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9年1月7日 (一) 15:29西北组07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摘自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5日)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我们需要借鉴国外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中国有960多万平方公里土地、56个民族,我们能照谁的模式办?谁又能指手画脚告诉我们该怎么办?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照抄照搬他国的政治制度行不通,会水土不服,会画虎不成反类犬,甚至会把国家前途命运葬送掉。只有扎根本国土壤、汲取充沛养分的制度,才最可靠、也最管用。——习近平: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4年9月5日) 中国不能全盘照搬别国的政治制度和发展模式,否则的话不仅会水土不服,而且会带来灾难性后果。2000多年前中国人就认识到了这个道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习近平在布鲁日欧洲学院的演讲(2014年4月1日,布鲁日)

习近平讲话论著成语典故词典 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