”,皆形容宫殿之高耳。五恐宫门已开,六恐朝上已集,及数问夜漏如何,极尽胸中有事,竞夜无眠光景。又云:五、六本一意,看他句法不合掌。不寝即不寐,用寐字便不老。

  《杜诗解》:此诗之妙,妙于将题劈头写尽,却出已意,得大宽转。

  《唐诗归折衷》:唐云:“花”见“春”,“暮”见“宿”,五字写尽题目(“花隐”句下)。钟云:“动”字之景,在“万户”上看出。敬夫云:“动”字有神气(“星临”句下)。敬夫云:山野之言易工,仁宦之诗每俗。如“避人焚谏草”、“明朝有封事”,仕宦事也。沉冠冕之中,风神掩映矣。二诗神韵悉敌,以法律论之,稍逊“尽刻传呼”之作。

  《瀛奎律髓汇评》:陆贻典:尽忠补过之意,溢于言表。查慎行:灵武即位以后,缺事多矣。岑嘉州云:“圣朝无缺事。”不如老杜“明朝有封事”为纪实也。何义门:“金钥”自内出,“玉珂”从外入。纪昀:平正妥帖,但无深味。三、四赋现景,诗话穿凿无理。结二句是五、六注解。无名氏(甲):因星月而抚民之爱,事主之忠,具见于此,所谓“文章有神”也。无名氏(乙):神采贯古,五、六展拓虚空。

  《杜诗详注》:赵汸曰:唐人五言,工在一字,谓之“句眼”。如此诗,三、四“动”字,“多”字,乃“眼”之在句底者。山谷云:“拾遗句中有眼”,篇篇有之。

  《原诗》:又《宿左省》作“月傍九霄多”句。从来言月者,只有言圆缺,言明暗,言升沉,言高下,未有言多少者。若俗儒不曰“月傍九霄明”,则曰:“月傍九霄高”,以为景象真而使字切矣。……试想当时之情景,非言明、言高、言升可得;而惟此“多”字可以尽括此夜宫殿当前之景象。

  《载酒园诗话又编》:老杜五言委,善写幽细之景,余万喜其正大者,如“避人焚谏草,骑马欲鸡栖”、“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真堪羽翼《风》《雅》。

  《读杜心解》:按三、四,只是写景,而帝居高迥,全已画出。后四,本贴“宿”字,反用“不寝”二字,翻出远神,都无滞相。

  《唐诗近体》:“动”字警,“多”字有义味,他人不敢下。

  《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起有秀致,三、四雄亮名句,然一险一爽。在五、六自趋问结耳。

  《岘佣说诗》:“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是华贵语。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64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年),唐朝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客”、“少陵野老”。杜审言之孙。开元后期,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近十年。及安禄山军陷长安,乃逃至凤翔,谒见肃宗,官左拾遗。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不久弃官居秦州同谷。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病逝于湘江途中。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与李白合称“李杜”。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全唐诗》编其诗十九卷。(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二)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