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4年11月26日 (三) 02:07富甲一方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地理

  太原位于山西省境中央,太原盆地的北端,于华北地区黄河流域中部,西、北、东三面环山,中、南部为河谷平原,全市整个地形北高南低呈簸箕形。地处南北同蒲和石太铁路线的交汇处。平均海拔约800米,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0′~113°09′,北纬37°27′~38°25′。区域轮廓呈蝙蝠形,东西横距约144公里,南北纵约107公里。

  黄河的第二大支流——汾河,自北向南横贯太原市全境,流经境内约100公里。市区东有太行山阻隔,西有吕梁山作屏障,坐落在两山间的河谷平原上。

  从自然环境来说,太原具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着独特的作用。1,太原地处山西黄土高原的中心,周围雄关险隘环绕,历来是易守难攻,可进可退的军事要地。2、太原在历史上长期处于华夏文明和中国政治力量的核心半径之内。它长期与中国政治中心互为表里,互为依托,共安危同存亡。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华夏政治格局。3、太原长期处于农耕文明与草原文明的过渡地带。两种文明导致两种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上演了一幕幕民族冲突与融合的悲喜剧。这两种文明的互动,不同程度影响着中原王朝和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兴替与治乱。

  从经济地理角度来看,太原也不失为中国古代重要的经济地区之一,物产丰富,经济实力在中国古代非常突出。1、太原自古就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太原盆地位于黄河中游的汾河谷地,地势平坦,土质肥沃。汾河、晋水从中流过,灌溉便利,非常适宜农业生产。2、太原地处农牧交替区,畜牧业也很发达。太原盆地东、西、北三面的山地丘陵地区,古代植被繁茂,水草丰沛,是理想的牧场。3、太原盆地自然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古代手工业的基地。早在春秋之时,太原的冶铜业就很发达。使董安于建晋阳城“公宫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成为可能。太原的冶铁业自古有名,唐代杜甫诗云:“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就是对太原冶铁业精湛工艺的真实描述。此外,玉器、骨器、车马器等制造业也很发达。太原这种农牧结合、渔措并举,手工业商业相兼的经济地理环境,为其占据重要的战略地位,扮演重要的政治角色,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

  太原矿藏堪称丰富,主要有铁、锰、铜、铝、铅、锌等金属矿和煤、硫磺、石膏、钒、硝石、耐火粘土、石英、石灰石、白云石、石美砂等非金属矿。太原处在煤海中部,地质上称太原的煤藏为太原系煤,储量居全省第七位,是山西煤炭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太原系煤不仅储量丰富,而且煤种齐全,焦煤、肥煤、瘦煤、贫煤、气煤、无烟煤应有尽有。铁矿储量较为丰富,分布亦较广,主要类型为沉积变质型、接触交代(矽卡岩)型、沉积型,锰铁矿储量较少。非金属矿中石膏矿是太原第三矿产,石膏以其质地优良驰名中国。

  太原植物区系含有种子植物、蕨类植物、苔藓、地衣、藻类和菌类,具有植物资源丰富、植物起源古老、单种属植物较多等特点。太原地区野生动物资源,有鸟纲16目、37科、173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四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27种、中日保护候鸟80种、山西省重点保护鸟类8种;哺乳纲6目、17科、4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兽类一种、国家二级保护兽类5种、山西省重点保护兽类3种;爬行纲动物3目、4科、8种;两栖纲1目、2科、5种;鱼纲2目、4科、21种;甲壳纲动物1目、2科、2种;昆虫纲13目、70科、177种;蛛形纲2目、3科、10种。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