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淮南寺”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未显示1个用户的3个中间版本)
第1行: 第1行: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学生古诗词名句|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 <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
<center>[[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1-3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4-6年级)|4-6年级]]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7—12年级)|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目录|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目录|千家诗]]<span style="font-size: 100%; color:red;"><sup>▲</sup></span> [[全唐诗·目录|全唐诗]] [[诗词名句]]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补充名篇|其他名篇]]
 
</center>
 
</center>
 
----
 
----
 
<br>
 
<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题淮南寺'''</span><br><br>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0%; color:red;">'''题淮南寺'''</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程颢]]</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唐·[[程颢]]</span><br><br>
第14行: 第13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题淮南寺》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
+
[[文件: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right|thumb|128px|]]
 
+
淮南寺:寺名,在今江苏扬州。淮南,道名。治所在扬州(今属江苏)。
+
 
+
首句写诗人在南来北往的旅途中,遇到能休息的地方便休息;次句写江水中的白珋已经消失了,水波粼粼,呈现出一派深秋的景色。后两句即景抒怀,三句自称不是逢秋就会伤感的一般文人;末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听凭傍晚的秋山相对发愁。诗写得富有韵味,显示出作者超尘脱俗的气质。
+
 
+
《题淮南寺》是宋代诗人程颢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首句写诗人在南来北往的旅途中,遇到能休息的地方便休息;次句写江水中的白珋已经消失了,水波粼粼,呈现出一派深秋的景色。后两句即景抒怀,三句自称不是逢秋就会伤感的一般文人;末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听凭傍晚的秋山相对发愁。诗写得富有韵味,显示出作者超尘脱俗的气质。
+
 
+
这首诗是诗人暂息淮南寺中,见秋江白蘋为风吹尽因而有理于人生行止而作。
+
 
+
  
 +
  《题淮南寺》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淮南寺,寺名,在今江苏扬州。
  
  
第44行: 第35行:
 
  一任:听凭。<br>
 
  一任:听凭。<br>
 
  晚山:秋天黄昏时的山。<br>
 
  晚山:秋天黄昏时的山。<br>
 +
 +
 +
[[文件:65题淮南寺6.jpg|center|thumb|400px|《题淮南寺》题图]]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这是一首行旅诗。抒发淡泊超俗的情趣,是作者在扬州淮南寺里小住时写下的。 前两句写形迹,后两句写心神。一层深似一层地写来,笔法陡健有力。诗写得富有韵味,显示出作者超尘脱俗的气质。
+
  这是一首行旅诗。抒发淡泊超俗的情趣,是作者在扬州淮南寺里小住时写下的。 前两句写形迹,后两句写心神。一层深似一层地写来,笔法陡健有力。诗写得富有韵味,显示出作者超尘脱俗的气质。
  
  
前两句“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起笔突兀,写作者在南来北往的旅途中,遇到能休息的地方便休息,自由自在。次句写江水中的白蘋被秋风吹得已经消失了,呈现出一派秋天的景色。
+
  前两句“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起笔突兀,写作者在南来北往的旅途中,遇到能休息的地方便休息,自由自在。次句写江水中的白蘋被秋风吹得已经消失了,呈现出一派秋天的景色。
  
  
后两句“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即景抒怀。古代文人历来有“悲秋”的传统,而作者自称不是逢秋就会伤感的一般文人,身处秋气潇杀、万物凋零的秋季,没有悲哀凄凉的感觉,反而无优无愁,随遇而安。末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任凭傍晚的秋山相对发愁。
+
  后两句“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即景抒怀。古代文人历来有“悲秋”的传统,而作者自称不是逢秋就会伤感的一般文人,身处秋气潇杀、万物凋零的秋季,没有悲哀凄凉的感觉,反而无优无愁,随遇而安。末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任凭傍晚的秋山相对发愁。
  
  
第63行: 第57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
  [[程颢]](1032—1085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病逝,享年五十四岁。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
  
  

2021年6月19日 (六) 05:21的最后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题淮南寺

唐·程颢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题淮南寺》是宋代诗人程颢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千家诗》收录此诗。淮南寺,寺名,在今江苏扬州。


逐句释义: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 南去北来想休息便休息(自由自在),秋风把楚江里的白蘋吹尽了,呈现一片悲凉的晚秋景象。
  休便休:有休息之处就随遇而安地休息。休,歇息。
  白蘋(píng):开白花的水上浮萍。
  楚江:古楚境内的江河。指长江中下游。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 道人可不是见秋生悲的骚客,任凭两岸的秋山在黄昏中相对着愁悲。
  道人:修道的人,这里是作者称自己。
  悲秋客:为秋天感到悲哀的旅人。
  一任:听凭。
  晚山:秋天黄昏时的山。


《题淮南寺》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行旅诗。抒发淡泊超俗的情趣,是作者在扬州淮南寺里小住时写下的。 前两句写形迹,后两句写心神。一层深似一层地写来,笔法陡健有力。诗写得富有韵味,显示出作者超尘脱俗的气质。


  前两句“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蘋吹尽楚江秋”,起笔突兀,写作者在南来北往的旅途中,遇到能休息的地方便休息,自由自在。次句写江水中的白蘋被秋风吹得已经消失了,呈现出一派秋天的景色。


  后两句“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即景抒怀。古代文人历来有“悲秋”的传统,而作者自称不是逢秋就会伤感的一般文人,身处秋气潇杀、万物凋零的秋季,没有悲哀凄凉的感觉,反而无优无愁,随遇而安。末句采用拟人的手法,写任凭傍晚的秋山相对发愁。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作者简介:

  程颢(1032—1085年),北宋哲学家、教育家、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字伯淳,学者称明道先生。洛阳(今属河南)人。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历官鄠县主簿、上元县主簿、泽州晋城令、太子中允、监察御史、监汝州酒税、镇宁军节度判官等职。宋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召其为宗正丞,未行而病逝,享年五十四岁。程颢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其亲撰及后人集其言论所编的著述书籍,收入《二程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