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忆舍弟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1月12日 (日) 18:51东南组03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唐诗三百首·全译新注》、《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7-9年级)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诗题与背景:

  《月夜忆舍弟》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的一首五律。此诗首联和颔联写景,烘托出战争的氛围。颈联和尾联在此基础上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居无定处,杳无音讯,于是思念之情油然而生,特别是在入秋以后的白露时节,在戌楼上的鼓声和失群孤雁的哀鸣声的映衬之下,这种思念之情越发显得深沉和浓烈。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语言精工,格调沉郁哀伤,真挚感人。

舍弟:家弟。杜甫有四弟:杜颍、杜观、杜丰、杜占。

这首诗是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杜甫在秦州所作。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安史之乱爆发,乾元二年九月,叛军安禄山、史思明从范阳引兵南下,攻陷汴州,西进洛阳,山东、河南都处于战乱之中。当时,杜甫的几个弟弟正分散在这一带,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这首诗就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


逐句释义: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戍楼上响起禁止通行的鼓声,秋日边塞一只孤雁正在鸣叫。
  戍鼓:边防驻军的鼓声;戍楼(古代边防用以防守、瞭望的岗楼)上用以报时或告警的鼓声。
  断人行:指鼓声响起后,就开始宵禁。
  边秋:一作“秋边”,秋天边远的地方,此指秦州。
  一雁:孤雁,比喻兄弟分散。古人以雁行比喻兄弟。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露从今夜白:指在气节“白露”的第一个夜晚。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虽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
  分散:一作“羁旅”。
  无家:杜甫在洛阳附近的老宅已毁于安史之乱。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寄出的家信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还没有停止。
  寄书:寄信。
  长:一直,老是。
  不达:送不到,收不到。达,一作“避”。
  况乃:何况是。
  未休兵:战争还没有结束。此时叛将史思明正与唐将李光弼激战。


作品赏析:


这首诗首联即突兀不平。题目是“月夜”,作者却不从月夜写起,而是首先描绘了一幅边塞秋天的图景:

首联“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路断行人,写出所见;戍鼓雁声,写出所闻。耳目所及皆是一片凄凉景象。沉重单调的更鼓和天边孤雁的叫声不仅没有带来一丝活气,反而使本来就荒凉不堪的边塞显得更加冷落沉寂。“断人行”点明社会环境,说明战事仍然频繁、激烈,道路为之阻隔。两句诗渲染了浓重悲凉的气氛,点明“月夜”的背景。

颔联“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点题。“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气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作者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质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使人觉得合乎情理,这是因为它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在炼句上也很见功力,它要说的不过是“今夜露白”,“故乡月明”,只是将词序这么一换,语气便分外矫健有力。

上两联信手挥写,若不经意,看似与忆弟无关,其实不然。不仅望月怀乡写出“忆”,就是闻戍鼓,听雁声,见寒露,也无不使作者感物伤怀,引起思念之情。所以是字字忆弟,句句有情。

颈联“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由望月转入抒情,过渡十分自然。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在他的绵绵愁思中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不安,语气也分外沉痛。“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上句说弟兄离散,天各一方;下句说家已不存,生死难卜,写得伤心折肠,感人至深。这两句诗也概括了安史之乱中人民饱经忧患丧乱的普遍遭遇。

尾联“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紧承颈联进一步抒发内心的忧虑之情。亲人们四处流散,平时寄书尚且常常不达,更何况战事频仍,生死茫茫当更难逆料。含蓄蕴藉,一结无限深情。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怀乡思亲之情凄楚哀感,沉郁顿挫。

名家点评

《杜臆》:只“一雁声”便是忆弟。对明月而忆弟,觉露增其白,伹月不如故乡之明,忆在故乡兄弟故也,盖情异而景为之变也。

《茧斋诗谈》:“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若作“雁一声”,便浅俗;“一雁声”便沉雄。诗之贵炼,只在字法颠倒间便定。




逐句释义:


1.请从写作手法的角度赏析“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3分)

2.结合具体内容,分析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3分)

参考答案:

1.(3分)这两句使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一句的意思是露水从今夜开始更凉更白,月亮是故乡的最圆最亮,这里的景融入了诗人更多的主观感受,是诗人思亲思乡情感的真实体现。

2.(3分)“月是故乡明”思乡(1分);“有弟皆分散”、“寄书长不达”思亲(1分);“况乃未休兵”对战争停止的期盼(1分)


1.用自己的话说说“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的意思。 2.“月是故乡明”是流传千古的名句,不知曾被多少人用来表达自己的心声。请问:故乡的月亮真比外面看到的更亮吗?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诗的? 3.在这首诗里,你除了体会到诗人思念弟弟、思念故乡的感情之外,还体会到了什么? 【参考答案】 1.由于战乱,致使我们弟兄分散在各地,连消息都极难得到;家已不存,兄弟彼此之间都不知道是生是死。 2.故乡的月亮并非真的更亮,但是却寄托了人们对家乡最深的感情。 3.我还体会到守边官兵对亲人的思念,和他们希望战争早日结束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