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末农民战争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7年5月29日 (一) 15:33燕赵组09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隋末农民战争,7世纪初推翻隋朝统治的农民大起义。隋朝末年,隋炀帝滥用民力,大兴土木,穷兵黩武,用暴力迫使农民与土地分离,严重摧毁了生产力,社会生产被破坏,阶级矛盾迅速激化,贫苦农民纷纷起义反抗。大业八年(612),见诸史籍记载的起义军达21支。起义的地区重点在河北、山东。起义的群众基础大多数是贫苦农民,也有牧子(身分不自由的牧民)和下层僧侣。到大业十二年,先后在全国各地兴起的起义军大小不下百余支,义众达数百万。逐步形成了瓦岗军、河北夏军和江淮吴军三支主力。

  瓦岗军的创始人是翟让。大业十二年,曾参预杨玄感反隋的贵族李密也来参加瓦岗军。大业十三年二月,瓦岗军攻破兴洛(后改洛口)仓,开仓赈济饥民。瓦岗军先击溃了刘长恭所率的2.5万步骑,不久又招降了裴仁基。翟让推李密为瓦岗军首领,号魏公。赵魏以南(今河北中部及南部)、江淮以北的各路起义军皆归瓦岗军,众至数十万,几乎控制了河南全境。瓦岗军成为河北、山东各路起义军的盟主。四月,瓦岗军围迫东都,将20余万隋军困于孤城。在河北地区,大业十二年,张金称、高士达先后被隋军镇压,窦建德收合两部余众,军势复振,很快发展到10余万人。次年正月,窦建德在乐寿县(今河北献县)郊建立政权,自称长乐王,署置百官,改元丁丑。在江淮一带,起义军攻破高邮(今江苏高邮北),占历阳(今安徽和县),杜伏威自称总管,以辅公祏,对隋王朝进行了摧毁性的打击。八月,河北、山东、河南和江淮流域都被起义军占领,形势对瓦岗军非常有利。但由于瓦岗军内部矛盾日益加深,李密始终不肯改变在洛阳城下与隋军主力长期鏖战的错误战略,所以没有取得决定性胜利。大业十三年五月,隋太原留守李渊也从太原起兵,七月,趁隋军与瓦岗军大战之机,进入关中。十一月,攻克长安。大业十四年三月,在江都的隋禁军将领利用关中士兵思归的情绪,推宇文化及为主,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领兵西归。五月,李渊在长安即皇帝位,建立唐朝。留守东都的隋越王侗也在洛阳即皇帝位,改元皇泰,史称皇泰主。

  炀帝死后,阶级关系发生很大变化。杜伏威上表于洛阳小朝廷,皇泰主拜伏威为东道大总管,封楚王。李密向皇泰主称臣。李密大破宇文化及的军队,但自己的兵力损失也很大,于九月被实际控制东都的王世充乘虚打败,投降李渊。只有窦建德的夏政权在河北仍保持独立。武德四年(621)三月,唐兵进攻洛阳王世充,窦建德亲自统兵10余万援助王世充,和唐军相持于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一带。五月初,李世民袭击得手,夏军溃散,建德被俘。七月,窦建德于长安被杀。夏亡。杜伏威于武德二年降唐。六年,这支义军又在辅公祏领导下起义反唐,次年三月被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