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艺社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一八艺社民国时期中国进步的美术团体,中国最早从事创作木刻的社团之一。成立于1929年(即民国十八年,故名一八),开始由国立杭州艺专的学生陈卓坤等组织了一个学术团体,命名为“西湖一八艺社”。早在1928年,文学界即有关于“普罗文学”之争。1930年“左联”在上海成立,要求文艺作品把劳动人民作为历史的主人来描写,要求文艺家去接近劳动大众。这些问题引起了“一八艺社”内部的争论,进而导致改组。陈卓坤、铁耕陈耀唐胡一川姚馥沈福文王肇民汪占非卢鸿基等人为一派。去掉“西湖”二字而称“一八艺社”。 1931年夏,又发展组建了上海的“一八艺社”,使杭州和上海的活动连成一气。

  改组后的“一八艺社”是在左冀革命文艺思想影响下成立的,继而又在党团直接领导下成为“美联”的一个公开活动团体。不论参加成员、或他们的文艺思想和艺术实践都与原来有所不同。许多成员是共青团员。他们积极学习马列主义文艺理论,以鲁迅等人编辑的《科学的艺术论丛书》为基本读物。一边学习革命的文艺理论,一边进行革命美术的创作,举办展览会扩大革命美术的宣传作用。在习作展览会自序中宣布“我们要振起中国艺术的贫困与颓靡,要艺术与人生成为不可互相缺少的联系,……”。在旧中国的美术界,“一八艺社”首先以新的姿态出现,主张艺术为大众服务,摆脱侍奉达官贵人,脱离生活的形式主义。

  “一八艺社”曾直接受到鲁迅先生的支持与培育。中国的新兴木刻运动就是最早从这个团体中发展起来的,为新兴木刻运动作出了开辟性的工作。它一开始就受到鲁迅文艺思想的影响,在技术上则借鉴于鲁迅手编的《艺苑朝华》等画集。1931年8月鲁迅为“一八艺社”等美术青年组织“署期木刻讲习会”传授木刻技法方面的知识。1931年春夏间,“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在上海举行,并成立分社,展出中国公开画展中破天荒第一次出现的战斗的木刻作品,在上海文化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鲁迅亲往参观这次展览,并为展览会特刊写了著名的《一八艺社展览会小引》,指出,中国美术界已经出现了两种对立的美术,新生的革命美术符合时代的要求,必能由弱变强,预言“以清醒的意识和坚强的努力,在榛莽中露现了日见生长的健壮的新芽”,定能战胜那貌似强大,“连骗带吓,令人觉得似乎了不得”的内容空虚的所谓“高级”艺术。这篇文章是在中国现代美术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文献。

  “九一八事变”后,“一八艺社”带动全校同学到外地去宣传抗日,他们到南京去请愿,并围攻、捣毁浙江省教育厅厅长住宅。反动当局惊恐万状,把“一八艺社”看作洪水猛兽,“一八艺社”的许多成员相继被捕、被开除学籍或勒令退学。1931年,“一八艺社”被反动当局强令解散。但无论如何,以“一八艺社”为发端的革命木刻,在鲁迅的创导和培育下,后来形成了著名的全国性的新兴木刻运动。在革命斗争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参见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