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季米特洛夫”的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重定向页面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重定向页面至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第1行: 第1行:
 
+
#REDIRECT [[格奥尔基·季米特洛夫]]
  '''[[季]]米特洛夫'''([[汉语拼音]]:<span style="color:#FF00FF;">jì mǐ tè luò fū</span>),(1882~1949;Dimitrov,Georgi),[[保加利亚共产党]]、[[第三国际]]和[[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领导人。1882年6月18日出生,卒于1949年7月2日。12岁辍学当排字工人。1901年当选为索非亚排字工人协会领导人。次年加入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1909年被选为保加利亚社会民主工党(紧密派社会主义者)中央委员和全国工会同盟司库。[[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坚持国际主义立场,揭露[[第二国际]]机会主义领袖们的叛卖政策以及本国政府对外掠夺的企图。1915年领导保加利亚议会的社会民主党议员投票反对国家战争拨款。1919年5月参与创建保加利亚共产党。1921年率领保共代表团参加第三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同年参加红色工会国际的筹备工作,并任中央理事会执行局成员。1923年同[[V.科拉罗夫]]一起组织了反对萨科夫政权的九月起义。起义失败后,流亡国外达22年之久,长期担任保加利亚共产党中央国外局委员,继续领导国内革命运动,同时积极参加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国际工人运动的斗争。作为第三国际和红色工会国际的领导人之一以及巴尔干共产主义联盟的书记,他为各国共产党人的团结及欧洲革命运动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1933年3月9日因国会纵火案在柏林被德国警察逮捕。在各国人民声援下,他被宣布无罪释放。
+
 
+
  1934年2月去莫斯科,此后一直是保共主要领导人。同年4月被选为第三国际执行委员会政治书记处书记,5月进入执行委员会主席团。1935年7~8月,第三国际举行第七次代表大会,他作了题为《法西斯主义的进攻和第三国际为工人阶级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而斗争的任务》的报告。在这次大会上,当选为第三国际执行委员会总书记,直至1943年第三国际解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号召被占领国家的共产党人站到反对侵略者、争取自由和民族独立的第一线,为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作出贡献。他倡议成立保加利亚祖国阵线,领导保共于1944年9月9日举行全民武装起义,建立了人民民主国家。1945年11月6日季米特洛夫回国。次年被选为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1947年12月主持通过新宪法。1948年12月在保共第五次代表大会上,论述了人民民主政权的性质和作用,提出保加利亚社会主义建设的方针和路线。在这次大会上当选为保共中央总书记。
+
 
+
 
+
[[Category:中文词典]]
+
[[Category:J音词条]]
+
[[Category:季]]
+

2022年5月25日 (三) 04:30的最后版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