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湖区”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大通湖区,位于湘中偏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5′28″至112°42′02″,北纬29°01′19″至29°19′16″,跨37、38两带,...”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5行: 第15行:
  
 
经过不懈努力,大通湖区已逐渐成为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区域之一。今日的大通湖,社会和谐,人心思进,生机勃勃,商机无限。不久的将来,一个开放的大通湖、生态的大通湖、富裕的大通湖、文明的大通湖、和谐的大通湖,将矗立在洞庭湖畔。
 
经过不懈努力,大通湖区已逐渐成为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区域之一。今日的大通湖,社会和谐,人心思进,生机勃勃,商机无限。不久的将来,一个开放的大通湖、生态的大通湖、富裕的大通湖、文明的大通湖、和谐的大通湖,将矗立在洞庭湖畔。
 +
 +
 +
== 行政区划 ==
 +
 +
  2016年5月,益阳市大通湖区辖4个镇1个办事处:河坝镇、金盆镇、北洲子镇、千山红镇、南湾湖办事处。
 +
 +
*'''河坝镇''':辖老河口村、新秀村、芸美村、芸洲子村、河心洲村、农丰村、农乐垸村、三财垸村、王家湖村、沙堡洲村、铭新村;银海社区、银河社区、金山社区、红旗社区。
 +
*'''金盆镇''':辖大东口村、增福村、南京湖村、王家坝村、有成村;金漉社区、金桥社区。
 +
*'''北洲子镇''':辖向东村、永兴村、向阳村、北胜村;银辉社区、宏发社区。
 +
*'''千山红镇''':辖利厚村、大西港村、种福村、民和村、大西湖村、东南湖村、大莲湖村;北汀社区、桥北社区、厚南社区。
 +
*'''南湾湖办事处'''
 +
 +
== 建制沿革 ==
 +
 +
  大通湖区所在地域,早在6000年前,大溪文化时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明朝初期乃是一片良田沃土。
 +
 +
  1860年和1873年,荆江南大堤分别被江水冲开藕池口和松滋口,江水南下,淹没大量古老堤垸和丘陵平原,此地变成泽国汪洋,为洞庭湖水域的一部分。长江水长年挟大量泥沙经藕池河和松滋、太平、调弦三口向洞庭湖倾注,使洞庭湖水面迅速缩小。
 +
 +
  清光绪年间,此地属常德府安乡县。
 +
 +
  民国二年(1913)南县建制后,大通湖沿湖堤垸及湖场荒洲分别隶属南县、沅江、湘阴、华容和岳阳等县。1949年沿湖各堤垸全部溃决。
 +
 +
  1950年3月,成立大通湖蓄洪垦殖管理处,隶属于省农林厅。以接收原省孤儿院坐落于安仁垸的房屋大院为驻地,并接收原孤儿院在三千弓(今河口乡安福村)的公产荒洲1万亩从事垦殖。与此同时,省人民政府颁布《大通湖蓄洪垦殖区管理条例》,规定“大通湖边界西至南县之永康垸、泰安垸,东抵湘阴之野猫咀,南至沅江市宝三垸、普丰垸,北至南县之天合垸、附和障一线五垸,湖面共约327平方公里,合49万亩;旧垸洲土湖荒滩共约140平方公里,合21万亩;总计约467平方公里,合70万亩。”“大通湖区内土地全部属于国营农场,在其尚无能力全部直接经营的情况下,准予临时招垦。”
 +
 +
  1951年1月成立大通湖农场筹备处。是年4月成立大通湖特区人民政府,与蓄洪垦殖管理处合署办公。
 +
 +
  1952年1月大通湖农场升格,与特区政府、管理处形成政、事、企三位一体的联合组织,直属省人民政府领导。是年,省公安厅到辖区内的增福垸(今金盆镇),种福垸内的民和垸(今千山红镇)兴办劳改农场。
 +
 +
  1953年6月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将大通湖农场按副地(厅)级建制。
 +
 +
  1956年大通湖农场改为县(处)建制。
 +
 +
  1957年冬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大通湖农场围挽北洲子。
 +
 +
  1958年设北洲子分场(1962年改称第11、12分场)。是年冬,省公安厅从种福垸和增福垸撤走劳改农场。种福垸(民和垸)划归沅江县管理,成立千山红人民公社,旋即改称“地方国营千山红农场”,并兼收原属南县河口乡管辖的利厚、利贞两垸。增福、有成、玉成、善厌等垸和沅江县属庆成乡划归南县直辖,旋即并入大通湖农场,设第7、8、9分场。
 +
 +
  1959年大通湖农场改为副县(处)级,改属南县管理。
 +
 +
  1961年大通湖农场恢复省管。是年,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刘善副军长等一行人持中共湖南省委介绍信与大通湖农场协商划地事宜,农场同意将尼姑湖(今南湾湖)划给部队。
 +
 +
  1962年11月,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大通湖农场划分为大通湖、北洲子、金盆3个农场,均属省管。原大通湖农场第11、12分场划归北洲子农场,原大通湖农场的增福垸、南京湖、有成垸、玉成垸、四季红等划归金盆农场。是年,沅江县千山红农场改属省农垦局管理,改称国营千山红农场,为县(处)级建制。
 +
 +
  1963年4月初,南县华阁公社大批农民到北洲子农场管辖的舵杆洲等湖洲打湖草作早稻田肥料,与农场湖洲管理人员发生纠纷并斗殴。4月22日南县与北洲子农场双方代表签订协议,将舵杆洲、新芦洲、长洲等湖洲水面无偿转让给南县华阁公社管理,北洲子农场东大堤向外延伸500米之内仍由农场管理。随后,南县与沅江县划分由北洲子农场转让的湖洲水面,以北道河为界,南面归沅江县,北面归南县。
 +
 +
  1965年四季红划给沅江县,安置安化县柘溪水库移民。
 +
 +
  1969年11月,省农垦局撤消,翌年元月,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等农场改隶益阳地区,农场降格为副县处级,归口益阳地区农场管理局管理。
 +
 +
  1978年省农场管理局成立,原省属农场改由地区管理为主、省、地双重管理。
 +
 +
  1986年2月原有省属国营农场恢复县(处)级建制。
 +
 +
  2000年10月,大通湖管理区正式成立,管辖范围包括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等四大农场,各农场改建为镇(其中大通湖农场改称河坝镇,其余3场以原农场名为镇名),以及沙堡洲办事处(辖大通湖渔场)和南湾湖办事处(辖南湾湖农场)。大通湖区管理委员会驻地设河坝镇集镇。
 +
 +
== 地理 ==
 +
 +
  大通湖区地处湖南省北部,洞庭湖北隅,位于东经112°22′00″至112°43′45″;北纬29°4′52″至29°13′12″之间。东临东洞庭湖,西接南县八百弓乡和青树咀乡,南抵沅江市北大、阳罗、四季红、大同等乡镇,北界华容注滋口和南县河口、明山等乡镇。
 +
 +
地质地貌
 +
 +
  大通湖区地处湖沼平原,地面高程24~32米之间(吴淞口零点)。
 +
 +
  千山红镇境内各垸民国初年围垦(其中第五分场1967年围湖1333.4万平方米造田)。地面高程24~27丙米之间。
 +
 +
  金盆镇境内增福垸1924年围垦,1955年开垦金盆北洲和南京湖,地面高程26~28.7米之间。千山红和金盆两镇地势低洼平坦,湖积物堆积较浅,一部分土地在耕作层就可见到第四纪红色粘土。
 +
 +
  河坝镇境内原是藕池河东支向大通湖倾注的冲积扇,地势北高南低。湖积物堆积厚度与冲积扇多条河流走向同步,北部及沿河两岸约3~5米,南部及河床2~4米。西南角与金盆交界地带耕作层可见到第四纪红色粘土。地面高程26~31米之间,其中28~29米的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43.6%。
 +
 +
  北洲子镇1958年围垦前处于藕池河东支的胡子口河与隆伏河向东洞庭湖倾注的冲积扇,地表呈马蹄形,北、西、南三面高,东面低。原河流沿岸高、河床低。地面高程26.63~32米,其中28~32米的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68.3%。湖积物堆积厚度西南角局部3~5米,其余均在10米以上。
 +
 +
气候
 +
 +
  大通湖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因地处湖南省三面环山,朝北开口马蹄形地貌的北口上,南下寒潮易于入侵和滞留,具有春寒寡照、夏雨偏多、秋旱高温、冬霜冰冻的特点。但因纬度较低,又系湖沼平原,境内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水丰富,四季分明,具有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一般共性。夏秋两季受东洞庭湖和大通湖内湖水面气候的影响,地区性小气候相对稳定。
 +
 +
== 风景名胜 ==
 +
 +
*'''舵杆洲''',大通湖大垸东大堤、北洲子东红闸以北湖面,枯水季节露出一洲滩,形似舵杆,称舵杆洲。洲土面积33. 3平方公里。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拨银20万两,在距今东红闸以东5公里处的洲土上,用条石砌筑停泊石港,周长257丈,纵长5丈,高6丈,称舵杆石台,为过往船只及渔民避难躲风之所。台上建有庙宇,过往船民和渔民每逢登台必烧香祈求平安,庙前立一石碑,刻篆体字“洞庭现孤洲,西水向东流,江南一景点,胜似黄鹤楼”,石台基脚四角分别埋设四只铁牛。石台每年朝廷拨款维修,乾隆九年停止岁修,道光年间石台坍塌,后被附近堤垸修建桥闸取石陆续拆毁,现仅存遗址。
 +
 +
*'''大通禅寺''',前身名曰肖公庙,主神为肖公菩萨。肖公字伯轩,生于元末、为侠义道,以驾竹木排为业,后流落洞庭,定居于洞庭湖西北区域沉南两县交界处之一小窑堡上(今南湾湖部队农场场部所在地),肖公为人好善乐施,疏财仗义,深受广大渔民爱戴。因朱元璋想雄霸天下,推翻元朝,在一次战役中,因孤军血战,兵败洞庭湖的大通湖一带,身处危亡之际,肖公挺身相救,并护送其安全脱险。明朝建立,洪武正统,深感肖公护驾有功,诏封王爷,肖公殁后,再次赦封肖公菩萨,下诏命乡人建庙供奉,享受人间万年香火。
 +
 +
*'''大通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大通湖渔场是即将开发的大通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大通湖区西北12公里处,是南洞庭世界级湿地资源保护区核心景区之一,地处环洞庭湖旅游精品线路的中端。大通湖是洞庭湖的湖中湖,于新石器时代已成雏型,据测定距今6000年左右,大通禅寺的肖公传奇传承着悠久的佛教文化,相传肖公是明初洞庭湖一带的武侠,当年朱元璋兵败被陈友谅追赶,肖公奋起抵杀,救了洪武帝性命。皇帝登基后,封肖公为王,肖公暮年,荣归故里,仍行侠乡梓,卒于洞庭湖。皇帝感恩御赐碑文,现石碑尚存。
 +
 +
*'''三仙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金盆农场东端的增福垸乃洪荒一片,芦苇丛生,野蒿遍布,湖里淤泥深不知底,当时有一捕鱼老汉在此荒洲毗邻的南京湖捕鱼,夜间猛然瞧见南京湖中央拱出一条水蟒,消息传开,乡民惧之,便齐心合力于洲中高处垒泥作基建庙以祭,取名三仙庙。
 +
  
  

2017年9月3日 (日) 20:15的版本


  大通湖区,位于湘中偏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12°15′28″至112°42′02″,北纬29°01′19″至29°19′16″,跨37、38两带,东邻漉湖,南与沅江市相连,西北与南县、华容县比邻。地形为典型的洞庭湖冲积平原,区内的湖泊、水面、沟渠纵横交错。土壤成土母质系河湖沉积物,地势低洼平坦,地面海拨高程24~32米之间。区境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6.5℃,无霜期264天;年均降水1240.8毫米;年均日照1643.3小时,年均太阳总辐射量105.1卡/平方厘米。全区常住人口源自全国23个省(市)、108个县(市),分11个不同民族,264个姓氏。

2000年8月,沐浴农场体制改革的春风,根据省委、省政府《关于国有大中型农场体制改革的意见》(湘发[2000]4号)文件精神和益阳市委、市政府关于农场体制改革的决定,在原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四个国营农场和南湾湖军垦农场及大通湖渔场的基础上,撤场建镇设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大通湖区应运而生。全区总面积384平方公里,辖河坝镇、北洲子镇、金盆镇、千山红镇四个镇和沙堡洲办事处、南湾湖办事处两个办事处,总人口13.6万。新大通湖区濒临东洞庭湖,处于益阳、岳阳、常德三市的中心地带,陆路由省道202线四通八达,水运经洞庭通江达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境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是著名的商品粮、鱼、棉、糖、麻和速生杨生产基地。12.4万亩的大通湖是湖南省最大的内陆养殖湖,素有“三湘第一湖”之美誉。

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大通湖区委、区政府坚持并不断完善“开放兴区、产业立区”发展思路,全面实施“工业强区、规模强企、科技强业”战略,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涌现出了一大批经济大户,发展壮大了造纸、纺织、板材和食品加工四大基础产业。以金北顺为龙头的造纸业,已具备年产纸10万吨的生产规模;以普华、金胜、金源、德星、纵横为龙头的纺织业,年纺纱规模已达15万锭;湖南口口香米业已具备10万吨大米加工和10万吨粮食仓储能力;天健木业已具备年产10万立方米高密度纤维板的能力;永兴糖业已具备年产糖2万吨的生产能力;以君泰鱼品、益和食品、天威葡萄酒、佳旺冬瓜为龙头的食品加工企业,年产值近5亿元。金北顺5.1万吨扩规及环保达标治理项目基本完成,正着手10.2万吨扩规项目,天健木业30万立方加工能力扩建项目正在进行,口口香米业30万吨大米深加工项目已动工建设,天恩棉业3万吨色拉油加工项目将投入生产,大通湖渔场综合开发项目已进入开发阶段。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建区以来,大通湖区已累计投入资金10多亿元,用于交通、电力、水利、城镇、教育、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交通网络畅通,贯穿全境的S202线改造工程全面启动,区镇村三级公路已全部硬化油化;电力供应充足,区内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5座;水利设施逐步完善,12.4公里一线防洪大堤建设全面达标,防洪保安能力进一步增强;邮政、通讯、宽带网络覆盖率达到100%;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配套设施更加齐全。

城镇建设方兴未艾 按照建设滨湖生态明珠小城的定位,着力把中心城区打造成为区域经济新的增长极。建区以来,中心城区已累计投入资金2.4亿元,构建了“三纵二横”的城镇骨架,建成区面积由建区前的不足1.5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的5平方公里,人口由建区前的2万人增加到现在的3万多人,城镇化水平由建区前的29%上升到现在的42%。中心城区相继建成了大通湖大道、五一路、枫杨路、友谊路等主通道,商住楼开发如火如荼,党政办公综合大楼建成投入使用,生态公园和沿江风光带交相辉映,成为中心城区靓丽的生态风景线,配套设施逐步齐全,城镇品位明显提升,一个交通便利、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滨湖特色凸显的现代明珠小城已经初具雏形。

区域经济环境更加优化 全面创新以服务为核心的政府管理体制,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形成“政府营造环境,环境促进发展” 的新格局。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进一步大幅度减少行政审批事项,赋予基层和企业更大的自主权和决策权。加大收费改革的力度,重点整治收费项目,降低收费标准,简化收费手续。加大政府服务的力度,全面实行政务公开和服务承诺制度,大力推广“一站式、一个窗口”的服务方式。

经过不懈努力,大通湖区已逐渐成为环洞庭湖经济圈发展速度最快、最具活力、最有潜力的区域之一。今日的大通湖,社会和谐,人心思进,生机勃勃,商机无限。不久的将来,一个开放的大通湖、生态的大通湖、富裕的大通湖、文明的大通湖、和谐的大通湖,将矗立在洞庭湖畔。


行政区划

  2016年5月,益阳市大通湖区辖4个镇1个办事处:河坝镇、金盆镇、北洲子镇、千山红镇、南湾湖办事处。

  • 河坝镇:辖老河口村、新秀村、芸美村、芸洲子村、河心洲村、农丰村、农乐垸村、三财垸村、王家湖村、沙堡洲村、铭新村;银海社区、银河社区、金山社区、红旗社区。
  • 金盆镇:辖大东口村、增福村、南京湖村、王家坝村、有成村;金漉社区、金桥社区。
  • 北洲子镇:辖向东村、永兴村、向阳村、北胜村;银辉社区、宏发社区。
  • 千山红镇:辖利厚村、大西港村、种福村、民和村、大西湖村、东南湖村、大莲湖村;北汀社区、桥北社区、厚南社区。
  • 南湾湖办事处

建制沿革

  大通湖区所在地域,早在6000年前,大溪文化时期就有人类生息繁衍,明朝初期乃是一片良田沃土。

  1860年和1873年,荆江南大堤分别被江水冲开藕池口和松滋口,江水南下,淹没大量古老堤垸和丘陵平原,此地变成泽国汪洋,为洞庭湖水域的一部分。长江水长年挟大量泥沙经藕池河和松滋、太平、调弦三口向洞庭湖倾注,使洞庭湖水面迅速缩小。

  清光绪年间,此地属常德府安乡县。

  民国二年(1913)南县建制后,大通湖沿湖堤垸及湖场荒洲分别隶属南县、沅江、湘阴、华容和岳阳等县。1949年沿湖各堤垸全部溃决。

  1950年3月,成立大通湖蓄洪垦殖管理处,隶属于省农林厅。以接收原省孤儿院坐落于安仁垸的房屋大院为驻地,并接收原孤儿院在三千弓(今河口乡安福村)的公产荒洲1万亩从事垦殖。与此同时,省人民政府颁布《大通湖蓄洪垦殖区管理条例》,规定“大通湖边界西至南县之永康垸、泰安垸,东抵湘阴之野猫咀,南至沅江市宝三垸、普丰垸,北至南县之天合垸、附和障一线五垸,湖面共约327平方公里,合49万亩;旧垸洲土湖荒滩共约140平方公里,合21万亩;总计约467平方公里,合70万亩。”“大通湖区内土地全部属于国营农场,在其尚无能力全部直接经营的情况下,准予临时招垦。”

  1951年1月成立大通湖农场筹备处。是年4月成立大通湖特区人民政府,与蓄洪垦殖管理处合署办公。

  1952年1月大通湖农场升格,与特区政府、管理处形成政、事、企三位一体的联合组织,直属省人民政府领导。是年,省公安厅到辖区内的增福垸(今金盆镇),种福垸内的民和垸(今千山红镇)兴办劳改农场。

  1953年6月中共湖南省委决定将大通湖农场按副地(厅)级建制。

  1956年大通湖农场改为县(处)建制。

  1957年冬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大通湖农场围挽北洲子。

  1958年设北洲子分场(1962年改称第11、12分场)。是年冬,省公安厅从种福垸和增福垸撤走劳改农场。种福垸(民和垸)划归沅江县管理,成立千山红人民公社,旋即改称“地方国营千山红农场”,并兼收原属南县河口乡管辖的利厚、利贞两垸。增福、有成、玉成、善厌等垸和沅江县属庆成乡划归南县直辖,旋即并入大通湖农场,设第7、8、9分场。

  1959年大通湖农场改为副县(处)级,改属南县管理。

  1961年大通湖农场恢复省管。是年,中国人民解放军47军刘善副军长等一行人持中共湖南省委介绍信与大通湖农场协商划地事宜,农场同意将尼姑湖(今南湾湖)划给部队。

  1962年11月,经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大通湖农场划分为大通湖、北洲子、金盆3个农场,均属省管。原大通湖农场第11、12分场划归北洲子农场,原大通湖农场的增福垸、南京湖、有成垸、玉成垸、四季红等划归金盆农场。是年,沅江县千山红农场改属省农垦局管理,改称国营千山红农场,为县(处)级建制。

  1963年4月初,南县华阁公社大批农民到北洲子农场管辖的舵杆洲等湖洲打湖草作早稻田肥料,与农场湖洲管理人员发生纠纷并斗殴。4月22日南县与北洲子农场双方代表签订协议,将舵杆洲、新芦洲、长洲等湖洲水面无偿转让给南县华阁公社管理,北洲子农场东大堤向外延伸500米之内仍由农场管理。随后,南县与沅江县划分由北洲子农场转让的湖洲水面,以北道河为界,南面归沅江县,北面归南县。

  1965年四季红划给沅江县,安置安化县柘溪水库移民。

  1969年11月,省农垦局撤消,翌年元月,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等农场改隶益阳地区,农场降格为副县处级,归口益阳地区农场管理局管理。

  1978年省农场管理局成立,原省属农场改由地区管理为主、省、地双重管理。

  1986年2月原有省属国营农场恢复县(处)级建制。

  2000年10月,大通湖管理区正式成立,管辖范围包括大通湖、北洲子、金盆、千山红等四大农场,各农场改建为镇(其中大通湖农场改称河坝镇,其余3场以原农场名为镇名),以及沙堡洲办事处(辖大通湖渔场)和南湾湖办事处(辖南湾湖农场)。大通湖区管理委员会驻地设河坝镇集镇。

地理

  大通湖区地处湖南省北部,洞庭湖北隅,位于东经112°22′00″至112°43′45″;北纬29°4′52″至29°13′12″之间。东临东洞庭湖,西接南县八百弓乡和青树咀乡,南抵沅江市北大、阳罗、四季红、大同等乡镇,北界华容注滋口和南县河口、明山等乡镇。

地质地貌

  大通湖区地处湖沼平原,地面高程24~32米之间(吴淞口零点)。

  千山红镇境内各垸民国初年围垦(其中第五分场1967年围湖1333.4万平方米造田)。地面高程24~27丙米之间。

  金盆镇境内增福垸1924年围垦,1955年开垦金盆北洲和南京湖,地面高程26~28.7米之间。千山红和金盆两镇地势低洼平坦,湖积物堆积较浅,一部分土地在耕作层就可见到第四纪红色粘土。

  河坝镇境内原是藕池河东支向大通湖倾注的冲积扇,地势北高南低。湖积物堆积厚度与冲积扇多条河流走向同步,北部及沿河两岸约3~5米,南部及河床2~4米。西南角与金盆交界地带耕作层可见到第四纪红色粘土。地面高程26~31米之间,其中28~29米的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43.6%。

  北洲子镇1958年围垦前处于藕池河东支的胡子口河与隆伏河向东洞庭湖倾注的冲积扇,地表呈马蹄形,北、西、南三面高,东面低。原河流沿岸高、河床低。地面高程26.63~32米,其中28~32米的面积占全镇总面积的68.3%。湖积物堆积厚度西南角局部3~5米,其余均在10米以上。

气候

  大通湖区属中亚热带向北亚热带过渡的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区。因地处湖南省三面环山,朝北开口马蹄形地貌的北口上,南下寒潮易于入侵和滞留,具有春寒寡照、夏雨偏多、秋旱高温、冬霜冰冻的特点。但因纬度较低,又系湖沼平原,境内气候温和,热量充足,雨水丰富,四季分明,具有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的一般共性。夏秋两季受东洞庭湖和大通湖内湖水面气候的影响,地区性小气候相对稳定。

风景名胜

  • 舵杆洲,大通湖大垸东大堤、北洲子东红闸以北湖面,枯水季节露出一洲滩,形似舵杆,称舵杆洲。洲土面积33. 3平方公里。清朝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拨银20万两,在距今东红闸以东5公里处的洲土上,用条石砌筑停泊石港,周长257丈,纵长5丈,高6丈,称舵杆石台,为过往船只及渔民避难躲风之所。台上建有庙宇,过往船民和渔民每逢登台必烧香祈求平安,庙前立一石碑,刻篆体字“洞庭现孤洲,西水向东流,江南一景点,胜似黄鹤楼”,石台基脚四角分别埋设四只铁牛。石台每年朝廷拨款维修,乾隆九年停止岁修,道光年间石台坍塌,后被附近堤垸修建桥闸取石陆续拆毁,现仅存遗址。
  • 大通禅寺,前身名曰肖公庙,主神为肖公菩萨。肖公字伯轩,生于元末、为侠义道,以驾竹木排为业,后流落洞庭,定居于洞庭湖西北区域沉南两县交界处之一小窑堡上(今南湾湖部队农场场部所在地),肖公为人好善乐施,疏财仗义,深受广大渔民爱戴。因朱元璋想雄霸天下,推翻元朝,在一次战役中,因孤军血战,兵败洞庭湖的大通湖一带,身处危亡之际,肖公挺身相救,并护送其安全脱险。明朝建立,洪武正统,深感肖公护驾有功,诏封王爷,肖公殁后,再次赦封肖公菩萨,下诏命乡人建庙供奉,享受人间万年香火。
  • 大通湖生态旅游度假区,大通湖渔场是即将开发的大通湖生态旅游度假区,位于大通湖区西北12公里处,是南洞庭世界级湿地资源保护区核心景区之一,地处环洞庭湖旅游精品线路的中端。大通湖是洞庭湖的湖中湖,于新石器时代已成雏型,据测定距今6000年左右,大通禅寺的肖公传奇传承着悠久的佛教文化,相传肖公是明初洞庭湖一带的武侠,当年朱元璋兵败被陈友谅追赶,肖公奋起抵杀,救了洪武帝性命。皇帝登基后,封肖公为王,肖公暮年,荣归故里,仍行侠乡梓,卒于洞庭湖。皇帝感恩御赐碑文,现石碑尚存。
  • 三仙庙,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金盆农场东端的增福垸乃洪荒一片,芦苇丛生,野蒿遍布,湖里淤泥深不知底,当时有一捕鱼老汉在此荒洲毗邻的南京湖捕鱼,夜间猛然瞧见南京湖中央拱出一条水蟒,消息传开,乡民惧之,便齐心合力于洲中高处垒泥作基建庙以祭,取名三仙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