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眉鸟 欧阳修诗”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2行: 第12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画眉鸟》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画眉鸟:背羽绿褐色,下体黄褐色,眼圈白色,向后延伸像娥眉。鸣声婉转,雄鸟好斗。常生活在树林中,以昆虫和植物种子为食。可供观赏。
+
  《画眉鸟》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画眉鸟:背羽绿褐色,下体黄褐色,眼圈白色,向后延伸像娥眉。鸣声婉转,雄鸟好斗。常生活在树林中,以昆虫和植物种子为食。可供观赏。
  
作者在晚年曾经多次提出辞官,但均未获得允许。特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久居庙堂、羁鸟念林的愿望,但是多少表现出一点政治上失意的忧郁心情。这是首诗创作时间不详,学术界流传三种说法:(1)景祐三年(1036年)至康定元年(1040年)间;(2)庆历八年(1048年)至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间;(3)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至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二十三日,其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
  作者在晚年曾经多次提出辞官,但均未获得允许。特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久居庙堂、羁鸟念林的愿望,但是多少表现出一点政治上失意的忧郁心情。这是首诗创作时间不详,学术界流传三种说法:(1)景祐三年(1036年)至康定元年(1040年)间;(2)庆历八年(1048年)至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间;(3)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至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二十三日,其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第37行: 第37行: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品赏析:</span>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哲理诗。既不同于咏花赏鸟的消闲之作,又有别于一般咏物寄情的诗。诗中通过对画眉鸟自由生活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热切愿望。此诗前两句写景,景中寓理;后两句言理,情理兼融。
+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哲理诗。既不同于咏花赏鸟的消闲之作,又有别于一般咏物寄情的诗。诗中通过对画眉鸟自由生活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热切愿望。此诗前两句写景,景中寓理;后两句言理,情理兼融。
  
前二句“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通过声音与色彩的描写,描绘出山林中一种自由无拘、生机勃勃的景象:画眉鸟自由自在,鸣声婉转动人。作者这种写法的真正用意,在于和后二句构成鲜明的对比。而后二句“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又通过“金笼”与“山间”的对比,说明了“锁向金笼听”远远不如“山间自在啼”的歌声优美,其原因就在它受到拘禁,失掉了自由。这样,“锁向金笼”四个字,与前二句描写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诗人由此抒发了深长的感慨,呼唤自由,歌唱自由,追求自由,使自由成为全诗的主旋律。
+
  前二句“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通过声音与色彩的描写,描绘出山林中一种自由无拘、生机勃勃的景象:画眉鸟自由自在,鸣声婉转动人。作者这种写法的真正用意,在于和后二句构成鲜明的对比。而后二句“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又通过“金笼”与“山间”的对比,说明了“锁向金笼听”远远不如“山间自在啼”的歌声优美,其原因就在它受到拘禁,失掉了自由。这样,“锁向金笼”四个字,与前二句描写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诗人由此抒发了深长的感慨,呼唤自由,歌唱自由,追求自由,使自由成为全诗的主旋律。
  
这首诗情景结合,寓意深远。前后对比鲜明,情、景、理三者的水乳交融,既富于艺术感染力,又能在思想上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
  这首诗情景结合,寓意深远。前后对比鲜明,情、景、理三者的水乳交融,既富于艺术感染力,又能在思想上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2019年12月23日 (一) 11:30的版本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扩展80首》、《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4-6年级)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诗题与背景:

  《画眉鸟》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画眉鸟:背羽绿褐色,下体黄褐色,眼圈白色,向后延伸像娥眉。鸣声婉转,雄鸟好斗。常生活在树林中,以昆虫和植物种子为食。可供观赏。

  作者在晚年曾经多次提出辞官,但均未获得允许。特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久居庙堂、羁鸟念林的愿望,但是多少表现出一点政治上失意的忧郁心情。这是首诗创作时间不详,学术界流传三种说法:(1)景祐三年(1036年)至康定元年(1040年)间;(2)庆历八年(1048年)至至和元年(1054年)八月间;(3)熙宁四年(1071年)六月至熙宁五年(1072年)七月二十三日,其间欧阳修以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


逐句释义: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画眉鸟)百啭千声,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
  百啭千声:形容画眉叫声婉转,富于变化。啭(zhuàn):鸟婉转地啼叫。
  随意:随着自己(鸟)的心意。
  树高低:树林中的高处和低处。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临时用图)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临时用图)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现在才知道以前听到那锁在金笼内的画眉叫声,远远比不上它们在林中时自在啼唱。
  始知:现在才知道。
  金笼:贵重的鸟笼,喻指不愁吃喝、生活条件优越的居所。
  不及:远远比不上。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临时用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哲理诗。既不同于咏花赏鸟的消闲之作,又有别于一般咏物寄情的诗。诗中通过对画眉鸟自由生活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和追求自由生活的热切愿望。此诗前两句写景,景中寓理;后两句言理,情理兼融。

  前二句“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通过声音与色彩的描写,描绘出山林中一种自由无拘、生机勃勃的景象:画眉鸟自由自在,鸣声婉转动人。作者这种写法的真正用意,在于和后二句构成鲜明的对比。而后二句“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又通过“金笼”与“山间”的对比,说明了“锁向金笼听”远远不如“山间自在啼”的歌声优美,其原因就在它受到拘禁,失掉了自由。这样,“锁向金笼”四个字,与前二句描写的景象形成了强烈的反差,诗人由此抒发了深长的感慨,呼唤自由,歌唱自由,追求自由,使自由成为全诗的主旋律。

  这首诗情景结合,寓意深远。前后对比鲜明,情、景、理三者的水乳交融,既富于艺术感染力,又能在思想上给人以有益的启迪。


考试考点:

【阅读训练】

  1.本诗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作用是什么?试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鸟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结构明晰。表明自己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向往,同时表达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2.本诗表现手法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从诗中能领悟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借物咏怀,林中鸟与笼中鸟不同境遇的对比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热情赞美。

  3.这首诗写了几种画眉鸟?是用什么手法表现的?(4分)

  【答案】这首诗写了两种画眉鸟,一是林中的,一是笼中的。(1分)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画眉鸟。(1分)前者在林中“随意移”、“自在啼”,自由自在。(1分)后者锁于金笼之中,完全没有自由(1分)。

  4.作者写画眉鸟,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这首诗借鸟抒怀(2分),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之情(1分)和对束缚个性、窒息性灵的憎恶之意(1分)。

  5.前两句表现什么内容:

  【答案】描绘了画眉鸟在山林间的美好形象:自由自在,百啭千啼;山花烂漫,姹紫嫣红;画眉鸟翻飞于高高低低的树间,恣意欢畅。

  6.后两句用了什么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的:

  【答案】诗人运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与追求的思想感情。

  7.本诗前两句写景,请展开想象,描绘诗句中所展现的画面。

  【答案】鸟声婉转,鸟儿自由飞翔;山花绚丽,树阴浓密。

  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把握。“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句意:千百声的鸟啭,随着自己的心意任意回荡着,(就在那)山花万紫千红绽放,高低有致的林木里。描绘林间美好的景象:鸟声婉转,鸟儿自由飞翔;山花绚丽,树阴浓密。

  8.本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画眉鸟。表达了对自由的赞美与追求的思想感情。

  本题考查诗歌写作方法的把握和对诗人情感的理解。结合具体诗句“百啭千声随意移”“始知锁向金笼听”明确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描写画眉鸟,写了两种画眉鸟,分析出哪两种即可。通读全诗,把握诗意。写画眉实是写自己,画眉鸟的百啭千声的表达的是归隐山林、不受羁绊的心曲。前两句(写自由自在,任意翔鸣的画眉)与后两句(写陷入囚笼,失去了自由的画眉)构成对比。这首诗情景结合,寓意深远,反映了作者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