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英国发明家)”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李'''(1550~约1610;Lee,William),英国手工针织机发明家。诺丁汉郡人。剑桥圣约翰学院神学硕士。他的妻子从事手工...”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李'''(1550~约1610;Lee,William),[[英国]]手工针织机发明家。诺丁汉郡人。剑桥圣约翰学院神学硕士。他的妻子从事手工编织,引发他对针织机械研究的兴趣。1589年他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手工针织机,用以织制粗毛袜。1598年又改制成一台可以生产较为精细的丝袜的针织机。李的针织机装有3500个零件。他用手工磨制的钩针排列成行。每推动机器一次可织16个线圈,生产速度比手工针织匠人高得多。英国女王两次拒绝李提出的专利申请。李后去法国里昂致力于针织制袜业,但不很顺利,晚年因被怀疑为间谍而受到通缉,匿居巴黎并在贫困中死去。李死后,他发明的针织机在欧洲被广泛应用,虽经过改良,但是机上所用的钩针一直沿用了200余年,机器运用的线圈串套基本原理沿用至今。
+
 
 +
  '''李'''(1550~约1610;Lee,William),[[英国]]手工针织机发明家。诺丁汉郡人。剑桥圣约翰学院神学硕士。他的妻子从事手工编织,引发他对针织机械研究的兴趣。1589年他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手工针织机,用以织制粗毛袜。1598年又改制成一台可以生产较为精细的丝袜的针织机。李的针织机装有3500个零件。他用手工磨制的钩针排列成行。每推动机器一次可织16个线圈,生产速度比手工针织匠人高得多。英国女王两次拒绝李提出的专利申请。李后去法国里昂致力于针织制袜业,但不很顺利,晚年因被怀疑为间谍而受到通缉,匿居巴黎并在贫困中死去。李死后,他发明的针织机在欧洲被广泛应用,虽经过改良,但是机上所用的钩针一直沿用了200余年,机器运用的线圈串套基本原理沿用至今。

2017年3月30日 (四) 10:40的最后版本

  (1550~约1610;Lee,William),英国手工针织机发明家。诺丁汉郡人。剑桥圣约翰学院神学硕士。他的妻子从事手工编织,引发他对针织机械研究的兴趣。1589年他发明世界上第一台手工针织机,用以织制粗毛袜。1598年又改制成一台可以生产较为精细的丝袜的针织机。李的针织机装有3500个零件。他用手工磨制的钩针排列成行。每推动机器一次可织16个线圈,生产速度比手工针织匠人高得多。英国女王两次拒绝李提出的专利申请。李后去法国里昂致力于针织制袜业,但不很顺利,晚年因被怀疑为间谍而受到通缉,匿居巴黎并在贫困中死去。李死后,他发明的针织机在欧洲被广泛应用,虽经过改良,但是机上所用的钩针一直沿用了200余年,机器运用的线圈串套基本原理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