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寒食》视频解说

添加3,889字节2023年3月28日 (二) 09:51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文件: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诗.jpg|center|thumb|400px|春城无处不飞花<br>寒食东风御柳斜<br>[[文件:寒食-韩翃-诗.jpg|center|thumb|400px|春城无处不飞花<br>寒食东风御柳斜(古音念xiá)<br>[[文件:寒食-韩翃-题图.jpg|center|thumb|400px|这是[[唐代诗人]][[韩翃]]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唐诗三百首]]》和《[[千家诗]]》皆收录此诗。]][[文件:登鹳雀楼10.jpg|center|thumb|400px|(标题)  写作背景]][[文件:登鹳雀楼10.jpg|center|thumb|400px|寒食,是古代的一个传统节日,相传起源于晋文公为纪念介子推在焚山时抱木而死,因而禁火。一般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清明节]]前两天。<br><br>古人很重视这个节日,按风俗家家禁火,只吃冷食(现成食物),故名寒食。<br><br>[[唐朝]]有制度,到清明这天,皇帝宣旨取榆柳之火赏赐近臣,以示皇恩。这仪式用意有二:一是标志着寒食节已结束,可以用火了;二是藉此给臣子官吏们提个醒,让大家向有功也不受禄的[[介子推]]学习,勤政为民。<br><br>中唐以后,几任昏君都宠幸宦官,以致他们的权势很大,败坏朝政,排斥朝官,正直人士对此都极为愤慨。有人认为此诗正是因此而发。]][[文件:登鹳雀楼10.jpg|center|thumb|400px|(标题)  逐句释义]][[文件:登鹳雀楼10.jpg|center|thumb|400px|'''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br><br>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花飘飞,寒食节春风吹拂着皇城中的柳树。<br><br>春城:指暮春时的长安城。<br>东风:指春风。<br>御柳:皇帝御花园里的柳树;皇城中的柳树。<br>斜:古音念xiá。<br><br><br>'''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br><br>傍晚时分,汉宫传送蜡烛(赏赐王侯近臣),袅袅的轻烟飘散到五侯家中。<br><br>汉宫:这里指唐朝皇官。<br>传蜡烛:寒食节普天下禁火,但权贵宠臣可得到皇帝恩的燃烛。<br>五侯:泛指皇帝近幸之臣。此诗作于天宝年中,其时扬氏擅宠,国忠、铦与秦、虢、韩三姨号为五家,豪贵荣盛,莫之能比,故借汉王氏五侯喻之。]][[文件:登鹳雀楼10.jpg|center|thumb|400px|(标题)  作品赏析]][[文件:登鹳雀楼10.jpg|center|thumb|400px|这首诗描绘的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寒食节景象,并无一字涉及评议。全诗不过是用白描手法写实,刻画皇室的气派,充溢着对皇都春色的陶醉和对盛世承平的歌咏。<br><br><br>有人认为这是一首讽刺诗,意在借古讽今。通过刻画“汉宫传蜡烛”这件事情,对皇帝厚待亲信宦官,宦官得宠专权的腐败现象进行讽刺。寒食禁火,但权贵大臣们却可以破例地点蜡烛。<br><br><br>但是,最高统治者,比如唐德宗,到一般朝士,都很喜欢这首诗,因此,很难说作者本意中含有讥刺。据孟棨《本事诗》记载:唐德宗时制诰缺乏人才,中书省提名请求御批,德宗批复说:“与韩翃”,当时有两个韩翃,于是中书省以两人的名字同时进呈。德宗便亲书“春城无处不飞花”全诗,并批道“与此韩翃”,成为一时佳话,流传天下。]][[文件:登鹳雀楼10.jpg|center|thumb|400px|(标题)  作者简介]][[文件:登鹳雀楼10.jpg|center|thumb|400px|韩翃,唐朝诗人。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年)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所赏识,担任驾部郎中、制诰(为皇帝起草所下文告和命令),最终官至中书舍人。<br><br><br>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为诗兴致繁富,一篇一咏,朝野珍之,集五卷。有《韩君平诗集》。《全唐诗》编其诗三卷,收录其诗作166首。 ]]
51,095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