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玉露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0年2月26日 (三) 04:16云贵组08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数据库-标题.png
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

恩施玉露湖北省恩施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7年3月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关于批准对恩施玉露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2007年第48号批准)


产地范围

恩施玉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恩施市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恩施玉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建议的函》(恩施市政函[2006]6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恩施市芭蕉侗族乡、舞阳坝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地方群体品种“恩苔早”或适制恩施玉露的无性系良种。

(二)立地条件。

海拔450至850米,砂壤土和黄棕壤土,土壤pH 值在4.5至6.0范围。

(三)栽培管理。

按照无公害食品 茶叶生产技术规程进行。

(四)生产工艺。

1. 采摘:鲜叶采摘老嫩一致,大小匀齐,节短叶密,芽长叶狭小,叶色浓绿的1芽1叶或1芽2叶初展,而且在晴天上午采摘。

2. 蒸青:采用特制蒸青灶蒸青。蒸青灶上架普通饭锅,锅上置木制蒸青箱,箱内装可抽插活动的蒸青屉。蒸青时,待锅内水充分沸腾,迅速将鲜叶均匀薄摊在屉中,以叶片互不重叠为宜,每平方米约摊鲜叶0.2kg至0.25kg。蒸青时间约40秒至50秒,蒸青适度的叶子呈灰绿色,手捏子柔软如棉,叶面光滑并发出清香。也可采用蒸汽杀青机或汽热杀青机蒸青。

3. 扇凉:将蒸青叶迅速扇凉,迅速降低叶温,散发水分以免余热和水汽积聚闷黄茶叶。如采用蒸汽杀青机或汽热杀青机蒸青,则省去该流程。

4. 铲头毛火 :将蒸青叶2 kg至3 kg投放在温度100℃至140℃左右的焙炉盘上,双手迅速捧叶高抛抖散,使水分蒸发。翻抖动作要勤,并随时将炉盘上散叶收拢,使之受热均匀,失水一致。一般抛炒至叶色暗绿,嫩梗主脉出现“鸡皮皱纹”,手捏茶坯,既不粘手,又不成团为适度。全程需要时间12分钟至15分钟。如采用蒸汽杀青机或汽热杀青机蒸青则省去该流程。

5. 揉捻:在焙炉上进行,一为回转揉。两手握住适量茶叶,在焙炉盘上,如滚球一样从左向右或从右向左始终朝一个方向周而复始地滚团揉。二为对揉。2人或4人甚至6人对站在焙炉两边,双手推揉茶团。相对站立操作应协调动作,如推石磨一样,你往我返配合推揉,使茶团成一圆柱状,在炉盘上滚转。回转揉和对揉交替操作。其间夹以铲法、解散团块。或用揉捻机进行,揉捻后成条率达85%以上。

6. 铲二毛火:继续蒸发水分、卷紧条索,初步整理形状。在100℃至110℃的焙炉盘上投放约3kg至5kg揉捻叶,两人对站焙炉两边,两手心相对,如捧球一样,2人动作协调一致,左右来回揉茶,使茶坯成团随手如滚球般翻动。动手由慢至快,并随时将散落在炉盘边的零星茶叶收拢,使其受热受力均匀。经8分钟至10分钟后,以手捏成团,柔软而稍有刺手感为适度,即下叶摊放10分钟左右。或采用名茶加工机械进行理条。

7. 整形上光:俗称搓条,是形成恩施玉露茶形似松针、油润、翠绿的关键工序,全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悬手搓条。取铲二毛火叶0.8kg至1.0kg,放在炉温70℃至80℃的焙炉盘上,两手心相对,悬空捧起茶叶,右手朝前,左手向后,不断的顺着一方向搓转茶叶。搓动幅度不可过大,直到茶条呈细条长圆形,色泽油绿,约七成干时,转入第二阶段――炉盘搓茶,即采用“搂”、“搓”、“端”、“扎”四种手法上光,直至适度。在整形上光过程中,搓茶用力原则:轻-重-轻。第一阶段悬手搓用力应轻,当转入第二阶段炉盘搓后,前期茶坯约八成干,茶条互不粘连时,要用力搓条,使茶条紧细挺直。到茶条达九成干时,应减轻搓力,借以焙干,固定外形,谨防搓断茶条和茶叶色泽变灰(俗称跑光)。整形上光过程,40分钟至50分钟,茶叶含水量以7%至8%为适度,手捻茶叶能成末,梗能折断,就可下炉。

8. 提香:经过整形上光的产品,再用烘焙或红外线提香机进行提香,至茶叶含水量5%至6%时下机摊凉。

9. 拣选:提香后的产品,经冷却后用过筛簸扬、手工拣剔、除去碎片、黄片、粗条、老梗以及其他夹杂物,然后分级包装贮藏。

(五)质量特色。

1. 感官特色:(略)

2. 理化指标:

水浸出物 % ≥36.0

粗纤维 % ≤14.0

粉末 % ≤1.0

总灰分 % ≤6.5

水分 % ≤6.5

碎 茶 % ≤2.0

专用标志使用

恩施玉露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恩施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