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弌) 【异体 古文】

拼音:  部首:  总笔画:1  部外笔画:0  结构:独体字  五笔:GGLL  倉頡:M  常用字 

基本释义:

  1. 数目字。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对应于阿拉伯数字“1”)。<注> 汉语数目字大写对照:)、)、)、)、)、)、)、)、)、);)、)、亿
  2. 纯,专一:一心一意丨用心一世丨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一定] ①特定:一定的程序。②相当的:取得一定的成绩。③<副词> 必定:一定按期完成任务。
  3. 满,全:一屋子人丨(人的)一生丨一路平安。
  4. 相同:一样丨颜色不一丨表里如一丨大小不一。
  5. 另外的;又:蝉一名知了丨马铃薯一名土豆丨番茄一名西红柿。
  6. 放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示稍微,轻微;或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走一走丨看一看丨摸一摸丨算一算丨试一试。
  7. 跟“就”呼应,成为“一……就……”结构。①表示两事时间紧接:天一亮他就起床了。②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看就会丨一听就懂。③表示每逢:一到春节,中国人最忙的事就是拜年丨一想起大家的期望,就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
  8. <助词> 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表示程度深:一至于此!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便捷查询:

: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对应于阿拉伯数字“1”。图为第四套人民币壹元币。
: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对应于阿拉伯数字“1”
”字书法
作者:王羲之
”字书法
作者:米芾

  ()   

  1. 数目字。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对应于阿拉伯数字“1”)。<注> 汉语数目字大写对照:)、)、)、)、)、)、)、)、)、);)、)、亿
  2. 表示同一:这是一回事丨我们是一家人。
  3. 表示统一:一统天下(统一全国)。<例证> 六王毕,四海一(唐·杜牧《阿房宫赋》)
  4. 表示相同:一样丨颜色不一丨表里如一丨一视同仁。
  5. 表示整个;全;始终:一向丨人的一生丨一路平安。
  6. 表示专一:一心一意丨用心一世。
  7. 纯一不杂:一抹黑(形容一团漆黑)。
  8. 每;各:一桌十人丨一日三餐。
  9. 另;又:蝉一名知了丨马铃薯一名土豆丨蟋蟀一名促织。
  10. 独:一目(独眼)丨一尊(独尊)。
  11. 或者:一胜一负。
  12. 初次:一见如故丨一回生(初见陌生)。
  13. 放在重叠动词的中间,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走一走丨看一看丨算一算丨试一试。
  14. 跟“就”呼应,成为“一……就……”结构,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看就会丨一听就懂。
  15. 乃;竞:一至于此。
  16. 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
  17. <助词> 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表示程度深:一至于此!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注> “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
  18. 旧时乐谱记音符号之一,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注> [工尺] gōngchě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各个音的总称,也是乐谱上各个记音符号的总称。 符号各个时代不同,现在通用的是:。工尺谱是汉字文化圈特有的记谱法,源自中国唐朝时期,后传至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琉球等使用汉字的地区,属于文字谱的一种。在古代流传甚广,但是今天只有传统戏曲的伶人和学习者还会使用工尺谱来演唱或记谱。


康熙字典 释义

  • 集别:子集上
  • 部首:一部
  • 释义
    • 〔古文〕《唐韻》《韻會》於悉切《集韻》《正韻》益悉切,𠀤漪入聲。《說文》惟初大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廣韻》數之始也,物之極也。《易·繫辭》天一地二。《老子·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
    • 又《廣韻》同也。《禮·樂記》禮樂𠛬政,其極一也。《史記·儒林傳》韓生推詩之意,而爲內外傳數萬言,其語頗與齊魯閒殊,然其歸一也。
    • 又少也。《顏延之·庭誥文》選書務一不尚煩密。《何承天·答顏永嘉書》竊願吾子舍兼而遵一也。
    • 又《增韻》純也。《易·繫辭》天下之動貞夫一。《老子·道德經》天得一以淸,地得一以寧,神得一以靈,谷得一以盈,萬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爲天下正。
    • 又均也。《唐書·薛平傳》兵鎧完礪,徭賦均一。
    • 又誠也。《中庸》所以行之者,一也。
    • 又正一。《唐書·司馬承楨傳》得陶隱居正一法,逮四世矣。
    • 又一一。《韓非子·內儲篇》南郭處士請爲齊宣王吹竽。宣王悅之,廩食以數百人。湣王立,好一一聽之,處士逃。《韓愈詩》一一欲誰憐。《蘇軾詩》好語似珠穿一一。
    • 又《星經》天一星,在紫微宮門外。太一星,在天一南半度。
    • 又太一,山名,卽終南山。一名太乙。
    • 又三一。《前漢·郊祀志》以太牢祀三一。《註》天一,地一,泰一。泰一者,天地未分元氣也。
    • 又尺一,詔版也。《後漢·𨻰蕃傳》尺一選舉。《註》版長尺一,以寫詔書。
    • 又百一,詩篇名,魏應璩著。
    • 又姓,明一炫宗。
    • 又三字姓。北魏有一那婁氏,後改婁氏。
    • 又一二三作壹貳叄。《大學》壹是皆以修身爲本。《史記·禮書》總一海內。《前漢·霍光傳》作總壹。《六書故》今惟財用出納之簿書,用壹貳叄以防姦易。
    • 又《韻補》叶於利切,音懿。《左思·吳都賦》藿蒳豆蔲,薑彙非一。江蘺之屬,海苔之類。
    • 又叶弦雞切,音兮。《參同契》白者金精,黑者水基。水者道樞,其數名一。


说文解字 释义

  • 卷别:卷一
  • 部首:一部
  • 释义
    • 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凡一之属皆从一。,古文一。于悉切
  • 说文解字注
    • (一) 惟初大極。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萬物。漢書曰。元元本本。數始於一。凡一之屬皆从一。一之形。於六書爲指事。凡云凡某之屬皆从某者、自序所謂分別部居、不相襍廁也。爾雅、方言所以發明轉注假借。倉頡、訓纂、?熹及凡將、急就、元尚、飛龍、聖皇諸篇。僅以四言七言成文。皆不言字形原委。以字形爲書。俾學者因形以考音與義。實始於許。功莫大焉。於悉切。古音第十二部。〇凡注言一部、二部、以至十七部者。謂古韵也。玉裁作六書音均表。識古韵凡十七部。自倉頡造字時至唐虞三代秦漢、以及許叔重造說文曰某聲、曰讀若某者。皆條理合一不紊。故旣用徐鉉切音矣。而又某字志之曰古音第幾部。又恐學者未見六書音均之書。不知其所謂。乃於說文十五篇之後。附六書音均表五篇。俾形聲相表裏。因耑推究。於古形、古音、古義可互求焉。
    • () 古文一。凡言古文者。謂倉頡所作古文也。此書法後王、尊漢制。以小篆爲質。而兼錄古文、籒文。所謂今敘篆文、合以古、籒也。小篆之於古、籒。或仍之。或省改之。仍者十之八九。省改者十之一二而已。仍則小篆皆古、籒也。故不更出古、籒。省改則古、籒非小篆也。故更出之。一二三之本古文明矣。何以更出弌弍弎也。葢所謂卽古文而異者。當謂之古文奇字。


词语

常用词语

非常用词语:

综合:


成语



百科条目


汉语拼音音节索引  部首检字表  笔画检字表:1-8画9-13画14-16画17-48画  常用字表  通用字表  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表二级字表三级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