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江起义”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2行: 第2行:
  
  
 
+
  '''平江起义'''([[汉语拼音]]:Pingjiang Qiyi),1927年7月22日,共产党人[[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湖南]][[平江]]领导革命的士兵和农民举行起义,占领了平江县城,成立了平江县工农民主政府,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平江起义后,湖南军阀纠集六个团的兵力进行围攻。8月1日,红五军撤出平江县城,转战于平江、[[浏阳]]和[[江西]]的万载、修水、铜鼓,[[湖北]]的通山一带,进行游击战争,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2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与[[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红四军]]会合,其余部分武装在黄公略的领导下,继续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这次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又一著名起义。
  '''平江起义'''(汉语拼音:),1927年7月22日,驻湖南平江等地的国民党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举行了起义,即平江起义。
+
 
+
  1928年春,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党湖南独立第五师中秘密建立了自己的组织,该师第一团团长彭德怀也在这时参加了共产党。不久,独立第五师调到平江地区担负“清剿”任务。平江处于湘鄂赣三省交界地,具有革命斗争的传统。早在大革命时期,平江的工农运动就风起云涌,是全省有名的革命地区之一。大革命失败后,这里的斗争仍然没有停止,群众在县委的领导下,组织了临时政府和义勇军,与反动派进行坚决的斗争。
+
 
+
  7月上旬,中共湖南省委派滕代远到湘鄂赣边界地区恢复湘鄂赣边特委,并同独立第五师的党组织取得联系,准备必要时举行起义。7月中旬,敌人发现独立第五师第三团营长黄公略是共产党员,下令立即逮捕。在这种紧急情况下,彭德怀、滕代远等领导第一团,于22日在平江起义。这天上午,彭德怀召集全团军官会议,进行起义的总动员。部队随即按照部署,趁敌人午睡时,一举捣毁了平江县城的反动军政机关,消灭了反抗的敌人,救出关在狱中的500多名工农群众。前后不到一个半小时,起义部队就占领了整个县城。后来,贺国中率领随校100多名学员从岳阳赶到平江,与一团胜利会合。黄公略带着于前一天就先行起义的三团三营,从嘉义赶到平江城五里处的地方。起义部队改编为红军第五军第十三师,共2000余人,彭德怀任军长兼师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兼师党代表。平江起义,沉重打击了湖南反动统治阶级,同时壮大了红军力量,推动了平江以至湘鄂赣边界革命斗争的发展。
+
 
+
  平江起义后,红军转战于平江、修水、铜鼓、万载之间,给了敌人一定的打击,但由于在部分地区作战失利,部队缩编为5个大队。这时,湘鄂赣三省敌人举行“会剿”。红五军在突出敌人包围后,根据湖南省委关于应同井冈山红四军取得联络的指示精神,由黄公略率第二纵队留在湘鄂赣边坚持战斗,主力700余人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于12月10日到达井冈山,同红四军会师。
+
  
 
== 概述 ==
 
== 概述 ==

2013年8月10日 (六) 15:18的版本


  平江起义汉语拼音:Pingjiang Qiyi),1927年7月22日,共产党人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湖南平江领导革命的士兵和农民举行起义,占领了平江县城,成立了平江县工农民主政府,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滕代远任党代表。平江起义后,湖南军阀纠集六个团的兵力进行围攻。8月1日,红五军撤出平江县城,转战于平江、浏阳江西的万载、修水、铜鼓,湖北的通山一带,进行游击战争,开辟了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2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率领红五军主力到井冈山红四军会合,其余部分武装在黄公略的领导下,继续在湘鄂赣边区坚持游击战争。这次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的又一著名起义。

概述

  大革命时期,平江是湖南农民运动的中心地区之一。1927年5月马日事变之后,平江工农群众惨遭反动派的“清乡”镇压,激起农民的不屈反抗,1928年3月的“扑城”农民达十万余众。正是在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更加激烈、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摧残的形势下,1928年6月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被派到平江换防。共产党员彭德怀时任该师一团团长。

  彭德怀到达平江后,立即召集一团党员紧急会议,研究如何使奉命调来平江镇压革命的独立五师一团变成保护革命的一团,决定组织人员下营、连讲述反动派的暴虐行径,发动士兵反对清乡队的土匪行为,号召士兵会起积极作用,监督反动民团,不准他们残害民众。士兵们目睹反动派的累累罪行,在党的秘密工作下,由同情工农,发展到倾向工农,倾向革命。由于彭德怀的努力和党组织的工作,共产党员邓萍、黄公略、贺国中、黄纯一、李灿等,不仅控制了一团的主要营、连的兵权,同时掌握了三团三营的兵权,从思想上组织上为起义创造了条件。

  7月17日,湘鄂赣边界特委书记滕代远,奉湖南省委指示到达平江,并与一团党组织取得联系。7月19日,正在三营巡视的彭德怀,从友人的来信中获悉南华安特委被破坏,黄公略等人的身份暴露,反动派准备下手抓人,迅即返回县城。当晚,一团党组织举行紧急会议,决定以士兵闹饷名义立即发动起义。

  7月22日上午11时许,在盛暑烈日之下,国民党军独立第五师第一团的800勇士,全副武装,颈系红带,精神振奋,集合在平江县城东门外一营驻地――天岳书院操场上誓师起义。下午1时许,平江县城内军警官兵午睡正酣,800勇士越过浮桥,向县城发动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解除了城内反动军警2000多人的武装,缴获步枪1000余支、子弹100万发,活捉了作恶多端的县长刘作柱等反动分子200多人。起义部队占领了县城。当日,一团二营从驻地思村开到平江县城参加起义。翌日,贺国中率随营学校从岳阳来平江参加起义。黄公略率三团三营于20日晚在嘉义提前举事。

  7月24日宣布建立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成立红军第五军,彭德怀任军长兼十三师师长,滕代远任军党代表,邓萍任参谋长。全军共2500余人。

  不久,平江起义遭到湘鄂赣国民党军的联合进攻,红五军主动撤出平江,转战于湘鄂赣边界地区。1928年11月,根据中共湖南省委的指示,红五军主力由彭德怀、滕代远率领转向井冈山,12月到达江西宁冈新城,与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会师,改编为红四军第十三团(对外仍称红五军)。红五军一部由黄公略率领继续在湘鄂赣边界地区坚持斗争。平江起义有力地推动了湘鄂赣边界革命斗争的发展,为创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也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和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平江起义纪念馆

  平江起义旧址位于离平江县城1500米的县一中校园内,原为1867年所建的天岳书院。该书院坐南朝北,有大门、中厅、后厅和东西斋等砖木结构的建筑物,占地3000平方米。大门上方为清代著名学者李次青所书“天岳书院”四个大字。大门内壁正中有陈云同志手书“平江起义纪念馆”的匾额。

  1928年6月,彭德怀同志率领的国民革命湖南陆军独立五师第一团和第三团三营驻平江,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感召下,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共产党人在天岳书院发动了著名的“平江起义”。该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在该馆内左侧组建了由王丙乾同志题词的“喻杰同志纪念馆”。

  2007年初开始动工建设的平江起义纪念馆由平江起义旧址、彭德怀铜像广场和平江起义史料陈列馆三部分组成。其中,平江起义史料馆包括“举义平江城”“奔赴井冈山”“转战湘鄂赣”等内容,讴歌了中国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追求解放的革命精神。 纪念馆内共展出实物有70余件,其中《分田册》为国家一级文物,图片200余幅。纪念馆充分利用声、光、电等现代化的展示手段,真实再现了起义部队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场景。

  起义旧址的天岳书院始建立于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为砖木结构,占地2700平方米。解放后,扩为平江县第一完全中学。对彭德怀、滕代远同志当年的住房进行复原陈列,新开辟了文物陈列室。1982年,陈云同志为其题写 “平江起义纪念馆”匾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