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马赫”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马赫'''(1838~1916;Mach,Ernst),奥地利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1838年2月18日生于奇尔利茨,1916年2月 19...”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马赫'''(1838~1916;Mach,Ernst),[[奥地利]]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1838年2月18日生于[[奇尔利茨]],1916年2月 19日卒于[[德国]]法泰斯泰滕。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哲学]],于1860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864~1867年在格拉茨大学任数学、物理学教授,1867~1895年在布拉格大学 (分校后在德国大学)任实验物理学教授,曾两度任校长。1895年他的母校维也纳大学聘请他主持专为他开设的“归纳科学的历史和理论”讲座。
+
  '''马赫'''([[汉语拼音]]:<span style="color:#FF00FF;">mǎhè</span>,1838~1916;英语:Mach,Ernst),[[奥地利]]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1838年2月18日生于[[奇尔利茨]],1916年2月 19日卒于[[德国]]法泰斯泰滕。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和[[哲学]],于1860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864~1867年在格拉茨大学任数学、物理学教授,1867~1895年在布拉格大学 (分校后在德国大学)任实验物理学教授,曾两度任校长。1895年他的母校维也纳大学聘请他主持专为他开设的“归纳科学的历史和理论”讲座。
  
 
  马赫主要致力于实验物理学的研究,发表过 100多篇研究论文和报告。他的最重要成就是在研究物体在气体中的高速运动时,发现了激波,并拍摄下激波的清晰照片,还确定以物速与声速的比值(即马赫数)为标准,来研究物体的超声速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超声速飞行和原子爆炸出现,他的研究成果就更受到高度重视。
 
  马赫主要致力于实验物理学的研究,发表过 100多篇研究论文和报告。他的最重要成就是在研究物体在气体中的高速运动时,发现了激波,并拍摄下激波的清晰照片,还确定以物速与声速的比值(即马赫数)为标准,来研究物体的超声速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超声速飞行和原子爆炸出现,他的研究成果就更受到高度重视。
第9行: 第9行:
  
 
  马赫的研究领域从科学到科学史,进而深入到科学认识论。于是马赫被认为是从A.孔德的实证论到逻辑实证论的中途人物,他的思想是维也纳学派的思想渊源。遵循马赫的哲学思想所形成的哲学流派被称为马赫主义。马赫的科学认识论曾在自然科学家中产生过强烈的反响。受其影响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和P.W.布里奇曼以及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的一些物理学家。
 
  马赫的研究领域从科学到科学史,进而深入到科学认识论。于是马赫被认为是从A.孔德的实证论到逻辑实证论的中途人物,他的思想是维也纳学派的思想渊源。遵循马赫的哲学思想所形成的哲学流派被称为马赫主义。马赫的科学认识论曾在自然科学家中产生过强烈的反响。受其影响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和P.W.布里奇曼以及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的一些物理学家。
 +
 +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M音词语]]
 +
[[Category: 马]]

2017年7月13日 (四) 06:47的版本

  马赫汉语拼音mǎhè,1838~1916;英语:Mach,Ernst),奥地利物理学家,心理学家,哲学家。1838年2月18日生于奇尔利茨,1916年2月 19日卒于德国法泰斯泰滕。在维也纳大学学习数学物理学哲学,于1860年毕业并获博士学位。1864~1867年在格拉茨大学任数学、物理学教授,1867~1895年在布拉格大学 (分校后在德国大学)任实验物理学教授,曾两度任校长。1895年他的母校维也纳大学聘请他主持专为他开设的“归纳科学的历史和理论”讲座。

  马赫主要致力于实验物理学的研究,发表过 100多篇研究论文和报告。他的最重要成就是在研究物体在气体中的高速运动时,发现了激波,并拍摄下激波的清晰照片,还确定以物速与声速的比值(即马赫数)为标准,来研究物体的超声速运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超声速飞行和原子爆炸出现,他的研究成果就更受到高度重视。

  马赫不仅是一个实验物理学家,还是一个具有批判精神的理论物理学家,写了几本富有浓厚认识论色彩和历史观点的著作:《功守恒定律的历史和根源》、《力学史评》、《热学原理》、《物理光学》第一卷。其中《力学史评》这部著作几乎传遍世界,对物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在书中对I.牛顿的绝对时间、绝对空间的批判以及对惯性的理解,是极有启发性的思想;但在当时并没有成为物理学家们共同的财富。这个思想对A.爱因斯坦建立广义相对论起过积极的作用,成了写出引力场方程的依据。后来爱因斯坦把它的这一思想称为马赫原理。马赫还写过《大学生物理学教程》、《中学低年级自然科学课本》等有影响的教材;后者大约再版了20次,经修改在德奥使用了近40年,还流传到俄国 。他重视成年教育 ,做过许多科普讲演,汇集出版了《通俗科学讲座》。

  G.费希纳和H.von亥姆霍兹在生理和心理学方面的成功,引起马赫把物理应用到生理学、心理学的兴趣。因此他在视觉、听觉和运动感觉方面的研究也获得成就,特别是发现了后来以他的姓氏命名的马赫带。

  马赫的研究领域从科学到科学史,进而深入到科学认识论。于是马赫被认为是从A.孔德的实证论到逻辑实证论的中途人物,他的思想是维也纳学派的思想渊源。遵循马赫的哲学思想所形成的哲学流派被称为马赫主义。马赫的科学认识论曾在自然科学家中产生过强烈的反响。受其影响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和P.W.布里奇曼以及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派的一些物理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