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宁东山羊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万宁东山羊

万宁东山羊海南省万宁市特产,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2018年2月1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正式批准对“万宁东山羊”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自宋朝以来就已享有盛名,并曾被列为“贡品”。

东山羊的食法多样,有红焖、清汤、椰汁、干煸及火锅涮等多种吃法,每种吃法都有各自的特色,为海南四大名菜之一。

东山羊体型中等,躯体匀称,头部大小适中,耳小而直立,角呈外八字,面平额小而稍凸,颈部细长,眼睛有神,反应灵敏,背部平直,胸深宽,腰紧凑,四肢结实,腿部肌肉发达,蹄质坚实,毛色纯黑油亮,无杂色。东山羊鲜肉肉质鲜红有光泽,致密有弹性,皮薄呈灰白色,脂肪呈淡黄色,具有新鲜羊肉固有的气味,无异味。经传统方法烹饪后,肉嫩汤白,肥而不腻,味香且无膻味。

万宁市地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温差小、积温高。年平均气温24℃,最冷月平均气温18.7℃,最热月平均28.5℃,适宜东山羊生长。

产品特点

品质特性

东山羊体型中等,躯体匀称,头部大小适中,耳小而直立,角呈外八字,面平额小而稍凸,颈部细长,眼睛有神,反应灵敏,背部平直,胸深宽,腰紧凑,四肢结实,腿部肌肉发达,蹄质坚实,毛色纯黑油亮,无杂色。

万宁东山羊
万宁东山羊

东山羊鲜肉肉质鲜红有光泽,致密有弹性,皮薄呈灰白色,脂肪呈淡黄色,具有新鲜羊肉固有的气味,无异味。经传统方法烹饪后,肉嫩汤白,肥而不腻,味香且无膻味。

营养价值

经检测,万宁东山羊水分含量为72-76.0%,蛋白质含量为17.0-20%,脂肪含量为0.6-6.0%,酸碱度为5.0-6.0,呈味氨基酸中的谷氨酸含量为3.12-3.18%,天冬氨酸含量为1.95-2.11%,苯丙氨酸含量为0.79-0.89%,丙氨酸含量为1.22-1.30%,甘氨酸含量为0.81-0.91%,酪氨酸含量为0.72-0.76%以及微量元素钙含量为35.6-36.5毫克/千克,铁含量为8.39-9.61毫克/千克,锌含量为21.7-47.9毫克/千克,硒含量为0.0576-0.08毫克/千克,磷含量为180-192毫克/100克 。

万宁东山羊
万宁东山羊
万宁东山羊(产地环境)

产地环境

万宁市位于海南岛的东南部。东边碧海蓝天、西边青山绿水,形成了天然的空气净化屏障和防疫屏障,属于我国独特无污染的优质生态区和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

万宁市地属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温差小、积温高。年平均气温24℃,最冷月平均气温18.7℃,最热月平均28.5℃;全年无霜冻,气候宜人;年平均降雨量2400毫米左右,雨量充沛;日照长,年日照时数平均在1800小时以上。

万宁市地势西高东低。西部、西南及西北部峰峦起伏、连绵不断,海拔在500-1200米之间;东部则为丘陵及地势低平的沿海平原。万宁地表水质良好,绝大部分土壤呈现弱酸性,适宜地域植被生长,且种类繁多,生长迅速,是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的原生地之一。在多种植物资源之中,有各种适宜山羊食用的药用植物、乔灌木植物,特别是东山羊喜爱吃的鹧鸪茶以及加墨刺、猪肚刺、红叶刺等藤科植物。

历史人文

《海南之最》等书籍称,东山羊饲养繁殖始于明代,饮崖间泉水,息于岩峒中。更多的近现代版书籍称,东山羊自宋朝以来就享有盛名。还有书籍称,早在唐代,岭上就有百姓饲养羊群。

清道光年间(1821-1850年),《琼州府志》记载:“瓮(壅)羊是以小羊为栏棚畜之,足不履地,采草木叶以饲之,肥而多脂,味极美”。

民国十九年(1930年),出版的《海南岛志》记载:“羊以黑褐二色为多,皆饲作肉食,无为毛用者”。

1962年,田汉尝了东山羊后赋诗:“琼州多胜地,此岭独岿然。羊肥爱芝草,茶好伴名泉”。

1936年12月,宋子文省亲文昌,在海口琼南酒店的宴席上有东山羊作为八道主菜之一。后来,便有传说称他在民国时期经常派员来琼押运东山羊等美食特产送到南京总统府,也有说是蒋介石每年派员,还将东山羊列入总统府膳单。

2001年,东山羊曾进入人民大会堂成为国宴。

2009年,海南东山羊被海南省农业厅列入第一批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名录。

2017年,万宁市东山羊生产规模为7.77万只,年总产量0.19万吨。

万宁东山羊(食谱)
万宁东山羊(食谱)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万宁东山羊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万宁市所辖万城镇、龙滚镇、山根镇、和乐镇、后安镇、大茂镇、东澳镇、礼纪镇、长丰镇、北大镇、南桥镇、三更罗镇共计12个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00′-110°34′,北纬18°35′-19°06′。

质量技术要求

特定生产方式

东山羊的饲养一般分放牧和舍饲两种,主要饲养管理技术如下:

3.1 场地选择 羊场应选择地势较高、座北朝南、干燥的土坡上,排水条件良好,利于防疫的地方,在丘陵地带建场应选择阳坡,坡度不宜超过20度。羊场土质最好是沙质壤土,地下水水质应符合NY 5027-2008 无公害食品 畜禽饮用水水质的规定,羊场分为办公、生活、生产和粪污处理四个功能区。同时,生产区内污道与净道分开,不互相交叉。规模场四周应建设围墙或围栏,各区功能界限明显,功能区间、羊场周围设绿化隔离带。

3.2 羊舍 放牧饲养一般为单列羊舍,舍饲条件可选择双列羊舍,方向根据地势选择,以南北方向为宜,羊舍为敞开式。羊舍间距5-8米。羊床为漏缝地板,离地面高1.0-1.6米,以方便清理羊粪为宜。羊舍地面为水泥地板,地面坡度2-5%。羊舍左右、后面建排水排污沟,排污沟底坡度大于0.6%。舍饲羊舍前面建有运动场,运动场面积为羊舍的1.5-2.0倍,围墙高1.2米。

3.3 羊场应配备饲料槽、饮水装置、盐筒或添砖、药浴设备、消毒器以及饲料加工等常用设备。

3.4 种羊选择及引进和使用 种羊应选体格大,健康无病,生产性能高,种用价值大,系谱清楚,亲本生长繁育指标良好,具有明显的东山羊体型特征的山羊。种羊从无疫病的地区引进,引进后应在隔离场(区)观察饲养15-30天(天),经检疫合格后,方可转入生产群。配种的同群公母羊不能有近亲关系,种羊适宜初配年龄为:公羊为8-10月龄,母羊为7-8月龄,种羊利用年限为:公羊4-6年,母羊7-8年。

3.5 饲料 放牧饲养以采食野草和野生灌木为主,有条件可补饲一些牧草、秸秆类农副产品,在母羊产羔、饲草缺乏时补饲少量的玉米、豆粕和木薯等精饲料。舍饲饲养主要饲喂人工种植的牧草和秸秆类农副产品,同时补饲配合精料。

3.6 饲养管理

3.6.1 放牧饲养管理

(1)分群 根据放牧地区的植被情况和地理条件合理分群,为便于管理和配种。放牧山羊群体不宜过大,农区一般每群30只以内,牧区和丘陵山岭地带一般60只以内,配种公羊和母羊比例为1:30。放牧饲养的羊群一般各类羊同群混合,有条件者可以按照种羊群和商品羊群将羊分类放牧。

(2)放牧地和放牧时间 放牧地应避免在近期发生过对山羊影响的传染病的疫区和用过农药的牧地,放牧时根据实际情况和羊群的类型及数量对放牧地进行合理的划区轮牧。每个牧区牧养3-6天为宜,每隔30-40天轮回一次。一般以晚出晚归为原则,即早上出牧不宜过早,应待太阳出来,牧地露水散失后才能出牧。雨天不宜放牧,应在舍内割草饲养。放牧东山羊一般采取自然配种,鼓励采取人工辅助方式配种或人工授精方式配种。

(3)配种 放牧东山羊一般采取自然配种,鼓励采取人工辅助方式配种或人工授精方式配种。

(4)种公羊的饲养管理 配种任务较重的公羊收牧后要单独饲养,补饲一定的精料和鲜嫩饲草。

(5)生产母羊的饲养管理 临产母羊和产羔一周内的母羊不放牧,人工割草饲喂。产羔1周后与羔羊一起在羊舍附近放牧,2周后才跟随羊群放牧。体况较差的临产母羊和哺乳期母羊可以每天补饲50-200克的精料。

(6)羔羊的饲养管理 初生羔羊要人工断肚脐,方法是离肚脐2-3厘米处剪断并消毒。羔羊出生后要尽量让其在2-3h(小时)内吃上初乳,如没有母乳或母乳较少,要用保姆羊饲喂,没有保姆羊用羊奶或脱脂牛奶人工哺乳,每天饲喂5-6次,每隔3-5小时一次,夜间可以延长时间,人工哺乳时奶的温度保持在25-30℃。

羔羊20天可以饲喂鲜嫩饲草和日喂50-150克的代乳料。羔羊一般在3月龄或独立采食饲草时断奶,断乳时将母羊隔离3-5天。

非留种公羔羊要手术去势,去势以2-3周龄为宜,避免羔羊断奶期或发病期去势。

3.6.2 舍饲饲养管理

(1)饲喂方法 东山羊上下午各饲喂饲草一次,中间或晚上补饲精料一次。用水盆、水槽和自动饮水器让山羊自由饮水。

(2)种公羊饲养管理 每群5-6只,配种期公羊单独饲养,每只公羊日喂饲草5-6千克,精料250-400克。配种期公羊增加精料量,并添加优质牧草和红萝卜等饲料,精料增减要逐渐变化。要加强运动,每天5小时以上。每配种4天休息1天。

(3)配种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配种期母羊包括刚断奶的母羊和初配母羊。每群 20-25只,每只日喂饲草3-4千克,精料150克。母羊采取自然交配或人工辅助交配,鼓励采取人工授精。配种后17-24天观察母羊是否再次发情,对再次发情母羊应补配。配种期的管理重点是加强抓膘,使母羊发情整齐,受胎率高。

(4)妊娠期母羊的饲养管理 每群 20-25只,每只日喂饲草3-4千克,妊娠前期2个月日喂精料150克,后期3个月日喂精料200克。喂料定时定量,避免山羊受惊应激发生流产。

(5)哺乳母羊的饲养管理 每群 10-15只,每只日喂饲草3-4千克,母羊产后3天内,少喂精料,每天饲喂100克,1周后逐渐过度到日喂精料200-300克。产前或产后母羊注意防止便秘。

(6)羔羊的饲养管理 与放牧羔羊饲养管理相同。

(7)育成羊的饲养管理 4-5月龄的育成羊每群20-25只,每只日饲喂饲草1-1.5千克,精料100克。6-8月龄的育成羊、肉羊和后备母羊每群20-25只,后备公羊每群10-15只,日饲喂饲草2-2.5千克,精料150克。饲养过程中,根据体格和健康情况随时调群,体弱者要单独加强饲养,注意保暖和通风。后备种羊公母要分开饲养。

3.7 疫病防治

3.7.1 环境消毒 每月定期消毒一次,不同种类的消毒液要轮换使用。在羊场、羊舍入口设消毒池并定期更换消毒液。

3.7.2 人员消毒 人员进入生产区,更换工作服、工作鞋、并经紫外线照射消毒方可进场。

3.7.3 羊舍消毒 每月一次带羊对羊舍喷雾消毒。从场外进羊前一周或每批羊只出栏后,要彻底清扫羊舍,采用喷雾、熏蒸等方式进行消毒。

3.7.4 用具消毒 定期对工作服、补料槽、草架、饲料车、料桶等消毒。

3.7.5 免疫接种 羊快疫、羊猝疽、羊肠毒血症和羔羊痢疾三联四防灭活疫苗每年春、秋季各免疫一次;羊痘活疫苗每年春季免疫一次;羊口蹄疫疫苗全群每年春、秋两季各免疫一次。怀孕母羊避免免疫。羔羊1月龄首免【20-30天后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六个月免疫一次。

3.7.6 驱虫 产后5天母羊、2月龄羔羊各驱虫一次,种公羊和育成羊春季和秋季各驱虫一次。

3.7.7 兽药使用 驱虫药、消毒药、治疗药和保健药等兽药使用应符合NY5149-2002 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的规定。屠宰前停药期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3.7.8 疫病控制和扑灭 羊场发生疫病或疑似疫病时,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GB 16548-2006 病害动物和病害动物产品生物安全处理规程有关规定及时处置。对可疑病羊应隔离观察、确诊,对有使用价值的病羊应隔离饲养、治疗,彻底治愈后才能归群。

3.7.9 废弃物处理 对羊场粪便等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污染物排放应符合GB 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

3.7.10 档案管理 羊场应建立完整的档案记录,内容主要包括引种记录、生产记录、生产资料使用记录、免疫记录和销售记录等,记录应准确、完整。档案应保存2年以上。

3.7.11 人员管理 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健康检查,有人畜共患传染病者不得从事饲养工作,场内兽医人员不应对外诊疗动物,配种人员不对外开展羊的配种工作。

3.7.12 活羊运输 商品羊运输前,应经动物防疫监督机构根据16549-1996 畜禽产地检疫规范及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检疫,并出具检疫证明,合格者方可运输。运输车辆在运输前和使用后应用消毒液彻底消毒。运输途中,不应在城镇和集市停留、饮水和饲喂。

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万宁东山羊生产过程质量安全规范执行国家NY5148-2002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149-2002_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 5150-2002 无公害食品 肉羊饲养饲料使用准则以及NY/T5151-2002无公害食品肉羊饲养管理准则。

饲养管理技术执行DB469006/T0015 万宁东山羊饲养管理技术规程。

专用标志使用

该规定地域范围内的万宁东山羊畜产品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需向万宁东山羊养殖协会提出申请,按照相关规范生产和使用标志,统一采用万宁东山羊产品名称和农产品地理标志公共标识相结合的标识标注方法。


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