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嘉植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3年8月27日 (二) 08:14小鱼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石嘉植(1918~1943)陕西富平人。1935年考入西安省立第一中学,被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吸引,参加学校读书会。1936年3月创办《心声》杂志,呼吁国民党政府抗日御侮。1936年冬,石在西安事变中与同学一起上街游行,拥护张、杨两将军的救国主张。次年1月回乡,3月奔赴陕北,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加入中国共产党,结业后于1937年9月被分配到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任宣传干事。1938年2月,进攻晋东南的日军一部,侵占了旅部附近的村庄。已改任旅情报干事的石嘉植,请求上级批准,带一个班战士乘夜摸进日军营房,杀死日军小队长以下多名,还背回了不少枪支弹药,被授予“威震敌胆”奖状。后随八路军东进支队到冀南,先后任冀南军区政治部敌工科科长、德(州)石(家庄)路敌工队队长。通过抗日进步人士帮助,石在德州控制了由伪军办的“满洲国”《大北报》分销社,拿到了报社记者兼外务主任的委任状。他以此为掩护,出入日伪驻德州的大小机关,掌握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还乘机处决了一个日军班长和一个国民党特务。1942年早春的一个夜晚,石带领五名敌工队队员,从暖气沟道进入日军驻德州的山口旅团司令的办公室,找出日军“扫荡”计划和各据点兵力部署送往军区情报站。1943年3月,石因叛徒出卖而被捕。日军宪兵队队长对他进行审讯,被他提起椅子砸破了头;日本宪兵动用刺刀、火筷等刑具,他咬紧牙关一言不发。侵略者见石不吃硬,便变化手法,为他治伤,请他赴宴,还送来一个美丽的姑娘,他从未动心。酒宴上,他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干杯”;住房里,他揭起铺地的砖头吓得姑娘直喊“救命”。后来,当他得知那位姑娘是被日本宪兵由故县农村抓来的良家女子时,再也没有驱赶,还设计放她去故城投奔抗日政府。第二天,石把私放姑娘逃走的责任推给了伪军队长徐占奎,并以此胁迫他释放被关押的“犯人”,还向40多名集合起来的伪军士兵大讲日本侵略者是“兔子尾巴长不了”的道理。宪兵中队长福田赶到,向石连刺七刀。石傲然挺立,英勇就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