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3年9月23日 (一) 21:48东方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京银座夜景
东京:京叶工业地带

  东京汉语拼音:Dongjing;英语:Tokyo; Tōkyō),日本首都,全国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一级行政区东京都都厅所在地,世界特大城市之一。位于本州岛关东平原南端,东邻千叶县,北接埼玉县,西靠山梨县,南连神奈川县,东南濒临东京湾。面积621平方千米,占东京都的28.4%。为东京都的核心区域,辖23个特别区(统称区部,相当于市区,政令指定都市,即“东京市”)。

  东京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巨型都会区。自明治维新以来,东京即是日本的首都所在地至今,同时也是日本政治、经济、文化及交通等领域的枢纽中心。从二战以来,东京不仅为世界流行时尚与设计产业重镇,亦为世界经济最进步富裕及商业活动发达度居首位之城市。此外,东京还有目前全球最复杂、最密集且运输流量最高的铁道运输系统和通勤车站群;东京涩谷区的涩谷车站八公口广场前也被列为世界上单日往来人流最为繁忙的路口,东京地下铁(尚不含JR东日本铁道、私铁、单轨电车、中运量胶轮运输系统、路面轻轨及相关直通运转路段)每日平均运量已达880万人次,繁忙程度居全球地铁第一位。

历史

  旧称江户,历史上曾为“武藏国”一部分。原为一片滨海荒地,1457年在隅田川筑江户城(现在的皇宫),规模甚小。市街始建于1509年。1603年扩展江户市街,架设日本桥。江户成为德川幕府(1603~1867)的首都以后,才得到发展。江户时代,日本皇室留在京都,但全国政治中心已移至江户。此后,初步根治了利根川水患,关东平原的农业迅速发展,西部关东山麓种桑养蚕,发展丝织业,江户成为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集散中心,商业始盛。至18世纪初,人口增至100万以上,超过京都,成为日本第一大城市。当时,人口中有近半数属武士阶层,具有典型的消费城市性质。1868年的明治维新结束了幕府统治,翌年首都迁至江户,改名为东京(意为京都之东的首都)。1871年设东京府,1889年设东京市,辖15区,形成府、市双重体制。以后又在东京建立军火、造船、电机和纺织等工厂,成为近代工业的开端。1923年关东大地震遭受严重破坏,后恢复和重建,扩大市区。1932年邻近5郡82町、村并入,增设20个区,共辖35区,称“大东京市”,人口达566万,次于纽约,居世界第二位。1943年废除府、市建制,改称东京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部分市区遭受空袭,至1945年人口减少到348.8万。战后重建,1947年调整行政区划,设23个特别区。20世纪50年代起,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急剧增长,1962年东京都人口突破1,000万。70年代以来,区部人口减少,但郊区仍继续增加。从1869年建都以来,东京一直是日本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



自然地理

  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为关东山地,西北部云取山海拔2,018米;中部为加治、草花、加住和多摩等丘陵,海拔约200米;东部为武藏野、秋留和日野台地,以及荒川、隅田川等冲积低地,海拔分别为150~200米和20米以下。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受季风影响大,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高温潮湿;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15.3℃,1月4.7℃,8月26.7℃。平均年降水量1,460毫米,降水季节变率较大,每年9月中旬至10月上旬常受台风和热带风暴侵袭。

经济

  东京是日本最大的经济中心。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占全国16.6%,居首位。全国1/4的公司(总公司)、60%的资本在1,000亿日元以上的大公司以及1/3的银行均集中于此。商品批发额、银行储蓄存款余额、信息处理服务业产值等遥居全国之首。是全国最大的商品集散地,批发销售额约占全国的38.7%。产业构成中以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居绝对优势,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员的76.4%,而第一、第二产业分别为0.5%和23.1%(2000)。工业产值和附加值分别占全国5.8%和6.8%(2000),在都道府县中分别居第五、第三位。工业部门以出版印刷、电机、运输机械、食品、通用机械和精密机械为主,其中出版印刷业和电机业两大部门即占东京工业总产值的53%。特别是出版印刷业历史悠久,是全国最集中之地,产值占全国42%。20世纪20年代,特别是50年代中期以来,以东京(都心)为中心沿东京湾向南、向东延伸,在填海成陆土地上新建了一些企业,分别形成了京滨、京叶工业地带。濒临东京湾的沿海以钢铁、化工等基础材料型重化学工业为主。东京城南、城北以高附加值的机械工业为中心,集聚着大批中小型企业。近年来由于经济服务化、工厂外迁等原因,东京制造业的工厂数、从业人员数、产值和附加值等均呈下降趋势。

交通

  全国最大的交通枢纽,是日本铁路、公路、航空和海上交通的中心,并且有飞机和轮船通往世界各地。自1872年建成日本第一条铁路京滨线以来,现有20多条铁路线呈辐射状通往各地。其中高速铁路有三条:东海道新干线(东京—博多)、东北新干线(东京—大宫—盛冈—札幌)、上越新干线(东京—大宫—新潟)。公路总长23,600多千米(2001)。有国家公路通往横滨、大阪、新潟、青森和仙台;23区内有市中心环形高速公路,连接9条线路,呈放射形向四面八方伸展,与邻县高速公路连接,通向全国各地。1927年建成第一条地下铁道(上野—浅草),到2002年已有12条线路(分营团地铁、都营地铁两大系统),总长292千米,客运量平均每天达500万人次。有新东京国际机场(成田)和东京国际机场(羽田)两大机场,连通世界主要城市。

  东京湾深入内陆,是天然良港。港内有青海、大井、品川等15个集装箱码头,水深10~15米。集装箱码头同腹地众多的仓库和物流中心相结合,形成高度发达的国际物流前沿基地。同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往来,是著名的国际贸易口岸。2001年集装箱货物吞吐量达3,400万吨,已超过横滨,居全国第一。随着日本经济社会结构的变化,东京港逐渐转为城市型港口。

文化

  全国文化教育中心。有各类大专院校189所,大学生人数约占全国1/4。著名的大学有东京大学、早稻田大学、庆应大学、立教大学、明治大学、一桥大学、中央大学、法政大学等。有日本最大的国立国会图书馆,收藏日本古代历史文物和美术珍品的东京国立博物馆,陈列自然、生物界进化史和科技发展史的科学博物馆,以及交通、船舶等专业博物馆等。出版社数量占全国80%,书籍的发行量占全国90%。日本广播协会(NHK)和《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三大报纸的总部均设在东京。名胜古迹众多,有皇宫、明治神宫、赤坂离宫、东京塔等。秩父多摩(1950)、明治森高尾(1967)、富士箱根伊豆(1936)及小笠原(1972)等四大公园等分别设于郊外山地、丘陵和附近海上岛屿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