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筹笔驿”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6行: 第6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李商隐]]</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10%;">[[李商隐]]</span><br><br>
 
<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
 
<span style="font-size: 128%; color:green;">
鱼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br>
+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br>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br>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br>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br>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br>
第20行: 第20行:
  
 
筹笔驿,即今朝天驿。在今[[四川]][[广元市]][[利州区]]北。相传[[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军筹策于此。驿,供邮传人和官员旅宿的处所。
 
筹笔驿,即今朝天驿。在今[[四川]][[广元市]][[利州区]]北。相传[[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军筹策于此。驿,供邮传人和官员旅宿的处所。
 +
 +
筹笔驿,古地名,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县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画军事。很多诗人留下了以筹笔驿为题材的怀念诸葛亮的作品。公元855年(大中九年)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
 +
 +
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方舆胜览》:“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
 +
 +
此诗为大中十年(八五六)作。其沉郁顿挫处,深承杜甫咏诸葛亮诗的笔意。开头两句,写出了诸葛亮生前的威望,身后的余烈,接下来六句,都是围绕着最末的“恨有余”三字。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诗人在结束梓州幕任职后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怀古伤今,写下了这首诗以凭吊诸葛亮。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诗人在结束梓州幕任职后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怀古伤今,写下了这首诗以凭吊诸葛亮。
第25行: 第31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鱼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
 +
诸葛亮治军以严明称,这里意谓至今连鱼鸟还在惊畏他的简书。
 +
 +
</span><br>
 +
  猿:一作“鱼”。<br>
 +
  疑:惊。<br>
 +
  简书:指军令。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br>
 +
  储胥:指军用的篱栅。<b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
 +
</span><br>
 +
  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br>
 +
  终:一作“真”。<br>
 +
  降王:指后主刘禅。<br>
 +
  走传车: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邓艾伐蜀,后主出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经过筹笔驿。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后主是皇帝,这时却坐的是传车,也隐含讽喻意。<b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
 +
</span><br>
 +
  管:管仲。春秋时齐相,曾佐齐桓公成就霸业。<br>
 +
  乐:乐毅。战国时人,燕国名将,曾大败强齐。<br>
 +
  真不忝(tiǎn):真不愧。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每自比管仲、乐毅。<br>
 +
  关:关羽。孙权曾使吕蒙破荆州,守将关羽被杀。<br>
 +
  张:张飞。刘备伐吴,张飞为部下张达、范彊杀害。<br>
 +
  无命:指非寿终。<br>
 +
  欲何如:意谓关张被杀,靠诸葛亮独支危局,又有什么办法呢。这里是在提高关张在蜀国的作用。<br>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green;">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span><span style="font-size: 105%; color:#00CD00;">
 +
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
往年曾谒锦里的武侯祠,想起他隐居时吟咏《梁父吟》的抱负,不曾得到舒展,实在令人遗憾。
 +
</span><br>
 +
  他年:李商隐曾于大中五年谒成都武侯祠,并作《武侯庙古柏》诗。故诗中的他年,作往年解。<br>
 +
  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br>
 +
  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一作“梁甫吟”。<br>
  
  

2020年9月16日 (三) 17:18的版本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筹笔驿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诗题与背景: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

《筹笔驿》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是一首怀古之作,首联描写了诸葛亮的神威,中间两联出句均赞颂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对句均指出了功业未就的原因,尾联表达了作者对诸葛亮功业未成的无限憾恨。这首诗把诸葛亮和他的事业放在尖锐复杂的环境中去考察,在对立统一的矛盾运动中去认识历史人物,总结历史经验,波澜起伏,跌宕生姿,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筹笔驿,即今朝天驿。在今四川广元市利州区北。相传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军筹策于此。驿,供邮传人和官员旅宿的处所。

筹笔驿,古地名,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县北。相传三国时蜀汉诸葛亮出兵伐魏,曾驻此筹画军事。很多诗人留下了以筹笔驿为题材的怀念诸葛亮的作品。公元855年(大中九年)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此驿,写下这首咏怀古迹的诗篇。

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方舆胜览》:“筹笔驿在绵州绵谷县北九十九里,蜀诸葛武侯出师,尝驻军筹划于此。”

此诗为大中十年(八五六)作。其沉郁顿挫处,深承杜甫咏诸葛亮诗的笔意。开头两句,写出了诸葛亮生前的威望,身后的余烈,接下来六句,都是围绕着最末的“恨有余”三字。

唐宣宗大中九年(855),诗人在结束梓州幕任职后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怀古伤今,写下了这首诗以凭吊诸葛亮。


逐句释义:

  猿鸟犹疑畏简书,风云常为护储胥: 鱼鸟犹疑是惊畏丞相的严明军令,风云常常护着他军垒的藩篱栏栅。 诸葛亮治军以严明称,这里意谓至今连鱼鸟还在惊畏他的简书。


  猿:一作“鱼”。
  疑:惊。
  简书:指军令。古人将文字写在竹简上。
  储胥:指军用的篱栅。


  徒令上将挥神笔,终见降王走传车: 诸葛亮徒然在这里挥笔运筹划算,后主刘禅最终却乘坐邮车去投降。
  上将:犹主帅,指诸葛亮。
  终:一作“真”。
  降王:指后主刘禅。
  走传车:魏元帝景元四年(263年),邓艾伐蜀,后主出降,全家东迁洛阳,出降时也经过筹笔驿。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后主是皇帝,这时却坐的是传车,也隐含讽喻意。


  管乐有才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孔明真不愧有管仲和乐毅的才干。关公张飞已死他又怎能力挽狂澜?
  管:管仲。春秋时齐相,曾佐齐桓公成就霸业。
  乐:乐毅。战国时人,燕国名将,曾大败强齐。
  真不忝(tiǎn):真不愧。诸葛亮隐居南阳时,每自比管仲、乐毅。
  关:关羽。孙权曾使吕蒙破荆州,守将关羽被杀。
  张:张飞。刘备伐吴,张飞为部下张达、范彊杀害。
  无命:指非寿终。
  欲何如:意谓关张被杀,靠诸葛亮独支危局,又有什么办法呢。这里是在提高关张在蜀国的作用。


  他年锦里经祠庙,梁父吟成恨有余: 往年我经过锦城时进谒了武侯祠,曾经吟诵了梁父吟为他深表遗憾! 往年曾谒锦里的武侯祠,想起他隐居时吟咏《梁父吟》的抱负,不曾得到舒展,实在令人遗憾。
  他年:李商隐曾于大中五年谒成都武侯祠,并作《武侯庙古柏》诗。故诗中的他年,作往年解。
  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梁父吟:乐府篇名。相传诸葛亮隐居时好为《梁父吟》。一作“梁甫吟”。


作品赏析:




《唐诗三百首》古籍版本之一95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1—约858年),唐朝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无题”诗也有所寄寓,至其实际含义,诸家所释不一。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有《李义山诗集》。《全唐诗》收录其诗作555首。(新、旧《唐书》本传、《唐才子传》卷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