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 (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经典名句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学生经典古诗词》下载,二维码
《学生经典古诗词》公众号,二维码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译文】 (抬头望天)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其他的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小雨来。

【注释】
  七八个星:比喻星星很少,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
  两三点雨:形容小雨。

【出处】 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词,全词: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背景】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宋代词人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西上饶时所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西江月词牌名。黄沙道:从江西上饶县黄沙岭乡黄沙村的茅店到大屋村的黄沙岭之间约20公里的乡村道路,南宋时是一条直通上饶古城的比较繁华的官道,东到上饶,西通江西铅山县

【赏析】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一首描写作者夜晚在乡村中行路所见到的景物,吟咏田园风光的词。此词着意描写黄沙岭的夜景: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情景交融,优美如画,恬静自然,生动逼真,是宋词中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佳作。

  头两句“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极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了。“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喜鹊对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月上时分,它们常会被月光惊起,乱飞乱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喜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苏轼《杭州牡丹》有“月明惊鹊未安枝”。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路旁的稻田里,稻花飘香,预告着又一个丰年的到来。田里的青蛙也耐不住寂寞,阵阵叫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在作者的感觉里,俨然听到群蛙在稻田中齐声喧嚷,争说丰年。先出“说”的内容,再补“声”的来源。以蛙声说丰年,是词人的创造。而说丰年的主体,不是人们常用的鹊声,而是那一片蛙声,这正是词人匠心独到之处,令人称奇。

  以上四句(上阕)纯然是抒写当时当地的夏夜山道的景物和作者的感受,然而其核心却是表现丰收年景的夏夜。因此,与其说这是夏景,还不如说是眼前夏景将给人们带来的幸福。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月光下,嗅着稻花的香味,听着蝉鸣蛙叫,轻松愉快的继续信步前行。抬头望空,“七八个星”挂在天边,稀稀落落,原来星星们都叫乌云给遮挡住了。突然,山前下起“两三点雨”(小雨)来。在这里,“星”是寥落的疏星,“雨”是轻微的小雨,这些都与上阕的清幽夜色、恬静气氛和朴野成趣的乡土气息相吻合。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迈过“山前”,过了一座溪桥,就在土地庙旁的树林外,一座“旧时茅店”出现在作者眼前。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作者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令人玩味无穷。前六句都在写景物,只有这最后两句才见出有人在夜行。这两句对全首便起了返照的作用,因此每句都是在写夜行了。先藏锋不露,到最后才一针见血,收尾便有画龙点睛之妙。

  从表面上看,这首词的题材内容不过是一些看来极其平凡的景物,语言没有任何雕饰,没有用一个典故,层次安排也完全是听其自然,平平淡淡。然而,正是在看似平淡之中,却有着词人潜心的构思,淳厚的感情。


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