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清空页面)
第1行: 第1行:
  
 +
 +
  语言(汉语拼音:yuyɑn;英语:language),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
 +
== 特点 ==
 +
 +
  动物如蜜蜂、金丝雀、黑猩猩等都各有其信号系统,但是比之人类语言有如下不同:
 +
 +
  动物的鸣叫或体势,是一个不可分离的连续体。人类语言可以分离出音位和词。动物的呼叫声限于几个或几十个,它的信号系统是封闭性的。人的语言系统是开放性的,可以按一定规则把音位和词组合起来,生成无限的句子。动物的信号主要以直接刺激为条件,人类的语言能对即将来临的刺激作出反应。动物所得的经验,不能传给后代。人类因为有语言,可以把信息传到远方和后代。知识的积累,文化的形成,是有了语言才可能的。
 +
 +
  人类语言有4个特点:
 +
 +
(1)可分离性;
 +
(2)可组织性;
 +
③理智性;
 +
④可继承性。
 +
 +
  其中最重要的是可分离性和理智性。没有可分离体,就没有可能按规则组成大大小小的语言单位。没有人的理智,就不可能既有应用规则,又有选择符号的自由,使语言成为一个开放性的、能表示各种思想感情的符号系统。
 +
 +
  在语言这个符号系统中,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受规则制约,可以用两条轴线来说明:一条代表组合关系,另一条代表聚合关系。
 +
 +
组合关系
 +
 +
  “这小姑娘有她的办法”这个句子运用了三条组合规则:(1)“这小姑娘”与“她的”在数的范畴上互相照应(不能改说“她们的”)。(2)“有”是及物动词,后面要有宾语(“她的办法”不能省去)。③“有办法”只能是人,不能是物,“这小姑娘”作为主语,在语义上符合这个要求(不能说“这抽象性有她的办法”)。组合体现了语言的规则性。
 +
 +
聚合关系
 +
 +
  例如下面这三个句子: 甲 乙 丙 这小姑娘 有 她的办法。 张永华 提出了 自己的方案。 我家那孩子 想出了 一个主意。
 +
 +
  “这小姑娘”可以被“张永华”、“我家那孩子”代替;“有”可以被“提出了”、“想出了”代替;“她的办法”可以被“自己的方案”、“一个主意”代替。这里甲、乙、丙三组中的几个单位,彼此间有聚合关系。选择哪一个,主要由语义决定,不由语法决定,因此与组合关系不同。聚合体现了语言成分的可替代性和可选择性。
 +
 +
== 功能 ==
 +
 +
  可以从三方面考察。
 +
 +
人与人的关系
 +
 +
  语言既为社会交际的需要,又是传输信息的工具。民主、法制、教育的实施有赖于语言作为中介,科学的传布有赖于通过语言获得信息并进行处理。
 +
 +
人与世界的关系
 +
 +
  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语言中的实词(表示方位、时间、数量、性别、年龄、品质等)是人对事物的分类,虚词(已经、再、被、和、可是、如果等)是人给事物过程和事物关系加上的标记。语言又是艺术地描写世界的中介。苏东坡的诗“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用艺术手法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富有感染力,不同于认知世界的客观描写。
 +
 +
人与文化的关系
 +
 +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保持者;他认知世界,描写世界,并利用语言(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把经验储存下来。
 +
 +
== 语言的发生 ==
 +
 +
  早期人类学家认为:随着人类的进化,发音器官逐渐完善,清晰的语言成为可能。随着复杂工具的发明,出现了群体劳动,也出现了用语言指挥群体劳动的社会现象。随着火的发明,部落增多,部落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
 +
  现代人类学家认为:一切生物都有某种心智,心智大体上可以分4个阶段:
 +
 +
  (1)简单反射阶段,如射向眼睛的光线逐渐增强,瞳孔就逐渐收缩,这不受意志的影响。
 +
 +
  (2)条件反射阶段。I.P.巴甫洛夫的著名实验表明,不用具体事物(食物),只用符号(铃声),也能使狗流出唾液,其条件是过去每次给食时都有铃声伴随。
 +
 +
  ③工具阶段,如黑猩猩的手够不着香蕉,能用棍子把香蕉打下来,表明对外部世界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
 +
 +
  ④符号阶段,即使用语言符号对外部世界进行控制,这只有人才能做到。经过精心训练的黑猩猩,只能使用几个语言符号,只有人才能够用有限的符号表达无限的思想,治理外部世界。
 +
 +
 +
 +
[[Category:语言学]]

2013年11月22日 (五) 14:32的版本


  语言(汉语拼音:yuyɑn;英语:language),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当作用于人与人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表达相互反应的中介;当作用于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的时候,它是认知事物的工具;当作用于文化的时候,它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特点

  动物如蜜蜂、金丝雀、黑猩猩等都各有其信号系统,但是比之人类语言有如下不同:

  动物的鸣叫或体势,是一个不可分离的连续体。人类语言可以分离出音位和词。动物的呼叫声限于几个或几十个,它的信号系统是封闭性的。人的语言系统是开放性的,可以按一定规则把音位和词组合起来,生成无限的句子。动物的信号主要以直接刺激为条件,人类的语言能对即将来临的刺激作出反应。动物所得的经验,不能传给后代。人类因为有语言,可以把信息传到远方和后代。知识的积累,文化的形成,是有了语言才可能的。

  人类语言有4个特点:

(1)可分离性; (2)可组织性; ③理智性; ④可继承性。

  其中最重要的是可分离性和理智性。没有可分离体,就没有可能按规则组成大大小小的语言单位。没有人的理智,就不可能既有应用规则,又有选择符号的自由,使语言成为一个开放性的、能表示各种思想感情的符号系统。

  在语言这个符号系统中,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关系受规则制约,可以用两条轴线来说明:一条代表组合关系,另一条代表聚合关系。

组合关系

  “这小姑娘有她的办法”这个句子运用了三条组合规则:(1)“这小姑娘”与“她的”在数的范畴上互相照应(不能改说“她们的”)。(2)“有”是及物动词,后面要有宾语(“她的办法”不能省去)。③“有办法”只能是人,不能是物,“这小姑娘”作为主语,在语义上符合这个要求(不能说“这抽象性有她的办法”)。组合体现了语言的规则性。

聚合关系

  例如下面这三个句子: 甲 乙 丙 这小姑娘 有 她的办法。 张永华 提出了 自己的方案。 我家那孩子 想出了 一个主意。

  “这小姑娘”可以被“张永华”、“我家那孩子”代替;“有”可以被“提出了”、“想出了”代替;“她的办法”可以被“自己的方案”、“一个主意”代替。这里甲、乙、丙三组中的几个单位,彼此间有聚合关系。选择哪一个,主要由语义决定,不由语法决定,因此与组合关系不同。聚合体现了语言成分的可替代性和可选择性。

功能

  可以从三方面考察。

人与人的关系

  语言既为社会交际的需要,又是传输信息的工具。民主、法制、教育的实施有赖于语言作为中介,科学的传布有赖于通过语言获得信息并进行处理。

人与世界的关系

  语言是认知世界的工具。语言中的实词(表示方位、时间、数量、性别、年龄、品质等)是人对事物的分类,虚词(已经、再、被、和、可是、如果等)是人给事物过程和事物关系加上的标记。语言又是艺术地描写世界的中介。苏东坡的诗“我持此石归,袖中有东海”,用艺术手法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富有感染力,不同于认知世界的客观描写。

人与文化的关系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保持者;他认知世界,描写世界,并利用语言(包括口头的和书面的)把经验储存下来。

语言的发生

  早期人类学家认为:随着人类的进化,发音器官逐渐完善,清晰的语言成为可能。随着复杂工具的发明,出现了群体劳动,也出现了用语言指挥群体劳动的社会现象。随着火的发明,部落增多,部落之间的信息交流促进了语言的发展。

  现代人类学家认为:一切生物都有某种心智,心智大体上可以分4个阶段:

  (1)简单反射阶段,如射向眼睛的光线逐渐增强,瞳孔就逐渐收缩,这不受意志的影响。

  (2)条件反射阶段。I.P.巴甫洛夫的著名实验表明,不用具体事物(食物),只用符号(铃声),也能使狗流出唾液,其条件是过去每次给食时都有铃声伴随。

  ③工具阶段,如黑猩猩的手够不着香蕉,能用棍子把香蕉打下来,表明对外部世界有了一定的控制能力。

  ④符号阶段,即使用语言符号对外部世界进行控制,这只有人才能做到。经过精心训练的黑猩猩,只能使用几个语言符号,只有人才能够用有限的符号表达无限的思想,治理外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