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安万善吹觱篥歌”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3行: 第13行: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br>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br>
 
</span></center>
 
</span></center>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诗题与背景:</span>
 +
 +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
 +
  
  

2020年2月15日 (六) 13:30的版本

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李颀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诗题与背景: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


逐句释义:

  南山截竹为觱篥,此乐本自龟兹出:在南山截断竹管制成觱篥,这筚篥乐器本来出自于龟兹。
  觱篥(bì lì):古代管乐器,用竹做管,用芦苇做嘴,汉代从西域传入。
  龟兹(qiū cí):古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库车一带。唐贞观二十二年(648)设置龟兹都督府。后并入安西都护府。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流传到汉地曲调变得奇妙,凉州胡人(安万善)为我奏吹。
  曲转奇:曲调变得更加新奇、精妙。
  凉州胡人:指安万善。凉州:在今甘肃一带。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邻近的人听到此曲多叹息,远客听罢思念家乡都泪垂。
  傍:靠近、临近,意同“邻”。
  远客:漂泊在外的旅行者。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飙风中自来往:世人只知听曲儿不知欣赏,(觱篥声)像在狂飙中独自来往。
  解:了解。
  赏:欣赏。
  飙(biāo):暴风。

  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像寒风吹枯桑老柏沙沙响,像九只雏凤啾啾鸣叫。
  桑:桑树。
  柏:柏树。
  飕飗(sōu liú):形容风声。
  九雏鸣凤:典出古乐府“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形容琴声细杂清越。
  啾啾(jiū jiū):鸟叫声。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好似虎啸龙吟同时爆发,或如万籁齐响百泉齐鸣在秋天。
  龙吟虎啸:像龙在鸣,虎在啸。
  万籁(lài):自然界的各种天然音响。
  百泉:百道流泉(之声音)。
  相与:共同,一起。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忽然又变曲像《渔阳掺》那样低沉悲壮,恍如风沙黄云遮天白日暗。
  渔阳掺(càn):渔阳一带的民间鼓曲名,这里借代悲壮、凄凉的之声。
  黄云:日暮之云。
  萧条:寂寥,冷落。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再变如同《杨柳枝》热闹欢快,仿佛看到上林苑繁花似锦。
  变调(diào):改变曲调。
  杨柳:指曲调《杨柳枝》,曲调轻快热闹。
  上林:即上林苑,古宫苑名,为皇帝游赏的林苑。有两处:一为秦都咸阳时置,故址在今陕西西安市西;一为东汉时置,故址在今河南洛阳市东。
  新:清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除夕夜高堂上列放明烛,饮一杯美酒听一声妙曲。
  岁夜:除夕。
  高堂:高大的厅堂。
  列:排列。
  明烛:明亮的烛;明亮地照耀。


写作背景: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为唐代诗人李颀创作。安万善:凉州胡人,生平不详。


作品赏析:

  这首诗写诗人听了胡人乐师安万善吹奏觱篥,称赞他高超的演技,同时写觱篥之声凄清,闻者悲凉。前六句先叙篥的来源及其声音的凄凉;中间十句写其声多变,为春为秋,如凤鸣如龙吟;末两句写诗人身处异乡,时值除夕,闻此尤感孤寂凄苦。诗在描摹音乐时,不仅以鸟兽树木之声作比,同时采用通感手法,写得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这首诗的转韵尤为巧妙,全诗共十八句,根据诗情的发展,变换了七个不同的韵脚,声韵意境,相得益彰。

  “南山截竹为觱篥”,先点出乐器的原材料,“此乐本自龟兹出”说明乐器的出处。两句从来源写起,用笔质朴无华、选用入声韵,与琴歌、胡笳歌起笔相同。

  接下来转入低微的四支韵,写觱篥的流传,吹奏者及其音乐效果,“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指安万善)为我吹,旁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写出乐曲美妙动听,有很强的感染力量,人们都被深深地感动了。

  下文忽然提高音节,用高而沉的上声韵一转,说人们只懂得一般地听听而不能欣赏乐声的美妙,以致于安万善所奏觱篥仍然不免寥落之感,独来独往于暴风之中。“长飙风中自来往”这一句中的“自”字,着力尤重。行文至此,忽然咽住不说下去,而转入流利的十一尤韵描摹觱篥的各种声音了。

  觱篥之声,有的如寒风吹树,飕飗作声;树中又分阔叶落叶的枯桑,细叶长绿的老柏,其声自有区别,用笔极细。有的如凤生九子,各发雏音,有的如龙吟,有的如虎啸,有的还如百道飞泉和秋天的各种声响交织在一起。四句正面描摹变化多端的觱篥之声。

  接下来仍以生动形象的比拟来写变调。先一变沉着,后一变热闹。沉着的以《渔阳掺》鼓来相比,恍如沙尘满天,云黄日暗,用的是往下咽的声音;热闹的以《杨柳枝》曲来相比,恍如春日皇家的上林苑中,百花齐放,用的是生气盎然的十一真韵。

  接着,诗人忽然从声音的陶醉之中,回到了现实世界。杨柳繁花是青春景象,而此时却不是这个季节。“岁夜”二字点出这时正是除夕,而且不是做梦,清清楚楚是在明烛高堂,于是诗人产生了“浮生若梦,为欢几何”的想法:尽情地欣赏罢。“美酒一杯声一曲”,写出诗人对音乐的喜爱,与上文伏笔“世人解听不解赏”一句呼应,显出诗人与“世人”的不同,于是安万善就不必有长飙风中踽踽凉凉自来往的感慨了。由于末了这两句话是写“汲汲顾影,惟日不足”的心情,所以又选用了短促的入声韵,仍以板鼓收场,前后相应,见出诗人的着意安排。

  这首诗与作者另外两首写音乐的诗(《琴歌》《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最不一样的地方,除了转韵频繁以外,主要的还是在末两句诗人内心的思想感情。《琴歌》中诗人只是淡淡地指出了别人的云山千里,奉使清淮,自己并未动情;《听董大弹胡笳声兼语弄寄房给事》中诗人也只是劝房给事脱略功名,并未触及自己。这一首却不同了。时间是除夕,堂上是明烛高烧,诗人是在守岁,一年将尽夜,不能不起韶光易逝、岁月蹉跎之感。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要想排遣这愁绪,只有“美酒一杯声一曲”,正是“对此茫茫,不觉百感交集”之际,无可奈何之一法。这一意境是前二首中所没有的,诗人只用十四个字在最后略略一提,随即放下,其用意之隐,用笔之含茹,也是前两首中所没有的。


作者简介:

  李颀(?~757年?),唐朝诗人。祖籍赵郡(今河北赵县),长期居住颍阳(今河南登封西)。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进士。一度任新乡县尉,后辞官归隐于颍阳之东川别业。与王维高適王昌龄有诗唱和。天宝末去世。

  李颀诗以五七言歌行和七律见长,有的慷慨奔放,有的秀丽清幽。其边塞诗如《古意》、《古从军行》,情调悲凉沉郁。《听董大弹胡笳弄兼寄语房给事》描写音乐,扣人心弦。《送陈章甫》、《赠张旭》等诗寄赠友人,技巧高超。有些写修道生活情趣的诗,思想消极。有《李颀集》。《全唐诗》编其诗三卷,收录其诗作129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