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别周尚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2月7日 (五) 06:53云贵组01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诵读古诗词300首(4-6年级)

重别周尚书

南北朝·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诗题与背景:

  《重别周尚书》是庾信的一首送别诗,此诗写作者羁留北方时送别同僚南归,借送别友人回归故国之际,抒写自己回归无望的悲怆。

庾信有《咏怀二十七首》,这首诗篇原列第七首。周尚书:即周弘正(496—574),字思行,汝南安城(今河南平舆县)人,周颚之孙。梁元帝时为左户尚书,魏平江陵,逃归建业。

庾信与周弘正曾同在梁朝为臣,江陵失陷之日,大批江南名士如王褒、王克、沈炯等,都被俘送长安。第二年(555)三月,王克、沈炯等首批获遣东归。560年,周、陈南北通好,陈朝即要求北周放还王褒、庾信等十数人,但是别人都陆续遣归了,只有王褒、庾信羁留不遣。周弘正南归时庾信赠诗相送,这是其中的一首。


逐句释义: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阳关与故国相隔万里之遥,年年盼望却至今不能南归。
  阳关:在今甘肃敦煌市西,汉朝时地属边陲,这里代指长安。
  万里:指长安与南朝相去甚远。
  一人:庾(yǔ)信自指。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只有黄河岸边的大雁,秋天一到仍可以自由南飞。
  惟有:只有。
  河:指黄河。
  雁:大雁,候鸟,外形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飞时排列成行。每年春分后飞回北方的西伯利亚一带,秋分后又飞往南方。常见的有鸿雁、白额雁等。
  南向飞:向南方飞。


山亭夏日参考图


作品赏析:



试题精选:


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重别周尚书① [南北朝]庾信 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 惟有河边雁,秋来南向飞。 送友人 [唐]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注】①庾信与周尚书曾同在南方的梁朝为臣,后被俘于北周都城长安。此诗写于周尚书回南方之时,而庾信一直无法回归。

1.庾诗用“____”一词形容自己归途遥远,李诗借“____”比喻征途漂泊无依的友人。 2.这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写法和情感表达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1)万里、 孤蓬 (2)都使用了借景抒情(借物抒怀)的手法。但情感表达不同:庾诗借秋雁自由南飞,抒写思乡之情及自己无法回归的悲凉孤独心境;李诗借班马萧萧长鸣,抒写诗人与友人依依不舍的离别之情。 【解析】试题分析:(1)“阳关万里道”中的“万里”极言自己回家的中途遥远。“孤蓬万里征” 孤蓬:又名“飞蓬”,枯后根断,常随风飞旋。这里比喻即将孤身远行的朋友。(2)根据诗文内容进行比对分析。抒发的感情不同:庾诗——悲凉孤独而产生的思乡之情; 李诗——朋友间的深厚情谊。写作手法相同:庾诗借秋雁自由南飞,李诗借班马萧萧长——采用的都是借物抒怀的写法。


作者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