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仓健”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高仓健'''(1931~ ;Takakura Ken),日本电影演员。1931年2月16日生于福冈中间市。1954年在东映电影公司演...”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
[[文件:高仓健.jpg|thumb|340px|高仓健]]
  
  '''高仓健'''(1931~ ;Takakura Ken),[[日本]][[电影]]演员。1931年2月16日生于[[福冈]][[中间市]]。1954年在东映电影公司演员训练班学习,1956年初登银幕,主演《闪电拳术》和《流星拳术》。50~70年代是日本侠义影片全盛时代,高仓健是这类影片的主要演员。70年代中期,他改变戏路,拍摄现实题材影片,相继主演了《八甲田山》、《幸福的黄手绢》、《野性的证明》、《动乱》、《远山的呼唤》、《车站》等影片。其中《幸福的黄手绢》获《电影旬报》、《每日新闻》和电影艺术协会评选的男主角奖,其他影片均获当年电影艺术协会男主角奖。1985年,他被选为日本最受欢迎的男演员。
+
'''高仓健'''(Takakura Ken ;1931~  ),日本电影演员。生于福冈县中间市。原名小田敏正。1954年东京明治大学商学部毕业。1956年初登银幕,主演东竹公司的任侠影片《闪电拳术》和《流星拳术》。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日本任侠影片的全盛时期。这类影片专门描写侠客、强盗、流浪汉式的人物。高仓健很快成为这类影片的主要演员,主演的影片有《日本侠客传》(11集)、《网走界外地》(10集)、《昭和残侠传》(10集)、《红牡丹赌徒》(3集)等。70年代中期,纪实性影片逐渐取代任侠影片,他随之改变形象,相继主演了《八甲田山》(1977)、《幸福的黄手绢》(1977)、《野性的证明》(1978)、《动乱》(1980)、《远山的呼唤》(1980)、《车站》(1981)、《南极的故事》(1983)、《夜叉》(1985)、《利休》(1989)、《铁道员》(1999)、《萤火虫》(2001)、《千里走单骑》(2006)等影片。《幸福的黄手绢》、《利休》、《铁道员》等获《电影旬报》、《每日新闻》和电影艺术协会评选的男主角奖。《八甲田山》、《远山的呼唤》、《动乱》、《车站》获当年电影艺术协会评选的男主角奖。他的表演以深沉、含蓄而富于心理活动见长,深受日本观众的喜爱。中国观众也非常喜欢高仓健主演的电影,《追捕》(1976)使其刚毅的性格和冷峻的面容深入人心。2005年他应中国导演张艺谋之邀主演电影《千里走单骑》。2006年高仓健以75岁高龄荣获日本“文化功劳者”称号。
 +
 
 +
[[Category:日本电影人物]]
 +
 
 +
[[Category:演员]]
 +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G音词条]]
 +
[[Category:高]]

2022年6月14日 (二) 06:59的版本

高仓健

高仓健(Takakura Ken ;1931~ ),日本电影演员。生于福冈县中间市。原名小田敏正。1954年东京明治大学商学部毕业。1956年初登银幕,主演东竹公司的任侠影片《闪电拳术》和《流星拳术》。20世纪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是日本任侠影片的全盛时期。这类影片专门描写侠客、强盗、流浪汉式的人物。高仓健很快成为这类影片的主要演员,主演的影片有《日本侠客传》(11集)、《网走界外地》(10集)、《昭和残侠传》(10集)、《红牡丹赌徒》(3集)等。70年代中期,纪实性影片逐渐取代任侠影片,他随之改变形象,相继主演了《八甲田山》(1977)、《幸福的黄手绢》(1977)、《野性的证明》(1978)、《动乱》(1980)、《远山的呼唤》(1980)、《车站》(1981)、《南极的故事》(1983)、《夜叉》(1985)、《利休》(1989)、《铁道员》(1999)、《萤火虫》(2001)、《千里走单骑》(2006)等影片。《幸福的黄手绢》、《利休》、《铁道员》等获《电影旬报》、《每日新闻》和电影艺术协会评选的男主角奖。《八甲田山》、《远山的呼唤》、《动乱》、《车站》获当年电影艺术协会评选的男主角奖。他的表演以深沉、含蓄而富于心理活动见长,深受日本观众的喜爱。中国观众也非常喜欢高仓健主演的电影,《追捕》(1976)使其刚毅的性格和冷峻的面容深入人心。2005年他应中国导演张艺谋之邀主演电影《千里走单骑》。2006年高仓健以75岁高龄荣获日本“文化功劳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