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改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视频解说

添加5,621字节2023年3月27日 (一) 01:29
以下行是添加(+)和删除(-)的内容:
[[文件: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题图.jpg|center|thumb|400px|(封面)]][[文件: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诗.jpg|center|thumb|400px|两个黄鹂鸣翠柳<br>一行白鹭上青天<br>窗含西岭千秋雪<br>门泊东吴万里船]][[文件: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题图.jpg|center|thumb|400px|这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大约作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春。《千家诗》收录此诗。 ]][[文件:登鹳雀楼10.jpg|center|thumb|400px|(标题)  写作背景]][[文件:登鹳雀楼10.jpg|center|thumb|400px|唐肃宗宝应元年(762年),成都尹严武入朝,蜀中发生动乱,杜甫前往梓州(治今四川三台县)避乱。次年“安史之乱”平定,再过一年,严武回到成都再次镇蜀。杜甫得知这位故人再度执政成都的消息,也跟着回到成都草堂(就是今天的杜甫草堂)。这时,杜甫的心情特别舒畅,面对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情不自禁,欣然命笔,写下了这首即景小诗。 ]][[文件:登鹳雀楼10.jpg|center|thumb|400px|(标题)  逐句释义]][[文件:登鹳雀楼10.jpg|center|thumb|400px|'''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br><br>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间鸣叫,一行白鹭向湛蓝的高空里飞翔。<br><br>黄鹂:鸟,身体黄色,局部间有黑色,嘴红色或黄色,叫的声音很好听。也叫鸧鹒或黄莺。<br>白鹭:鹭的一种,羽毛白色,腿很长,能涉水捕食鱼、虾等。<br><br><br>'''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br><br>从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门口停泊着万里之外东吴驶来的船只。<br><br>窗含:由窗往外望西岭,好似嵌在窗框中,故曰窗含。<br>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这是想象之词。<br>东吴:三国时吴国。指长江下游的江苏一带。成都水路通长江,故有东吴万里船。 ]][[文件:登鹳雀楼10.jpg|center|thumb|400px|(标题)  作品赏析]][[文件:登鹳雀楼10.jpg|center|thumb|400px|这首诗是杜甫住在成都浣花溪草堂时写的,描写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天景色。<br><br><br>前两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是一组对仗句。<br><br>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br><br>次句写白鹭向蓝天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br><br>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br><br><br>后二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也是对仗句。<br><br>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岭雪山。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近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作者的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br><br>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不能畅行,何况来自于“万里”之外的“东吴”啊。这说明,战乱平定,交通已恢复,才能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br><br>“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说时间之久。<br><br>四句诗,一句一景,描绘出四幅图景,分开来如四扇条屏,合在一起又组成一幅生动优美的风景画。 ]][[文件:登鹳雀楼10.jpg|center|thumb|400px|(标题)  作者简介]][[文件:登鹳雀楼10.jpg|center|thumb|400px|杜甫(712~770年),唐朝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湖北襄阳),出生于河南巩县,是西晋名臣杜预的后裔,祖父为唐初诗人杜审言。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后世称“杜少陵”;因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杜工部”。<br><br><br>杜甫一生坎坷。青少年时期因家庭环境优越,因此过着较为安定富足的生活。天宝十一年,杜甫向朝廷献赋三篇,得到一个管理兵器的小官吏。“安史之乱”爆发后,他被叛军俘获困居长安。肃宗移居凤翔后,杜甫从长安偷越战区奔赴凤翔,谒见肃宗,被授左拾遗。后因朝廷大臣派系斗争株连于杜甫,他被贬为华州(治今陕西华县)司功参军。<br><br><br>乾元二年秋,杜甫弃官流亡,在成都居住四五年,又漂泊到夔州(在今奉节县东白帝城)。大历三年(768年),杜甫出川到达湖北,后流亡于湖南长沙、岳阳、衡阳一带。大历五年(770年)冬,贫病交加,逝世于湘江上的舟船中,年仅59岁。 <br><br><br>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对后世影响深远。《全唐诗》编其诗十九卷。]]----
51,095
个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