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运动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二九运动汉语拼音:Yierjiu Yundong),1935年12月9日在北平(今北京)爆发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抗日救亡运动。12月9日晨,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东北大学、北平第一女子中学、北师大女附中等大中学校学生在中共中央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号召下,冲破军警阻拦,结队前往行政院驻平办事处所在地中南海吁请办事处长官何 应钦宣布抗日,一二九运动爆发。上午10时半,除清华、燕京等城外各校学生因军警关闭城门受阻于西直门外,以东北大学为首的城内各校学生一二千人汇集新华门前,要求面见何应钦,并提出反对“华北防共自治运动”等6项要求。何避而不见,学生们遂愤而改请愿为示威游行,高呼口号,向天安门进发。途中,辅仁大学等校学生纷纷加入游行,队伍增至二三千人。在王府井南口,学生们再次遭到军警袭击,不少学生受伤、被捕。为抗议当局的镇压,各校学生自10日起实行总罢课。12月14日,北平报纸登出南京国民政府向日妥协而批准的冀察政务委员会将于16日成立的消息。市学联决议是日发动更大规模的游行示威 。16日上午11时左右,城内万余学生齐集天桥广场举行市民大会,通过反对冀察政务委员会、收复东北失地、争取抗日和爱国自由等8项决议案。随后,学生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等口号,整队向前门进发。由于城门关闭,在前门外再次召开市民大会,通过反对中国人打中国人等9项决议案 ,并在宣武门一带为进内城与军警展开搏斗。是日总计被捕学生二三十人,受伤近400人。北平学生的爱国行动,得到全国各界和海外侨胞的广泛响应和支持,掀起了中国革命运动的新高潮。北平学联为击破南京政府拉拢学生“赴京聆训”等阴谋,决议组织学生到农村去扩大宣传。1936年1月初,平津学联联合组成“平津学生南下扩大宣传团”,深入平汉铁路沿线的华北农村,宣传抗日救国,并在斗争中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群众性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