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五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13年6月30日 (日) 07:45曙光讨论 | 贡献的版本

(差异) ←上一版本 | 最后版本 (差异) | 下一版本→ (差异)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刘桂五(1902~1938)字馨山,热河朝阳八家子村(今属辽宁朝阳)人。庐山军官训练团第二期毕业,任东北军上校团长。1935年东北军整编,任骑兵军团长。受张学良派驻骑兵军联络参谋、中共党员王南天的影响,思想进步很快。西安事变前夕的1936年12月8日上午,正在王曲军官训练团受训的刘桂五,被张学良单独召见,面授捉蒋机宜。当日下午,张去临潼苦谏蒋介石抗日,刘随行,借机熟悉蒋住所环境。当晚,张又单独与刘商谈,告知他已决定由第一○五师第二旅旅长唐君尧指挥卫队一营(营长王玉瓒)、卫队二营(营长孙铭九)担负捉蒋任务;令他与刚从甘肃固原调回的骑六师师长白凤翔一起参加捉蒋行动。12月12日清晨,在刘等参与指挥下,卫队一营的兵士在骊山山腰的虎斑石夹缝中搜到了惊魂未定的蒋介石,胜利完成了捉蒋任务。刘获得巨额奖金外,并被提升为骑六师少将师长。抗日战争爆发后,骑六师编入东北挺进军序列。出师前,西安的东北同乡会为刘壮行。他表示:“此次奉命出征不成功则成仁,必尽军人天职。”在此期间,他与共产党员邹大鹏、栗又文及进步人士关梦觉等结下深厚的友谊。部队到绥远前线后,在马占山指挥下,与日本侵略军浴血奋战八个多月,不幸于1938年4月22日在百灵庙西南的黄油杆子战斗中负伤殉国。1961年7月,陕西省人民委员会追认刘桂五为革命烈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