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玻璃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7年5月5日 (五) 07:552017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生物玻璃(bioglass),能实现特定的生物、生理功能的玻璃。将生物玻璃植入人体骨缺损部位,它能与骨组织直接结合,起到修复骨组织、恢复其功能的作用。生物玻璃是美国L.L.亨奇于1969年发明的。其主要成分有Na2O、CaO、SiO2和P2O5。若添加少量其他成分,如K2O、MgO、CaF2、B2O3等,则可得到一系列有实用价值的生物玻璃。生物玻璃的制法与工业玻璃类似,在1400℃左右高温下熔制,均化后浇注到不锈钢模具中成形,退火后即得到其制品。由于生物材料的特殊要求,制备生物玻璃须采用高纯试剂作原料,以铂坩埚为容器,尽可能减少杂质混入。由于生物玻璃化学稳定性差,易与环境中的水分反应,因此在加工、灭菌和保存中,须保持干燥,防止变质。生物玻璃的机械强度低,只能用于承力不大的体位,如耳小骨、指骨等的修复。将生物玻璃涂敷于钛合金或不锈钢表面,在临床上可制作人工牙或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