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陉县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2023年2月28日 (二) 05:36俺家井陉嘞讨论 | 贡献的版本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华人民共和国 > 河北省 > 石家庄市 > 井陉县
井陉县桃林坪村的国家级非遗“桃林坪花脸社火”表演,2022年2月15日(正月十五)。 新华社发(张晓峰摄)

井陉县汉语拼音:Jǐngxíng Xiàn;英文:Jingxing County),中国河北省石家庄市辖县。位于河北省西陲,太行山东麓,地理坐标为东径113°-114°18′,北纬37°42′-38°13′。东、东南与鹿泉市、元氏县、赞皇县毗连,西、西南与山西省孟县、平定、昔阳三县接壤,北同平山县为邻。总面积1381平方千米。总人口33万人(2012年末)。全县辖10个镇、7个乡。

,井陉(jǐng xíng),山名。太行山的支脉。有要隘名井陉口,又称土门关。秦汉时为军事要地。

  • 邮编:050300 代码:130121 区号:0311

行政区划

  全县辖10个镇、7个乡:微水镇、上安镇、天长镇、秀林镇、南峪镇、威州镇、小作镇、南障城镇、苍岩山镇、测鱼镇、吴家窑乡、北正乡、于家乡、孙庄乡、南陉乡、辛庄乡、南王庄乡。县政府驻微水镇建设南路3号。

历史沿革

文化历史

旧石器时代,冶河下游的东元村就已有古人类生息。

新石器时代,井陉境内测鱼、胡家滩、天长镇一带,已有人类原始居民聚居。

相传,陶唐时,井陉为冀地。虞舜分冀为幽、并,井陉为并州地。

三代时,井陉为冀州地。

春秋时,属鲜虞国。周敬王三十一年(前489年),晋灭鲜虞,井陉属晋。

战国时,威烈王十二年(前414年),鲜虞复国,为“中山国”,井陉属之。赧王二十年(前295年),赵、齐、燕灭中山,井陉属赵国番吾之西塞。

秦时,置井陉县,属恒山郡。

西汉时,改恒山为常山,井陉属冀州常山郡。汉元鼎四年(前113年),井陉析设绵蔓县,与井陉同属真定国。东汉建武十三年(37年),废真定国,并绵蔓县入井陉县,属冀州常山国。

三国时,常山国复为郡,井陉属魏冀州常山郡。

晋时,井陉仍为冀州常山郡。 北魏时,井陉属定州常山郡。北齐时,并石邑(今获鹿)入井陉,归属依旧。

隋开皇三年(583年),废郡,旋即复为恒山郡。隋开皇六年(586年),复置石邑县,井陉、石邑同属恒山郡。隋开皇十六年(596年),于县置井州及苇泽县。隋大业元年(605年),废井州,并苇泽、蒲吾二县入井陉。隋大业八年(612年),井陉属恒山郡。隋大业十三年(617年),置井陉郡,另析苇泽县。

唐武德元年(618年),重立井州。唐武德四年(621年),岳州之房山、蒲吾二县,恒州之鹿泉县属井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恒州之灵寿县属井州。唐贞观元年(627年),废蒲吾、苇泽二县入井陉。唐贞观十七年(643年),井州废,井陉及井州之房山、蒲吾、鹿泉三县皆属恒州。唐元和十五年(820年),改恒州为镇州,井陉属河北道镇州。

五代时,井陉仍属河北道镇州。

北宋时,改镇州为真定府,井陉属之。宋熙宁六年(1073年),井陉并入获鹿、平山两县。宋熙宁八年(1075年),复置井陉县,属真定府。

金天会七年(1129年),以井陉县升,置陉山郡军,后为威州刺郡,辖县井陉,属河北西路。

元太宗六年(1234年),威州属邢洺路。元定宗二年(1247年),洺水县隶威州。元宪宗二年(1252年),洺水县为威州治所,井陉隶广平路威州。元天历三年(1330年),井陉隶中书省广平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井陉隶京师真定府。

清时,井陉隶直隶省真定府。清雍正元年(1723年),改真定为正定。

民国元年(1912年),井陉隶直隶省正定府。民国二年(1913年),井陉隶直隶省范阳道。民国三年(1914年),改范阳为保定,井陉隶保定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6月,改直隶省为河北省,井陉为河北省属县。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初,井陉为河北省第12督察区属县。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0月,井陉以铁路为界分设路南、路北;同年11月,八路军创立太行抗日革命根据地和晋察冀抗日革命根据地。井陉路北和路南抗日县所辖之地分别于井陉二根据地之北部和西南部,铁路沿线两旁10里左右为日伪统治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井陉路北隶冀西公署,井陉路南隶太行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井陉路北隶冀西区三专区(第四军分区)。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上半年,井陉路北改隶第五专区(第四军分区)。下半年,第五专区设建屏县(属晋察冀区),将正太铁路以北、滹沱河以南、京汉铁路以西、井陉冶河以东地区设为屏障县。石太路以北43村属建屏县;同年3月,冀南、太行、太岳联合办事处成立,井陉路南隶太行区冀南专署;同年10月,路南、路北合并,井陉隶晋察冀边区冀西区第五专区。民国三十年(1941年)1月,井陉属北岳区五专区(第4军分区),统归晋察冀边区领导;同年7月,井陉又分为路南、路北两县。井陉路南复隶太行行政区冀南专属;同年9月,井陉路南隶太行区第一专区。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月,撤销井陉县所属的获鹿县南区,在井陉县长峪村成立元井获区,其中井陉的长峪等6个村隶元井获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6月,井陉路北属北岳区四专区;同年7月,井陉路北改属冀晋区第四专区。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7月,井陉路南为第一专区丙等县;同年9月,晋察冀中央局建立,冀晋、冀察两区改由中央局领导,井陉路北仍属冀晋区第四专区;同年10月,太行区设6个专区,井陉路南仍属第一专区;同年11月,撤销建屏县,岳家庄等8个村回归并陉县;同年,元井获区撤销,长峪等6个村回归井陉。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4月,冀晋区改划为3个专区,井陉路北隶冀晋行政公署第三专区;同年6月,太行区将6个专区合并为4个专区,井陉路南改隶太行区第一专区。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太行区改为5个专区,井陉路南仍隶太行区第一专区;同年6月,冀晋、冀察两区重新规划,井陉路北隶冀晋第四专区;同年12月,井陉路北隶晋察冀北岳区。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3月,井陉路南、路北合并,隶晋察冀北岳行政公署第4专区;同年5月,井陉隶华北政府北岳区。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1月,井陉属华北政府建屏专区;同年8月,河北省政府成立,井陉隶河北省石家庄专区。

1950年3月,井陉煤矿及周围40个行政村从井陉县析出,设置井陉矿区,同时井陉县由9区调整为7区。半年后,第七区并入第五区。

1958年5月,井陉县与矿区合并;同年11月,井陉、获鹿合并称井陉县;同年12月,井陉、获鹿分立为井陉区、获鹿区,属石家庄市。

1960年3月,井陉、获鹿二区合并为井陉县,隶石家庄专区;同年5月,矿区从井陉县分出,与井陉矿务局合并,成立井陉煤矿公社,属石家庄市;同年6月,获鹿从井陉析出单设获鹿县,为石家庄市桥西区所辖。

1961年,获鹿再次并入井陉县。

1962年,复分为井陉、获鹿二县。

1978年,石家庄市改为省辖市,井陉隶石家庄地区。

1984年,井陉改属石家庄市。

1989年,撤销井陉矿区,划归井陉县。

1990年,矿区恢复原体制运行,隶石家庄市。

建制历史

  井陉以地形而得名,四面高,中央低,“如井之深,如灶之陉,故曰井陉”。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井陉县。隋开皇十六年(公元596年)于县置井州及苇泽县。大业初,废井州,并苇泽县、蒲吾县入井陉县;大业十三年(617年)于县置井陉郡。唐武德元年(618年)于县置井州,辖井陉县、苇泽县;贞观初并苇泽县入井陉县;贞观十七年(643年)废井州。金代井陉升威州。元宪宗二年(1252年)县治所迁至开长镇。

  1949年8月,井陉县划属河北省石家庄专区。1958年12月20日撤销井陉县,并入石家庄市。1960年6月26日,析石家庄市井陉、获鹿两区,复置井陉县,属石家庄市。1961年5月23日改属石家庄专区(1970年改称石家庄地区)。1962年3月27日,析井陉县复置获鹿县。1983年11月15日,井陉县划归石家庄市。

  1990年,井陉县辖10个镇、11个乡,318个行政村。

  1996年,井陉县面积1318平方千米,人口约32万人。辖10个镇、7个乡:微水镇、上安镇、天长镇、秀林镇、南峪镇、威州镇、小作镇、苍岩山镇、测鱼镇、南障城镇、吴家窑乡、北正乡、于家乡、孙庄乡、南陉乡、辛庄乡、南王庄乡。县政府驻微水镇。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井陉县常住总人口328549人,其中:微水镇60624人,上安镇24393人,天长镇43585人,秀林镇27043人,南峪镇15092人,威州镇26924人,小作镇19151人,南障城镇11744人,苍岩山镇9414人,测鱼镇14564人,吴家窑乡13213人,北正乡12027人,于家乡7270人,孙庄乡15687人,南陉乡7869人,辛庄乡10015人,南王庄乡9934人。

  2002年,井陉县面积1383平方千米,人口约32.6万人。辖10个镇、7个乡:微水镇、上安镇、天长镇、秀林镇、南峪镇、威州镇、小作镇、南障城镇、苍岩山镇、测鱼镇、吴家窑乡、北正乡、于家乡、孙庄乡、南陉乡、辛庄乡、南王庄乡。共有4个社区、318个行政村。县政府驻微水镇建设南路3号。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井陉县常住总人口309882人,其中:微水镇64722人,上安镇24397人,天长镇38656人,秀林镇25535人,南峪镇13741人,威州镇25830人,小作镇18338人,南障城镇8707人,苍岩山镇6908人,测鱼镇13161人,吴家窑乡12824人,北正乡10680人,于家乡6005人,孙庄乡16285人,南陉乡6263人,辛庄乡8786人,南王庄乡9044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井陉县,地处河北省西部,太行山东麓,东部和东南部与鹿泉市、元氏县、赞皇县相连,西部、西南部与山西省盂县、平定县、昔阳县接壤,北部与平山县为邻,介于北纬37°42′~38°13′,东经113°48′~114°18′之间。县界总长380千米,县域总面积1381平方千米。县城驻地微水镇东距省会石家庄市40干米,东北距首都北京350千米。

地质特征

地质运动 井陉县境内地质随地壳运动发生演变。在上元古代以前,主要经历了距今约24~26亿年的阜平运动、距今约20亿年的五台运动和距今约17亿年的吕梁运动,使全境古老地质普遍遭受褶皱变质,并有花岗岩侵入和玄武喷发,使井陉地质进入古生代,基底岩层得以形成。之后,在中生代三叠纪经过燕山运行和新生代第三纪经过喜马拉雅山运动,井陉盆地得以形成。 地层 井陉县境内地层出露比较齐全,岩性及分布比较清晰,由老至新排列有序:太古界地层、下元古界地层、上元古界震旦系地层、古生界寒武系地层、古生界奥陶系地层、古生界石炭纪地层、二叠纪地层、新生代第四纪地层。震旦系分布于县域西部、南部低山区;寒武系分布于东南部、西部;奥陶系主要分布于县域中部及沿河两岸;石炭纪主要分布于天长镇及矿区范围。 地质构造 井陉盆地为一向斜盆地,其基地构造以褶皱为主,盖层构造以断裂为主。

地形地貌

井陉县地表基本形态为盆地,四面环山,中间陷落,地势自南向北,自西向东倾斜,最高峰县境南端玉笔垴海拔1273米,最低处县境北端洛阳滩海拔150米,高差1123米,地貌主要由不同山地地貌与河谷地貌组成。

县境内山地地貌有中山、低山、丘陵。中山海拔高程多在1000米上下,有28座山峰超出1000米,其间大部海拔600至800米,主要分布在县境东南部和西部,许多地方中山与低山丘陵相间分布,其岩性以石灰岩中山和石英砂岩中山为主。低山地貌分布较广,海拔高程在500~100米之间,其岩性多样,主要呈现石灰岩低山地貌、花岗岩低山地貌与变质岩低山地貌等。丘陵地貌较为发育,各地可见。海拔多在300~500米之间,相对高度50~200米。按其岩性划分,有石灰岩丘陵、砂页岩丘陵、喷出岩丘陵、花岗岩丘陵、变质岩丘陵和黄土丘陵等。

县境内河谷地貌有峡谷、宽谷。峡谷分布在各条河流的峡窄河段,峡宽30~100米。宽谷位于各河段开阔处,谷宽200~500米,有的谷段宽度超过1000~2000米。

文化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

图集

井陉县吕家村,2022年4月22日。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演员在井陉县吕家村排练拉花,2022年4月22日。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井陉县金良河沿岸景色,2022年11月19日。新华社记者 骆学峰 摄


一群黑鹳在河北省井陉县境内的绵蔓河觅食,2022年12月22日。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一群黑鹳在河北省井陉县境内的绵蔓河觅食,2022年12月22日。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三只黑鹳在河北省井陉县境内的绵蔓河休息,2022年12月22日。新华社记者 杨世尧 摄

井陉档案pict.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