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宝桢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丁宝桢(1820-1886),字稚璜。清代贵州平远(今织金)人。咸丰三年(1653年)进士,选庶吉士。母丧居乡期间,变卖家产召募乡兵镇压汉族和苗民起义,授编修。

  咸丰十年(1860年)任湖南岳州知府,次年调任长沙知府。同治二年(1863年)擢山东按察使,奉僧格林沁命带兵镇压宋景诗黑旗军起义,因“擅议招抚”,被革职留任。次年,迁山东布政使。同治四年,因僧格林沁率军镇压捻军殁于山东曹州(今菏泽)一事,遭追究,得旨留任。同治六年(1867年),由阎敬铭举荐,升任山东巡抚。与淮军李鸿章合力“围剿”入鲁东路捻军。次年,西路捻军向定州进军,近畿震恐,丁宝桢率兵驰援,保护了京城安全,皇帝益器重之,数次降敕褒嘉,加太子少保衔。

  同治八年(1869年)秋,慈禧太后宠幸的太监安德海出京南下采办途经山东,一路大肆张扬,招纳权贿,无人敢触之。至泰安时,丁宝桢以太监出都门违犯清朝祖制将其抓拿,押至济南正法。此事轰动朝野,颇为人称道。是年,在济南金线泉南倡建尚志书院,招收各府州县儒生来院讲习,兼收愿学天文、地理、算术者。

  同治十年(1871年),黄河于山东郓城侯家林决口,交通阻塞,多数州县被淹。负责治河的大臣建议第二年动工堵筑。丁宝桢力请即时于水涸时动工,并请命亲自督修。同治十一年二月,未及两月工竣,费半而功倍。后黄河又决于石庄户,河水夺溜南趋,山东、江苏、安徽数百里为灾,运河交通废弃,朝廷上下治水之议莫衷一是。同治十三年,丁宝桢毅然奏请督工堵筑,河水专注于大清河入海。时日本构衅,谋以武力侵略中国,丁宝桢密陈海防计策,在烟台、威海、登州(今蓬莱)等处构筑炮台,加强海防建设。

  光绪元年(1875年)十月,奏请在济南北郊新城购买民地,创设山东近代首家官办工业企业——山东机器制造局,制造枪炮弹药,积极参加洋务运动

  光绪二年八月,丁宝桢调任四川总督,整顿吏治,改革都江堰水利设施,创办四川机器局。又改良盐法,岁增帑金百余万。任蜀督十年,励精图治,社会得以安定。光绪十一年(1885年)英国侵占缅甸、侵犯云南和西藏时,丁宝桢加紧筹划西南防务,不久病故。赠太子少保,谥号“文诚”,入祀贤良祠。光绪十三年,归葬于济南华山之阳。一生为政清廉,丧归时,赖僚属集资方成行。以勇于任事、吏治严整闻名于世。著有《丁文诚公奏稿》。

  子五人,其长子丁体常,官至广东布政使;次子丁体勤,任山海关通判。孙丁道津,曾任刑部主事,宣统元年(1909年)以道员衔在济南创设官商合办的山东泺源造纸有限公司,任公司总理;民国元年(1912年)一度出任山东布政使。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