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市”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新竹市'''(汉语拼音:Xinzhu Shi),位于中国台湾省西北部。台湾省较大的工业城市。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新竹市'''[[汉语拼音]]:Xinzhu Shi),位于[[中国]][[台湾省]]西北部。台湾省较大的工业城市。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约36万。汉族为主。原名竹堑。清雍正十一年(1733),始名竹暂城。[[光绪]]元年(1875),新竹市隶属新竹县。1982年7月改为“直辖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温21.9℃,1月均温15.1℃,7月均温28℃。年降水量约1700毫米。有丰富的天然工业资源,有煤矿、石油、硅砂、石灰石、天然气、木材等。盛产新竹米粉、香粉、贡丸、肉圆、鱼羹、高丽饼等。名胜古迹有关帝庙、苏氏节孝坊、郑氏家庙、[[孔子庙]]、中山公园等。
+
  '''新竹市''',位于'''[[台湾]]'''西北部,是一座新型工业城市,台湾的第七大都市。东北与[[新竹县]]接壤,南与[[苗栗县]]毗邻,西面濒临[[台湾海峡]]。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约36万。汉族为主。
  
+
  新竹旧称“竹堑”,原为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堑社”的生活居地,汉人有系统的开垦始于18世纪初期,1733年以莿竹建城,1756年淡水厅设治竹堑。因为终年多风,又有“风城”之称,是北台湾最早开发的城市。清雍正十一年(1733),始名竹暂城。[[光绪]]元年(1875),新竹市隶属新竹县。1982年7月改为“直辖市”。
 +
 
 +
  新竹市位于由头前溪和凤山溪冲积而成的狭长平原上,沿岸多沙滩,地势自东南而西北渐次低下。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温21.9℃,1月均温15.1℃,7月均温28℃。年降水量约1700毫米。有丰富的天然工业资源,有煤矿、石油、硅砂、石灰石、天然气、木材等。盛产新竹米粉、香粉、贡丸、肉圆、鱼羹、高丽饼等。名胜古迹有关帝庙、苏氏节孝坊、郑氏家庙、[[孔子庙]]、中山公园等。
 +
 
 +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设立之后成为台湾的高科技重镇,有台湾硅谷之称。
  
  

2017年3月20日 (一) 17:30的最后版本

  新竹市,位于台湾西北部,是一座新型工业城市,台湾的第七大都市。东北与新竹县接壤,南与苗栗县毗邻,西面濒临台湾海峡。面积104平方千米。人口约36万。汉族为主。

  新竹旧称“竹堑”,原为平埔族道卡斯族“竹堑社”的生活居地,汉人有系统的开垦始于18世纪初期,1733年以莿竹建城,1756年淡水厅设治竹堑。因为终年多风,又有“风城”之称,是北台湾最早开发的城市。清雍正十一年(1733),始名竹暂城。光绪元年(1875),新竹市隶属新竹县。1982年7月改为“直辖市”。

  新竹市位于由头前溪和凤山溪冲积而成的狭长平原上,沿岸多沙滩,地势自东南而西北渐次低下。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均温21.9℃,1月均温15.1℃,7月均温28℃。年降水量约1700毫米。有丰富的天然工业资源,有煤矿、石油、硅砂、石灰石、天然气、木材等。盛产新竹米粉、香粉、贡丸、肉圆、鱼羹、高丽饼等。名胜古迹有关帝庙、苏氏节孝坊、郑氏家庙、孔子庙、中山公园等。

  新竹科学工业园区设立之后成为台湾的高科技重镇,有台湾硅谷之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