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清山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中国的世界遗产:三清山
中国的世界遗产:三清山之三清宫

  三清山汉语拼音:Sanqing Shan),位于中国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德兴市交界处,距玉山县城50公里,距上饶市78公里。三清山为怀玉山脉主峰,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峻拔、如三清列坐其巅”而得其名,三峰中以玉京峰为最高,海拔1816.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之一。三清山风景秀美,同时又是道教名山。1988年被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5年被列为国家地质公园,2008年被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11年被列国家AAAAA级旅游区,2012年被列为世界地质公园。2013年,三清山古建筑群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三清山总面积229平方公里,中心景区为71平方公里。山体南北长12.2公里,东西宽6.3公里,平面呈荷叶状,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三清山由于处在造山运动频繁而剧烈的地带,因此断层密布,节理发育,山体不断抬升,又经大自然长期风化侵蚀和重力崩解作用,造化神工形成了奇峰矗天,幽谷千仞的山岳绝景奇观。

  三清山为历代道家修炼场所,自晋朝葛云葛洪来山以后,便渐为信奉道学的名家所向往。最先在三清山修建道观的为唐朝信州太守王鉴的后裔。唐僖宗时(873-888年)信州太守王鉴奉旨抚民,到达三清山北麓,见到此山风光秀丽,景色清幽,卸任后即携家归隐在此。到宋朝时,王鉴后裔王霖捐资兴建道观,三清山成为道家洞天福地。至明景泰年间(1450-1456年),王霖后裔王祜又重建三清宫。从登山处步云桥直至天门三清福地,共兴建宫观、亭阁、石刻、石雕、山门、桥梁等200余处,使道教建筑遍布全山,其规模与气势,可与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媲美。因此,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

基本资料

  • 中文名称:三清山国家公园
  • 英文名称:Mount Sanqingshan National Park
  • 入选时间:2008年
  • 遴选依据:自然遗产(vii)
  • 地理位置:N28 54 57 E118 03 52
  • 遗产编号:1292
  •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三清山国家公园坐落于中国江西省(华中地区东部)东北部怀玉山脉的西面,总面积为22,950公顷。三清山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闻名于世,其中最著名的当属那些密集的奇峰怪石:48座花岗岩峰林和89根花岗石柱,形态各异。怀玉山海拔1,817米,山上的植被和气候条件独特,山中云雾缭绕,云层中会透出明亮的光晕,有时甚至能见到白色的长虹,使得风景千变万化、引人注目,再加上奇特的花岗岩地貌,怀玉山的自然风光显得愈加秀美了。此地区受到炎热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海洋气候的双重影响,在周边的亚热带植被带之上形成了一个孤立的温带森林植被区。同时,三青山的森林、湖泊、喷泉和瀑布也极具特色。其中,有的瀑布甚至高达60米。

概述

  三清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德兴两县交界处,紧靠浙赣铁路干线。古为饶、信、衢三州之会。主峰玉京峰海拔1819.9米,因山有三峰,名为玉京、玉华、玉虚,如三清(即玉清、上清、太清)列坐其巅,故名。三清山南北狭长,约56平方公里,由于长期地貌变化,形成了三清山别具一格的奇峰怪石、急流飞瀑、峡谷幽云等雄伟景观。

  三清山为历代道家修炼场所,自晋朝葛云、葛洪来山以后,便渐为信奉道学的名家所向往。最先在三清山修建道观的为唐朝信州太守王鉴的后裔。唐僖宗时王鉴奉旨抚民,到达三清山北麓,见到此山风光秀丽,景色清幽,卸任后即携家归隐在此。到宋朝时,其后裔王霖捐资兴建道观,成为道家洞天福地。延至明景泰年间,王霖后裔王祜又在三清山大兴土木,重建三清宫。从登山处步云桥直至天门三清福地,共兴建宫观、亭阁、石刻、石雕、山门、桥梁等200余处,使道教建筑遍布全山,其规模与气势,可与青城山、武当山、龙虎山媲美。因此,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

  明朝为三清山道教活动的鼎盛时期。山上的道教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至景泰年间,山上已经建起龙虎殿、方士羽化坛、玉零观、纠察府、演教殿、九天应元府、潘公殿、方壕上、天门石坊、飞仙台、流霞桥、石阶“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等建筑,并重建三清观,改建三清宫。明代的宫宇建筑十分独特:前后两进,座北朝南,以山上花岗岩雕凿干砌而成,石梁石柱,四周配以石墙,内供玉清,上清、太清三尊石雕石刻神像130尊,摩崖题刻45处。

  三清山山体南北长12.2公里,东西宽6.3公里,平面呈荷叶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由于处在造山运动频繁而剧烈的地带,因此三清山断层密布,节理发育,山体不断抬升,又经长期风化侵蚀和重力的崩解作用,形成奇峰矗天,幽谷千刃的山岳绝景奇观。三清山东险、西奇、北秀、南绝,美在古朴自然,奇在形神兼备,仙灵众相,维妙维肖,邀游于清虚之境,出没于云雾之中,古为道家福地洞天。山上奇峰怪石不可胜数,云雾宝光叹为观止,珍树仙葩世所罕见,灵泉飞瀑与丹井玉液媲美,幽谷溶洞为腾蛟起凤卧虎藏龙之所。历代宫观建筑与雄险奇秀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异彩纷呈,钟灵琉秀,故有“天下第一仙峰,世上无双福地”之誉。

  三清山神奇壮丽的景观是与适宜的地质、气候分不开的,是地壳运动对地质作用长期变迁的产物。三清山在地质史上经历了14亿年的沧桑巨变,曾有三次大海侵和多次地质构造运动。第一次大海浸发生于14亿年前的中元古界。那时三清山地区的地壳运动正处于“地槽”沉降阶段,海水浸没达4亿年之久,沉积数千米厚的双桥山群的复理式海相碎屑岩,并夹杂有海底火山喷发物。在“晋宁运动”后,才结束了地槽式沉降历史,地壳开始逐渐回返上升,出水为陆,三清山地区进入相对稳定的“地台”阶段。此后地壳仍有升降,只是沉降速度和缓,范围广阔。在距今6亿年前的震旦末期,发生第二次大海浸,海水浸没达1.6亿年之久,一直延续到奥陶纪末期,沉积4000多米厚的浅海相砂页岩和碳酸盐岩类,并含有三叶虫、笔石和海绵等海相古生物化石。以上两次大海浸,曾使三清山本部变成一片汪洋大海。后经奥陶纪末期的“加里东第一幕”造山运动,三清山从此完全脱离海水环境,不再接受沉积。在距今4.4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虽发生第三次大海浸,但海水仅到达三清山东南角的边缘部分。直到1.8亿年前,侏罗纪晚期与白垩纪,三清山区域内发生异常强烈的造山运动,即燕山期运动,并伴随有大规模的酸性岩浆浸入活动,从而奠定三清山构景的地质基础。在距今二三千万年前的年代里,相继发生喜马拉雅期的造山运动,即新构造运动,山岳大幅抬升,伴随水力侵蚀作用的强烈下切,使地势高低差悬殊。由于三清山的地质环境正处于造山运动既频繁又剧烈的地段,所以断层密布,节理发育,尤其是垂向的断层和节理特别发育。山体不断抬升,长期风化侵蚀,加上重力崩解作用,形成了峰插云天,谷陷深渊的奇特地貌。三清山风景区的形成,可说是天工造物,大自然的杰作。

  金沙镇是三清山东部景区的起点。东部景区以水和远眺景色见胜。自金沙镇向西,即为冰玉洞、冰玉洞瀑布。沿山路向南,小龙潭、玉帘、石门、吊桥等奇伟幽险,各具风姿的瀑布,排列其间。此处向上眺望,可见玉京、玉华、玉虚三峰峻拔而立。向南则可远见玉台女神、三排尖、巨蟒出山、三龙峰诸景。

  从东部一条古老的磴道步上4公里,即到中部景区的风门(又名玄关)。中部景区以石、松、云及古建筑、古石雕著称。在风门抬头东望,银瓶石顶端有天生石指,称为神仙指路,由此上山2.5公里,经千步门、百步门,到天门。一路可观赏清都吊桥、桂冠岭、结须岩、天宝石、神仙晒银、醉罗汉、望天蛤蟆、仙果石等怪石奇景。登上天门,即进入三清福地。三清福地为三清山的中心,海拔1460米,三清宫建于此。周围有风雷石塔、灵济庙、龙虎殿、飞仙台、方士羽化坛等古建筑。三清宫有路直达最高峰玉京峰,相距仅2公里,为观日出最佳处。三清宫附近为平顶松荟萃之地,形态各异。如虬龙飞腾、华盖张开、凤凰展翅、连理同根。云雾时飘时散,似在天上仙镜。

  由三清福地的飞仙台而下,沿水乐坑石磴西下,便到了西部景区。西部景区以山峰、瀑布、古树称奇。有形象逼真的石峰,如雄狮滚球、百鸟朝凤、墨熊石、夜莺石、鹿角石、鸡冠石、合欢峰等;有宽约40多米、落差20余米,宛如白玉屏风的八磴龙潭瀑布;有高达30多米、似红锦高悬、艳丽无比的二桥墩红瀑;有罕见的华东黄杉、福建铁杉等名贵树木。真是目不暇接,流连忘返。

  从坪溪沿南清溪而上,抵梯云浦,是为南部景区。南部景区以峰峦造型奇特、形象生动逼真闻名。在梯云浦,可观看山景,形似观音听琵琶,沿梯云岭上攀约2.5公里,到达梯云岩,近有观景台,四周山景尽收眼底。如鸽峰、猫峰、猿峰、狐峰、魔头峰、韦驮峰、朝天峰、火炬峰、跃鱼峰、双龙峰、龙门峰等。由此再上行1.5公里,过了栈道,登上玉台,即见高达80多米的三清女神峰。它端坐于玉台之下,形象逼真,实为天工造物之奇迹。越过游云峡,到达玉皇顶,奇峰林立,峰下有三龙出海峰,玉京峰亦高耸可见。最奇特的是东北有高达100多米的巨蟒出山峰,引伸头部,高昂而视。其形其景,令游人驻足观赏。

地质公园

  三清山位于扬子地块和华夏地块结合带,已知有9亿多年的地质构造演化发展历史。三清山花岗岩出露面积约98平方千米,可划分为3期:第1期为中粗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第2期为中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第3期为细粒黑云母碱长花岗岩,其中以第2期的规模最大,最重要的景点即分布于该期花岗岩内。花岗岩受北东、北西和北东东向三条断裂控制,形成典型的三角形断块山,地貌处于幼年晚期至壮年早期发育阶段。

  三清山是世界花岗岩地质、花岗岩地貌、花岗岩生态完美结合的一个突出代表,是研究西太平洋地区中生代陆内俯冲型花岗岩的最好园地。三清山花岗岩微地貌类型多样,以锥状峰峦与密集峰柱组合型花岗岩峰林为特征的地貌景观被称“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这一景观记录和保存了地球中新生代以来地壳形成演化的历史。

  三清山与黄山、华山、泰山、普陀山和克什克腾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花岗岩景观,其中的“三清山式”花岗岩景观,是具有世界对比意义的花岗岩景观型式之一。

  三清山和黄山地域相近,同为花岗岩地貌,但又有其独特之处:首先是地质结构不同,黄山古时地处华夏板块中间,没有经过大的地壳运动;但是三清山处在板块的碰撞带上,经历了大的地壳运动。因此三清山周边伴生着许多矿,比如西侧的德兴铜矿。其次三清山微地貌景观发育比黄山丰富。另外黄山经过了第四纪冰川,而三清山没有经过,属于第四纪冰川的避难所,所以三清山的山峰很尖,且植物没有被破坏。

  三清山因其独特的花岗岩地貌于2005年9月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国家地质公园[8],2012年9月21日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地质公园。

生物

  三清山是野生动植物的宝库。植被以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山地矮曲林、针叶林、竹林等为主。被子植物共有148科691属1602种(包括变种、变型),其中双子叶植物1300种544属122科,单子叶植物302种147属26科。蕨类植物共有28科52属86种。有国家保护植物33种,隶属30属22科,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6科12属12种;被子植物15科17属20种。野生动物有800多种。

三清名花

  最珍贵的是天女花,天女花是世界珍稀花卉,也是三清山群芳之冠,花瓣洁白如美玉,重瓣厚质,细嫩晶莹,花蕊赤红,香型馥郁,经久不散。花名为“天女”,可见其天资丽质不凡。

  数量最多的是杜鹃花,品种有云锦、 猴头、紫丁香、鹿角、马银花、映山红等十九种。猴头杜鹃满山都是,司春女神至玉台一带已 经成为杜鹃林,大的高达数米,直径40余厘米,树龄达1700多年,实属罕见。花开时节,如团 团彩云,沿途数里,香气袭人。

  还有高山玉兰,婷婷玉立,花朵大如手掌,花色有嫩黄、浅红,高出于灌木之上,或生长于流泉之畔;或斜倚峰壁之间;或回首凝眸于道旁,淡雅高洁,惹人喜爱。

三清古树

  三清山的古树名花是三清山景区自然 景观四绝之一,植物资源异常丰富,可谓天然植物园,而且这些树的树龄动辄数百年,树龄上千年的同样比比皆是。根据调查鉴定,三清山的珍稀树种有三清松、白豆杉、香果树、华东黄杉、华东铁杉、福建柏、木莲、高山黄杨等。这些多为国家保护树种,不仅有很高的经济价值,而且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由于受高山风、霜、雨、雪、雾等自然气候影响,三清山松的造型千姿百态,枝桠曲折,树冠平展,且多两株并生。有的破岩而出,有的盘石而生,有的挺立于峰顶,有的垂挂于陡壁,神态各异,气度非凡。比较突出的有生死相依、姐妹松、连理松、华盖松等。生死相依是位于南清园一线天景点上的两个松树,一枯一荣两颗松树相互守护着,默默地经历了数百年风雨。位于天门崖上的姐妹松,树冠平展,枝叶相连,像一对孪生姐妹,挽手玉立,迎送往来游客。除了松树以外,三清山的华东黄杉也是江西首次发现,华东黄杉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珍稀树种。而三清山华东黄杉总面积达到8000余亩,株数最多的每亩有23株,蓄积量最大的每亩15.23万立方米,分布之广,数量之多,极为罕见。

  在三清山西北麓,还有方竹、古银杏、金桂、罗汉松、缨络柏等名贵树种。

三清药材

  三清山地处亚热带湿润季风区,境内原始森林茂密,植被以常绿针阔天然混交林为主,因而有效地保存了大量的草本类药用植物和木本类药用植物。早在1971年至1978年,中国中药研究所和北京中医院中药系就派出了医疗队对三清山药用植物资源作过多次调查,其后又有其他的普查组对三清山地区作过多次调查。

  根据这些调查,初步统计三清山有药用植物349种,隶属于124科。其中兰类植物6科7种,地衣类植物2科2种,苔藓类植物2科2种,蕨类植物14科23种,裸子植物6科8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85科272种,单子叶植物9科35种。

  从采集到的药用植物看,三清山上既有我国传统的中成药材,比如大血藤、厚扑、钩藤、 杜仲、南沙参、前胡、括萎、细辛、麦冬、黄莲、黄精、何首乌、石耳、灵芝、忍冬、银杏、辛夷花、桔梗等。也有近来新发掘具有显著疗效的药用植物,如绞股兰、草珊瑚、香茶菜、三叶青、三尖杉、牡蛎等。

珍禽异兽

  三清山地处怀玉山脉腹部,古代交通不便,人烟稀少,而且山高林密,沟谷纵横,气候适宜,为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极为有利的自然环境。

  根据普查资料记载,三清山共有各种飞禽走兽300余种,其中不少为珍稀的动物。如飞仙谷一带的金钱豹,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还有一种短尾猴,体长约60厘米,常栖息于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地常绿落叶混交林带,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其它的动物还有黑鹿、狗熊、穿山甲、相思鸟、五音鸟、百舌、画眉鸟、猫头鹰、山 羊、野猪等。

  这些动物栖息在丛林之中,由于三清山植物资源丰富,这些动物的食物来源异常充足。同时这些动物的栖息地很多直到现在仍然是原始丛林,动物的栖息环境仍然保持着原始的生态平衡,所以三清山的动物数量、种类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数字。

三清古迹

三清道观

  三清山有“露天道教博物馆”之称,道教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景区内保存完好的大批道教古建筑群是我国保存比较系统、完善的一批珍贵文物。

  三清山道教古建筑群在总体布局上,构思奇妙,多样而统一,这与道家总体思想宇宙观是分不开的。遍布全山的古建筑,共有230多处,有条不紊,形成一个奇妙的有机总体,这个总体就是道家太极八卦图的模式。即以三清宫为一个中心(无极),前后两殿象征阴阳二极(太极),围绕着这个中心的各部景点建筑物向四面八方辐射,并与自然景观巧妙的交织在一起,相互因借,相辅相成,融为一体,突出地体现了道家宇宙观。

  这些人文景观,不仅在总体布局上体现了道家的宇宙观,即在每一景物的设计上,也充分体现了道家“有无相生”的“变易”法则。风门、逍遥路、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等,往往于迂回曲折处豁然开朗,于山穷水尽处柳暗花明。

  在造型艺术上,也渗透着道家“动与静、虚与实、巧与拙、藏与露”的朴素辩证法。风雷塔、龙虎殿等,借势造景,借景传神。沉静古建筑,以日月之运行、山峦之起伏、云海日出之变幻为背景,景愈藏而境愈深。

三清古道

  三清山经过多年的开发与建设,目前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的一流景区了。景区的游步道也大部分是近年新修的,相对规整,即保证了游客游览的安全,也改善了游客的游览体验。

  景区中也保留了许多古人修建的游步道,这些游步道大多数依据山势而建,有的就是在山石上开凿出来的。三清宫景区的游步道,三清宫经九天应元府至玉京峰的游步道等,这些古道已经非常苍老,布满苔藓,斑驳的石板早已经磨地非常光滑。行走在这些千百年前的先人开辟的古道上遥想当年先人筚路蓝缕开辟山路之艰辛,而今人闲庭信步之逍遥自在,怀古心境顿生。而今人修建的游步道,历经百年之后又成为后来者之“古道”,时光的更替,人事的变迁,就在这些古道上一幕幕的上演。

  三清山景区范围广阔,除了核心景区已经开发的500余处景点,景区外围的丛林、山谷中尚有更为丰富的旅游资源未开发出来。在三清山西部八祭一带、北部汾水这些未开发的原始丛林、山谷中,也有一条条世人罕有问津的古道静静的铺展着。与核心景区中古人修建的游步道不同的是,这些古道更具有原始野味。多年以来,只有采药的山民敢去走这些古道,因为茂密的原始丛林掩映着这些古道,很难辨别方向,稍不留神就会迷失方向。但是这些古道却是三清山景区最纯正的原始韵味,是三清山的宝藏。

摩崖石刻

  三清山摩崖石刻意蕴深邃,渗透着道家朴素的辨证法。景区内古代的摩崖石刻大部分刻于宋代以前,内容以景点名称为主,也包括很多具有道家特色的短句词汇。“清静常矣”,“清风”,“登殿步虚升太虚之上无上;入门求道悟真道玄之又玄”,“殿开白昼风来扫;门到黄昏云自封”等楹联、摩崖石刻,朴素之中,韵味悠远,细细品味,总有所得。

  除了古代遗留至今的石刻,今人诸多名流也在三清山留下了不少墨宝。如吴官正的“造物情意浓”、沈鹏的“三清山”、舒同的“三清山”、钱君陶的“江南第一仙峰、天下无双福地”、刘艺的“巨蟒出山”、佟韦“道法自然”、邹德忠“秀绝江南”等。内容大多是对三清山的赞誉之辞,体现着三清山的景观特征和三清山在华夏名山中的独特地位。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