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3年6月27日 (四) 07:11Laura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拼音:xī 部首:尸 总笔画:12 部外笔画:9 结构:半包围 常用字表 拼音检字表
注音:ㄒㄧ 造字法:小篆为形声字 输入法:〔王码〕NIR 输入法:〔万能〕NIR 倉頡:SYYQ 通用字表 部首检字表
”字书法
作者:杜牧

犀 xī

  [犀牛](xī niú)哺乳动物。奇蹄目。形状略像牛,颈短,四肢粗大,鼻子上有一个或两个角。皮厚,微黑,无毛。产在亚洲和非洲的热带森林里。

《康熙字典》释义

  【備考】【巳集】【牛字部】

  【五音篇海】與犀同。   【唐韻】先稽切【集韻】【韻會】【正韻】先齊切,𠀤音西。【說文】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从牛㞑聲。【爾雅·釋獸】犀,似豕。【註】犀似水牛,豬頭大腹庳脚,脚有三蹄,黑色。三角,一在頂上,一在額上,一在鼻上。鼻上者卽食角也。小而不橢,好食棘。亦有一角者。【疏】交州記曰:犀,出九德,毛如豕,蹄甲,頭似馬。【埤雅】異物志:犀兼五種,肉舌有棘,常食草木棘刺,不啖莖葉。舊說犀之通天者,惡影常飮濁水,佳霧厚露之夜不濡,其裏白星徹端。世云:犀望星而入角,可以破水駭雞。南人呼犀角爲黑暗,言難識也。三角者,水犀也。二角者,山犀也。在頂者,謂之頂犀。在鼻者,謂之鼻犀。犀有四輩。【前漢·平帝紀】黃支國獻犀牛。【山海經】琹敼之山多白犀。【註】此與辟寒、蠲忿、辟塵、辟暑諸犀,皆異種也。 又【山海經】釐山有獸,狀如牛,食人,其名犀渠。 又【集韻】兵器堅也。【前漢·馮奉世傳】器不犀利。【註】晉灼曰:犀,堅也。 又【集韻】一曰瓠中。【詩·衞風】齒如瓠犀。【傳】瓠犀,瓠瓣也。【疏】正義曰:釋草云:瓠,棲瓣也。孫炎曰:棲,瓠中瓣也。棲與犀字異音同。◎按廣韻瓠屖,說文遲也。別作屖从尸辛。集韻屖專訓遲,犀兼訓瓠中。 又【玉篇】棲遲或作犀。

《说文解字》释义

  【卷二】【牛部】 编号:768   犀,[先稽切 ],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从牛㞑聲。

首字为“犀”的词语

  犀利  犀伻  犀比  犀蔽  犀璧  犀表  犀兵  犀柄  犀布  犀车  犀槌  犀带

  犀导  犀灯然  犀簟  犀分  犀凤  犀革  犀弓  犀骨  犀管  犀光  犀函  犀火

  犀甲  犀检  犀角  犀角带  犀军  犀刻  犀胯  犀橹  犀牛  犀弩  犀盘  犀皮

  犀毗  犀仆  犀钱  犀渠  犀燃  犀鋭  犀首  犀梳  犀楯  犀兕  犀锁  犀帖

  犀围  犀纹  犀象  犀象管  犀轩  犀焰  犀玉  犀簪  犀札  犀杖  犀照  犀栉

  犀舟  犀轴  犀株  犀麈  犀筯  犀椎  犀卒


首字为“犀”的成语


  犀牛望月  犀顶龟文  犀颅玉颊  犀燃烛照  犀照牛渚  犀舟径楫


汉字检索: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现代汉语常用字表  ·现代汉语通用字表

  >>> 返回 中文字典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