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董传留别”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第147行: 第147行: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试题精选:</span>
 +
 +
1.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
参考答案: ①对友人由衷的赞美之情。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费美友人气度光彩照人;“厌伴老儒”强随举子”赞美友人志向远大。②对友人深情的鼓励。用“寻春马”“择婿车”的典故鼓励友人不要被眼前处境所难倒。③对友人衷心的祝福。结尾以金榜题名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
 +
 +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认真阅读题目、注释、诗歌内容,结合背景及作者情况全面理解诗歌内容情感。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分析。对友人的赞美:“腹有诗书气自华” 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意思是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对友人深情的鼓励:“寻春马”“ 择婿车”两句是勉励董传身处贫穷也要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对友人衷心的祝福:结尾句意思是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以金榜题名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
 +
 +
 +
2.诗中“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
 +
参考答案:“寻春马”运用孟郊《登科后》的典故意在说明董传即便登科也没钱置办马匹,像孟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2分)“择婿车”用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的典故,意在说明董传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择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2分)这两句诗是苏轼鼓励董传的话,虽然现在贫穷,但将来考中会好起来的。(2分)
 +
 +
 +
3.诗歌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
 +
参考答案:①意为友人董传定有金榜题名、春风得意之时,到时可以向世人夸耀:诏书上新写的如鸦的黑字上有自己的名字。(答到“金榜题名”之意即可给分)②表达了作者对董传才华的肯定,寄寓了诗人的鼓励希冀之情。(每点3分)
 +
 +
 +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
A. 首联说诗人自己身穿简陋的粗布衣服,但是满腹诗书,气质高华。
 +
 +
B. 颔联“厌伴”“强随”表明了董传的志向,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
 +
C. 诗歌巧用典故,“寻春马”“得意”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巧妙化用。
 +
 +
D. 尾联承接上两句,诗人进一步想象董传金榜题名、扬眉吐气的情景。
 +
 +
参考答案:A
 +
 +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A项,“说诗人自己”错,应是说友人“董传”。故选A。
 +
 +
 +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 “粗缯大布”指出友人董传的外貌特征,“囊空不办”指出他生活贫困。
 +
 +
B. 董传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学业有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
 +
C. 董传厌恶了陪伴老儒烹瓠叶的日子,想和举子在槐花飘落大地的时候去游学。
 +
 +
D. “寻春马”暗用《登科后》的典故:“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
 +
参考答案:C。“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这两句是说董传的志向,不甘心过贫苦的日子,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老儒是指年老的学人。“烹瓠叶”是用典,《诗经·小雅·瓠叶》首章二句为“幡幡瓠叶,采之亨之”。瓠叶味苦,以瓠叶言其宴席上菜肴的粗陋和简约。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
 +
 +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
A.“粗缯大布裹生涯”写董传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生活贫穷,“裹生涯”词语搭配新颖巧妙。
 +
 +
B.“腹有诗书气自华”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
 +
C.颔联写董传不喜欢陪伴着老儒过清苦的“烹瓠叶”的日子,而想随从着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
 +
D.尾联表达了自己对董传的宽慰,他相信董传有朝一日必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为世人所夸耀。
 +
 +
参考答案:D。解析:“相信”和“必能”语气过重。这两句诗是承接上两句,继续对董传给予鼓励,希冀董传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是对一个不得意书生的一点祝福。
 +
 +
 +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作者简介:</span>
  
<span style="font-size: 110%; color:red;">逐句释义:</span>
 
  
  

2020年3月21日 (六) 11:53的版本

中华古诗词经典名句》、《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

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诗题与背景:

  《和董传留别》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由凤翔府回到长安时所作的一首七律。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董传曾与苏轼相从,当时董传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苏轼在诗中一面称许了董传的志向,同时预祝他黄榜得中。全诗巧于用典,蕴藉含蓄。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广为传诵,脍炙人口。

董传:字至和,洛阳(今属河南)人。曾在凤翔与苏轼交游。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卒。

《和董传留别》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话聚临别留赠董传的。嘉祐六年(1061),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时与之相随。董传当时在凤翔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次年苏轼回长安后作此诗。

《和董传留别》这首诗是苏轼罢官凤翔签判赴汴京,途经长安时,与朋友董传话聚临别留赠董传的。公元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董传时与之相随。董传当时在凤翔穷困潦倒,正准备参加科举考试。次年苏轼回长安后作此诗。


逐句释义: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生活当中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
  麤缯:粗制的丝织品。粗:一作“麤”(cū),同“粗”。
  大布:古指麻制粗布。
  裹:包;缠绕。经历。
  生涯:人生;人生的境遇过程。
  腹有:胸中有。
  诗书:原指《诗经》和《尚书》。此泛指书籍。
  气:表于外的精神气色;指气质风度。
  自:自然。
  华:美丽而有光彩的;丰盈而实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厌:不喜欢。
  伴:陪伴;陪同。
  老儒:年长的读书人。唐牟融《寄周韶州》诗:“十年学道困穷庐,空有长才重老儒。”
  烹:煮(菜、茶)。
  瓠叶:瓠瓜的叶。古人用为菜食和享祭。瓠:瓠瓜,也叫瓠子,葫芦的变种,茎蔓生,果实长圆形,绿白色,嫩时可食。《后汉书·儒林传上·刘昆》:“每春秋饗射,常备列典仪,以素木瓠叶为俎豆。”
  举子:指被推荐参加考试的读书人。
  踏槐花:唐代参加科举考试的举子往往于隔年秋天就在京城行卷(应举者在考试前把所作诗文写成卷轴,投送朝中显贵以延誉,称为行卷),其时正值槐花盛开,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亦省称“踏槐”。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口袋里没有钱不置办那“看花”的马,但会看取令人眼花缭乱的“择婿车”。


  囊空:口袋里空空的,比喻没有钱。
  不办:不置办。
  寻春马:引用孟郊诗而不直接引用其诗语,只将“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之诗意转化为“寻春马”。
  眼乱:指暮色昏黄的时候。
?   行看:且看。
  择婿车:此指官贾家之千金美女所座之马车,游街以示择佳婿。唐代进士放榜,例于曲江亭设宴。其日,公卿家倾城纵观,高车宝马,于此选取佳婿。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俺的名字。 得意时才可以夸耀于世俗,诏书刚刚到黄纸黑字擢升董君。
  得意:即“春风得意”,意指黄榜得中。
  世俗:社会上流传的风俗习惯。
  诏黄:即诏书,诏书用黄纸书写,故称。
  新湿:。
  字如鸦:诏书写的黑字。


  【注】“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为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所引用,讲话原文是:领导干部要通过研读历史经典,看成败、鉴是非、知兴替,起到“温故而知新”、“彰往而察来”的作用;通过研读文学经典,陶冶情操、增加才情,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09年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2009年5月13日)


春望参考图


作品赏析:



腹有诗书气自华 为习近平主席讲话所引用

【释义】 本义是指一个人读书读得多了,身上会自带一股书卷之气。后来引申为一个人学识丰富,见识广博的话,不需要刻意装扮,就会由内而外产生出一种华贵气质,相反,如果没有内涵的话,不管怎么打扮,都不会显得有气质风度。华:美丽而有光彩的;丰盈而实美。

苏轼的这首《和董传留别》可能不为普通读者所熟知,而其中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却广为传诵,原因就在于它经典地阐述了读书与人的修养的关系。中国的读书人向来把读书视为积累知识、增长学问的有效途径。读书的作用不仅在于占有知识,还在于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尤其是常读书,日积月累就会使人脱离低级趣味,养成高雅、脱俗的气质。清代学者梁章钜说:“人无书气,即为粗俗气,市井气,而不可列于士大夫之林。”事实证明,读书与不读书,读书多与读书少的人,所表现出的内在气质与素质是绝不相同的。“腹有诗书”指饱读诗书,满腹经纶,“气”可以理解为“气质”或“精神风貌”。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就苏轼送别的这位朋友董传而言,“气”不应简单地指读书所带给人的儒雅之气,更指古代读书人所推崇的在面对人生的失意和困窘时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而能“不改其乐”。王勃在人生落魄时高唱“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董传身处贫穷,却始终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着自己的人生目标,这可以从“囊空不办寻春马”一句看出。显然,苏轼对董传的人生态度还是非常欣赏的。在临别时送给朋友这一句,既是赞美,也是安慰。

  “腹有诗书气自华”一句,阐明了读书与高雅气质的必然联系,凝练概括,深得读者喜爱。今天人们引用它来说明读书求知可以培养人高尚的品格和高雅的气质。也用来赞美别人学问渊博、气度不凡。

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董传曾与苏轼相从,当时董传生活贫困,衣衫朴素,但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平凡的衣着掩盖不住他乐观向上的精神风骨。苏轼在诗中一面称许了董传的志向,同时预祝他黄榜得中。

董传是个老儒生。当时做学问的人似乎只能凭借科举考试为自己赢得一个好的未来。所以,苏轼在和董传分别的时候如此说:你虽然现在很穷,但你的气质已经和别人不一样了。正是因为你饱读诗书。如果想改变现在的境遇,那么明年就和这这些举子们一起去考试吧。也许你因为穷雇不起车马,但只要你考中了,张榜时的择婿车一定会任你挑选。到时候,诏书上也会有你的名字,你可以拿给那些现在看不起你的人去看!

别看你现在穿着粗布的衣服,马车也雇不起,吃的也是野菜。但是,你的气质里浸透着书香。

从这首诗当中,可以看出,董传过得并不十分如意。每天吃着粗茶淡饭的他,也希望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 所以,苏轼说。只要你考取了功名,那么,那时候就算你雇不起车马,但门口的择婿车都等着让你挑。而诏书上只要有你的名字,你就可以扬眉吐气地拿给那些看不起你的人看。

苏轼看出了董传的不甘心,于是劝他,可以随着举子们一起去参加科考。一旦金榜题名,那么,就是对以往所收到的所有歧视的最有力的回击。就像孟郊,在40岁的时候考中了进士。于是写下一首《登科后》。第一句便是:昔日龌龊不足夸。也就是说以前的那些不堪不必说了。今天终于考中可以扬眉吐气了。什么样的人会受到别人的歧视?答案也许就是弱小的人。因为欺负弱小的人付出的成本最低。所以,我们受到太多的不公平,就是因为我们不够强!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这两句写董传粗丝绑发,粗布披身。“裹生涯”词语搭配新颖巧妙。本应是“生涯裹麤缯大布”,但词序一颠倒变成“麤缯大布裹生涯”,就有了画面感,而且表示这种生活已是常态。这两句诗赞扬董传虽然贫穷,但勤于读书,因此精神气质非同常人。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这两句是说董传的志向,不甘心过贫苦的日子,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老儒是指年老的学人。“烹瓠叶”是用典。《诗经·小雅·瓠叶》,首章二句为“幡幡瓠叶,采之亨之”。瓠叶味苦,诗中以瓠叶言其宴席上菜肴的粗陋和简约,但主人并没有以其微薄而废礼,而是情真意挚地“采之亨之”(“亨”同“烹”)。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寻春马”是暗用孟郊《登科后》的典故。这里苏轼是说董传即便登科也没钱置办马匹,像孟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择婿车”是用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所载唐进士放榜日公卿家倾城选取佳婿,“钿车珠鞍,栉比而至”的典故。苏轼的意思是说,董传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选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这两句诗是苏轼鼓励董传的话,有钱没钱不是问题,考中才是硬道理,那时什么都会有。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这两句诗是承接上两句,继续对董传给予鼓励,希冀董传能够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苏轼写到这里,似乎完全忘记了此诗开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剩下的就只有对一个不得意书生的一点祝福了。



这首诗的特点是巧于用典,蕴藉含蓄。其中“腹有诗书气自华”,是至今让人传诵于口的名句。“诗书”在这里泛指书籍;“气”是指气质风度;“华”指有光彩,与众不同。脱开诗中赞扬董传的语境,单独来看,“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意思就是:那些勤于读书的人身上总会一种儒雅之气自然地流露出来,使他们看起来与众不同。正因为它概括出了读书人当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所以才成为了有关读书学习方面的诗词名句,被广泛引用。



名家点评:

纪晓岚:句句老健。结二句乃期许之词,言外有炎凉之感,非有所不足於董传也。(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五)

高步瀛:“(首联二句)飘然而来,有昂头天外之慨。”(《唐宋诗举要》)


试题精选:

1.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 ①对友人由衷的赞美之情。用“腹有诗书气自华”费美友人气度光彩照人;“厌伴老儒”强随举子”赞美友人志向远大。②对友人深情的鼓励。用“寻春马”“择婿车”的典故鼓励友人不要被眼前处境所难倒。③对友人衷心的祝福。结尾以金榜题名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认真阅读题目、注释、诗歌内容,结合背景及作者情况全面理解诗歌内容情感。解答时要抓住关键词分析。对友人的赞美:“腹有诗书气自华” 胸中有学问气质自然光彩夺人;“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意思是不喜欢陪伴着老儒一块清谈过“烹瓠叶”那样的苦日子,决定随从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对友人深情的鼓励:“寻春马”“ 择婿车”两句是勉励董传身处贫穷也要保持着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对友人衷心的祝福:结尾句意思是考试得中仍然可以向世俗的人们夸耀,诏书上如鸦的黑字新写着你的名字,以金榜题名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


2.诗中“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寻春马”运用孟郊《登科后》的典故意在说明董传即便登科也没钱置办马匹,像孟郊那样“一日看尽长安花”。(2分)“择婿车”用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纪》的典故,意在说明董传虽不能像孟郊那样骑马看花,但却有机会被那“择婿车”包围,让自己眼花缭乱。(2分)这两句诗是苏轼鼓励董传的话,虽然现在贫穷,但将来考中会好起来的。(2分)


3.诗歌尾联有什么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意为友人董传定有金榜题名、春风得意之时,到时可以向世人夸耀:诏书上新写的如鸦的黑字上有自己的名字。(答到“金榜题名”之意即可给分)②表达了作者对董传才华的肯定,寄寓了诗人的鼓励希冀之情。(每点3分)


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说诗人自己身穿简陋的粗布衣服,但是满腹诗书,气质高华。

B. 颔联“厌伴”“强随”表明了董传的志向,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

C. 诗歌巧用典故,“寻春马”“得意”是“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巧妙化用。

D. 尾联承接上两句,诗人进一步想象董传金榜题名、扬眉吐气的情景。

参考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参看注释,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A项,“说诗人自己”错,应是说友人“董传”。故选A。


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粗缯大布”指出友人董传的外貌特征,“囊空不办”指出他生活贫困。

B. 董传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学业有成,气质才华自然横溢,高雅光彩。

C. 董传厌恶了陪伴老儒烹瓠叶的日子,想和举子在槐花飘落大地的时候去游学。

D. “寻春马”暗用《登科后》的典故:“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参考答案:C。“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这两句是说董传的志向,不甘心过贫苦的日子,希望通过科举出人头地。老儒是指年老的学人。“烹瓠叶”是用典,《诗经·小雅·瓠叶》首章二句为“幡幡瓠叶,采之亨之”。瓠叶味苦,以瓠叶言其宴席上菜肴的粗陋和简约。踏槐花:唐代有“槐花黄,举子忙”俗语,槐花落时,也就是举子应试的时间了,后因称参加科举考试为“踏槐花”。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粗缯大布裹生涯”写董传身上包裹着粗衣劣布,生活贫穷,“裹生涯”词语搭配新颖巧妙。

B.“腹有诗书气自华”全句的重心在“自”上面,它强调了华美的气质是饱读诗书的必然结果。

C.颔联写董传不喜欢陪伴着老儒过清苦的“烹瓠叶”的日子,而想随从着举子们参加科举考试。

D.尾联表达了自己对董传的宽慰,他相信董传有朝一日必能金榜题名,春风得意,为世人所夸耀。

参考答案:D。解析:“相信”和“必能”语气过重。这两句诗是承接上两句,继续对董传给予鼓励,希冀董传有朝一日,可以金榜题名,扬眉吐气,以夸世俗。是对一个不得意书生的一点祝福。


作者简介: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