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削”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  '''剥削'''(汉语拼音:Boxue;英语:exploitation),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地占有那...”为内容创建页面)
 
 
第1行: 第1行:
  '''剥削'''([[汉语拼音]]:Boxue;[[英语]]:exploitation),一些人或集团凭借他们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或垄断,无偿地占有那些没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剥削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社会上剩余产品的出现是剥削产生的物质前提条件,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产生以及社会分裂为阶级是剥削产生的现实基础。
 
  
  原始社会时期,生产力低下,不可能产生剥削。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出现了剩余产品,产生了第一次社会大分工,逐步形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和阶级剥削。当社会分裂出两大对立的阶级即奴隶主和奴隶时,人类进入了奴隶社会。奴隶制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剥削制度。继奴隶制之后 ,人类历史上依次出现过封建制和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在这三种剥削制度下,剥削阶级榨取剩余劳动和产品的形式有所不同。在奴隶制度下,奴隶主不仅占有生产资料,而且占有奴隶,奴隶主的剥削采取了直接占有奴隶的全部劳动及其产品的形式。在封建制度下,封建主占有土地,不完全占有封建农奴,封建主的剥削采取了地租形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结合是通过劳动力的买卖进行的,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按劳动力的价值支付给劳动者;劳动力价值与劳动力发挥作用所创造的价值是不等的,后者大于前者,这个差额就是剩余价值。因此,资本家的剥削采取了占有剩余价值的形式。
+
'''剥削'''([[英语]]:exploitation),一些人或集团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无偿地占取那些没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
  
  从奴隶制到封建制再到资本主义的剥削制度的依次更替,表明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反映了剥削形式从超经济强制到经济强制、劳动者从完全没有人身自由到获得人身自由的演进过程,表现为历史上的一种进步,这种进步是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来实现的。但是,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必然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必然要推翻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建立没有阶级、没有剥削的共产主义社会。
+
剥削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同[[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以及社会分裂为阶级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的全部劳动时间都要用于生产维持劳动者本身生存所必需的产品,不能提供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因而不可能产生人剥削人的现象。随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生产逐渐有所发展,从而使人们的生产劳动除了维持本身的一般需要,还有剩余,这样才使剥削成为可能。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和财产占有不平等现象的出现,于是便产生了人剥削人的现象,社会便逐步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奴隶主和奴隶。
 +
 
 +
在[[人类社会]]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三种剥削制度: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在奴隶社会,生产资料和奴隶本身都为奴隶主占有,奴隶主的剥削采取直接占取无报酬的奴隶劳动及其产品的形式,是一种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形式。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榨取剩余劳动采取占取地租的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地租先后采取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的具体形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采取占取剩余价值的形式,相应地对雇佣劳动者的必要劳动则采取支付工资的形式。工资这种形式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似乎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获得了报酬;其实工资不过是工人的劳动力价格,只相当于维持工人生活的必要劳动部分;剩余劳动形成的剩余价值则以利润的形式为资本家所占取。剩余价值在不同种类的资本家之间以及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瓜分,则采取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资本主义地租等具体的形式。
 +
 
 +
在不同的剥削制度中,都存在过从属性质的剥削形式,如商人通过不等价交换进行的剥削,高利贷者的高利剥削等。
 +
 
 +
几种剥削制度的依次更替,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所决定的。从奴隶制剥削制度到封建制剥削制度的演变,从封建制剥削制度到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演变,都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关系方面的一种相应的根本变革,因而都是历史上的一种进步。这种变革是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来实现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最后一个剥削制度,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必然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以消灭剥削和阶级为历史任务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
 
 +
===参见===
 +
 
 +
*[[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资源平台]]
 +
 
 +
[[Category:哲学]]
 +
[[Category:马克思主义哲学]]
 +
[[Category: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
 
 +
[[Category:马克思主义]]
 +
[[Category:马克思主义理论]]
 +
[[Category:马克思主义研究]]
 +
[[Category:马恩列斯思想研究]]
 +
 
 +
[[Category: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
[[Category:马克思主义发展史]]
 +
[[Category: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
[[Category: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中文词典]]
[[Category:B音词条]]
+
[[Category:B音词语]]
[[Category:经济]]
+
[[Category:]]
[[Category:生产力]]
+
[[Category:社会]]
+

2021年3月2日 (二) 12:12的最后版本

剥削英语:exploitation),一些人或集团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无偿地占取那些没有或者缺少生产资料的人或集团的剩余劳动

剥削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同社会分工的发展和私有制的产生以及社会分裂为阶级是联系在一起的。在原始社会,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的全部劳动时间都要用于生产维持劳动者本身生存所必需的产品,不能提供剩余劳动和剩余产品,因而不可能产生人剥削人的现象。随着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即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生产逐渐有所发展,从而使人们的生产劳动除了维持本身的一般需要,还有剩余,这样才使剥削成为可能。随着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和财产占有不平等现象的出现,于是便产生了人剥削人的现象,社会便逐步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奴隶主和奴隶。

人类社会历史上,先后出现过三种剥削制度:奴隶制、封建制和资本主义制度。在奴隶社会,生产资料和奴隶本身都为奴隶主占有,奴隶主的剥削采取直接占取无报酬的奴隶劳动及其产品的形式,是一种最残酷、最野蛮的剥削形式。在封建社会,地主阶级榨取剩余劳动采取占取地租的形式。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地租先后采取劳役地租、实物地租和货币地租的具体形式。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剥削雇佣劳动者的剩余劳动采取占取剩余价值的形式,相应地对雇佣劳动者的必要劳动则采取支付工资的形式。工资这种形式掩盖了资本家对工人剩余劳动的剥削,似乎工人的全部劳动都获得了报酬;其实工资不过是工人的劳动力价格,只相当于维持工人生活的必要劳动部分;剩余劳动形成的剩余价值则以利润的形式为资本家所占取。剩余价值在不同种类的资本家之间以及资本家和土地所有者之间瓜分,则采取产业利润、商业利润、利息和资本主义地租等具体的形式。

在不同的剥削制度中,都存在过从属性质的剥削形式,如商人通过不等价交换进行的剥削,高利贷者的高利剥削等。

几种剥削制度的依次更替,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所决定的。从奴隶制剥削制度到封建制剥削制度的演变,从封建制剥削制度到资本主义剥削制度的演变,都是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一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产关系方面的一种相应的根本变革,因而都是历史上的一种进步。这种变革是通过激烈的阶级斗争来实现的。资本主义制度是人类社会的最后一个剥削制度,随着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发展和激化,无产阶级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必然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以消灭剥削和阶级为历史任务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