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2行: 第12行:
  
  
 +
== 人口、民族 ==
 +
 +
  2012年末常住人口829万人。通用语言为普通话,闽南话为主要地方方言,并存莆仙话、客家话等多种地方方言。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50万人,占福建省华侨总数60%;旅居香港同胞70多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多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
 +
  泉州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还有48个少数民族, 这48个少数民族是回、蒙、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水、拉祜、东乡、纳西、景颇、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毛南、仡佬、锡伯、普米、怒、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京、独龙、鄂伦春、门巴、珞巴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7.8%,少数民族占2.2%,主要以回族、畲族、苗族、蒙古族居多。回族主要分布在晋江陈埭、惠安白崎和鲤城近郊等地;畲族主要分布在德化、安溪和惠安等地;蒙古族主要居住在泉港涂岭等地。
  
  
第54行: 第59行:
  
 
  全市森林植物种类达174科,599属,1127种(或变种),主要包括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植被等。亚热带雨林有上层优质树种如红栲、米楮、黄杞、阿丁枫、红豆树等树种;常绿阔叶林有栲树、丁枫、黄杞、樟树、楠木等。次生植被以马尾松、木荷、枫香等树种为主;山顶常绿矮林为主,上层优质树种以台海松为主;海岸植被以秋茄、白骨址为主。
 
  全市森林植物种类达174科,599属,1127种(或变种),主要包括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植被等。亚热带雨林有上层优质树种如红栲、米楮、黄杞、阿丁枫、红豆树等树种;常绿阔叶林有栲树、丁枫、黄杞、樟树、楠木等。次生植被以马尾松、木荷、枫香等树种为主;山顶常绿矮林为主,上层优质树种以台海松为主;海岸植被以秋茄、白骨址为主。
 +
 +
 +
 +
== 经济 ==
 +
 +
  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726.5亿元,增长1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3.46亿元,增长2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15元,分别增长12.5%和12.6%。
 +
 +
 +
 +
 +
 +
 +
{| width=100% class="wikitable"
 +
|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福建省(福建百科)|•省情概貌•]]'''
 +
|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福建自然地理(福建百科)|•自然地理•]]'''
 +
|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福建历史文化(福建百科)|•历史文化•]]'''
 +
|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福建行政区划(福建百科)|•行政区划•]]'''
 +
 +
|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福建经济建设(福建百科)|•经济建设•]]'''
 +
|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福建社会事业(福建百科)|•社会事业•]]'''
 +
 +
|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福建旅游(福建百科)|•福建旅游•]]'''
 +
|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福建人物(福建百科)|•福建人物•]]'''
 +
|bgcolor="#FFE7BA" align="center"|'''[[福建特产(福建百科)|•福建特产•]]'''
 +
|bgcolor="#E0FFFF" align="center"|'''[[福建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福建百科)|•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
|-
 +
|}
 +
 +
[[Category:中国]]
 +
[[Category:中国行政区]]
 +
 +
[[Category:地理]]
 +
[[Category:地理学]]
 +
[[Category:中国地理]]
 +
 +
[[Category:福建省]]
 +
[[Category:福建百科]]
 +
[[Category:泉州市]]

2013年6月14日 (五) 14:44的版本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全市土地面积11015平方公里,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0)数据显示泉州市人口数量福建省最多,为8128530人。少数民族有48个,以回族、畲族、苗族和蒙古族居多。方言以闽南话为主,通用语言为普通话。

  泉州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北承省会福州,南接厦门特区,东望台湾宝岛,西毗漳州、龙岩、三明。现辖鲤城、丰泽、洛江、泉港4个区,晋江、石狮、南安3个县级市,惠安、安溪、永春、德化、金门(待统一)5个县和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泉州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终年温暖湿润,四季如春,有“四季有花常见雨,一冬无雪却闻雷”之称,别号“温陵”。泉州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1000多万亩,耕地197万亩,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俗称“八山一水一分田”。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541公里,岛屿208个,有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深水泊位123个,湄洲湾南岸的肖厝港和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



人口、民族

  2012年末常住人口829万人。通用语言为普通话,闽南话为主要地方方言,并存莆仙话、客家话等多种地方方言。泉州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湾汉族同胞主要祖籍地之一,分布在世界129个国家和地区的泉州籍华侨华人750万人,占福建省华侨总数60%;旅居香港同胞70多万人,旅居澳门同胞6万多人;台湾汉族同胞中44.8%约900万人祖籍泉州。

  泉州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还有48个少数民族, 这48个少数民族是回、蒙、藏、维吾尔、苗、彝、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黎、傈僳、佤、畲、高山、水、拉祜、东乡、纳西、景颇、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毛南、仡佬、锡伯、普米、怒、塔吉克、乌孜别克、俄罗斯、鄂温克、德昂、保安、京、独龙、鄂伦春、门巴、珞巴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7.8%,少数民族占2.2%,主要以回族、畲族、苗族、蒙古族居多。回族主要分布在晋江陈埭、惠安白崎和鲤城近郊等地;畲族主要分布在德化、安溪和惠安等地;蒙古族主要居住在泉港涂岭等地。


历史

建制沿革

  泉州历史悠久,经济开发早在周秦时期就已开始。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西晋末年,中原战乱,中原士族大批入泉,多沿江而居,晋江由此得名。他们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使晋江两岸得到迅速开发。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革,行政区划建制几度变迁。唐久视元年(700年)置武荣州,州治设今市区。唐景云二年(711年)武荣州改名泉州。此后,先后设有郡、州、路、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行政督察区、专区、地区,1986年1月撤晋江地区设泉州地级市。




自然资源

国土资源

  全市土地总面积110.16万公顷。其中林业用地面积70.34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3.9%;有林地面积64.70万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91.9%;耕地面积240.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4.24%;园地面积129.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7.67%;林地面积789.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46.81%;牧草地0.9万亩,占土地总面积0.05%;其它农用地面积88.7万亩,占土地总面积5.26%;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161.3万亩,占土地总面积9.56%;交通用地12.5万亩,占土地总面积0.74%;水利设施用地面积11.2万亩,占土地总面积0.66%;未利用土地面积253.1万亩,占土地总面积15.01%;人均耕地为0.33亩。

矿产资源

  泉州现已探明或基本探明有一定地质储量的矿产地130多处,其中大型矿产地8处,主要矿产资源30多种,有高岭土、花岗岩、辉绿岩、石英砂、石灰石、煤、铁、锰等。

海洋资源

  海域面积11360平方公里,海岸线蜿蜒曲折,长达541公里,大小岛屿207个,有湄洲湾、泉州湾、深沪湾、围头湾四个港湾,深水良港多,可建万吨以上的深水泊位123个,斗尾港是世界不多、中国罕见的天然良港。泉州是福建省主要产鱼区,主要水产生物有500多种,其中主要经济鱼类近百种,贝、藻类200多种。

水资源

  全市常年雨量充沛,境内溪流多达34条,总长1620公里,地表水总量87.6亿立方米,可利用水量14.56亿立方米,水电蕴蓄量达43万千瓦。晋江为泉州市第一大河,发源于戴云山东南麓,流经永春、安溪、南安、鲤城、晋江注入泉州湾,水系河流全长404.8公里,流域面积5629平方公里。此外,泉州地下水资源有10亿立方米,可利用的地下水0.76亿立方米。

林业资源

  全市拥有自然保护区5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个,自然保护区面积2.81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2.55%;全市拥有森林公园34个,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16个;森林公园总面积3.98万公顷,占国土面积的3.61%;全市森林面积70.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为58.7%,活立木总蓄积量1960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为1902万立方米。

野生动物资源

  全市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野生动物资源有30目85科385种,分别为两栖类2目7科32种;爬行类3目13科61种;鸟类19目51科260种;兽类6目14科32种。全市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鼋、蟒蛇、黑鹳、黄腹角雉、云豹、华南虎、金斑喙凤蝶、中华白海豚、中华鲟、红珊瑚等11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黄嘴白鹭、鸳鸯、鸢、鹰雕、蛇雕、花田鸡、穿山甲、豺、黑熊、苏门羚等57种;有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9种;有列入《濒危野生动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野生动物59种。泉州市野生动物资源种类在全省属于较为丰富地区。但是,许多珍稀物种仍然较为罕见,有的几乎没有踪迹,资源的脆弱性较明显,急需有针对性地加以保护。

野生植物资源

  全市森林植物种类达174科,599属,1127种(或变种),主要包括亚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次生植被等。亚热带雨林有上层优质树种如红栲、米楮、黄杞、阿丁枫、红豆树等树种;常绿阔叶林有栲树、丁枫、黄杞、樟树、楠木等。次生植被以马尾松、木荷、枫香等树种为主;山顶常绿矮林为主,上层优质树种以台海松为主;海岸植被以秋茄、白骨址为主。


经济

  2012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726.5亿元,增长12.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3.46亿元,增长2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2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15元,分别增长12.5%和12.6%。




•省情概貌• •自然地理• •历史文化• •行政区划• •经济建设• •社会事业• •福建旅游• •福建人物• •福建特产• •国家地理标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