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侍郎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学生古诗词经典读本1-3年级 4-6年级 7-12年级 小学生必背75首 唐诗三百首 千家诗 全唐诗 诗词名句 其他名篇


上高侍郎

唐·高蟾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诗题与背景:

学生经典古诗词APP-安卓苹果通用.png

  《上高侍郎》是唐代诗人高蟾所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诗题一作《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千家诗》收录此诗时,题作《上高侍郎》。上高侍郎:即上书给高侍郎。上,呈上。高侍郎,即侍郎高骈。侍郎,官名,为朝廷各部的副长官。


  高蟾的诗在《全唐诗》中仅保存36首,但很有特点。总起来看,主观抒情的多,客观记事的少,但都浸透着个人的凄楚和时代的悲哀。高蟾的诗全是律诗、绝句,尤以五绝和七绝为多。高蟾的诗风与李白相似,清通不尚雕饰,以表情达意为主,有些地方,宁肯不合律,也不以声害义。高蟾的诗中往往用叠字,与其他字词搭配,构成美好的诗句,这是他诗歌的独特之处。关于这首《上高侍郎》有一段本事,《唐才子传》记载:“(高蟾)初累举不上,题诗省墙间曰:‘冰柱数条搘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是年人论不公,又下第。上马侍郎云(诗从略)。”高蟾在应试落第后,上书给官员高侍郎,用意是借以暗示自己的抱负和请求。


逐句释义: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 天上的碧桃调和了露水来种植,太阳旁边的红杏倚靠了云气得到栽培。
  碧桃:传说中仙界有碧桃。
  和:调和,掺和在一起。
  倚云:靠着云气。
  天上:指皇帝、朝廷。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 (犹有卑贱的)芙蓉花生长在这秋江上,(只恨自己的时运不好)怎敢向着东风怨恨它不给开花(的风呢)。
  芙蓉:荷花的别名。
  秋江:清冷的江上。
  向:对着。
  未开:未开花。


《上高侍郎》题图


作品赏析:

  这是一首晋谒诗,表达了希望得到高侍郎赏识、援引的意思。唐代科举惯例,举子考试之前,先得自投门路,向达官贵人“投卷”(呈献诗文)以求荐举。全诗运用比体,寄兴深微。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用“碧桃”、“红杏”、“和露”、“倚云”等词语进行比拟,借花喻人,委婉地抒发了自己因出身寒微,无人举荐而名落孙山的感慨。“天上”、“日边”,象征及第者一朝跃入龙门则身价倍增,地位立刻就高高在上。“和露种”、“倚云栽”比喻有些人能及第入仕,是朝中有人为他们推举。这正是“碧桃”在天,“红杏”近日,方得“和露”“倚云”之势,并非僻居于秋江之上无依无靠的“芙蓉”所能及也。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芙蓉”是作者自比。作为取譬的意象,芙蓉是由桃杏的比喻连类生发出来的。虽然彼此同属名花,但“天上”、“日边”与“秋江”之上,所处地位极为悬殊。这种对照,与左思《咏史八首》名句“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类似,寄托贵贱之不同乃是“地势使之然”。这里还有一层寓意。秋江芙蓉美在风神标格,与春风桃杏美在颜色妖艳不同。《唐才子传》称“蟾本寒士,……性倜傥离群,稍尚气节。人与千金无故,即身死不受”,又说“其胸次磊块”,等等。秋江芙蓉孤高的格调与作者的人品是统一的。末句“不向东风怨未开”,表面只怪芙蓉生得不是地方(生在秋江上)、不是时候(正值东风),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作者还是充满了自信,是“未开”,而不是“不开”,只要东风来临,迟早是会开的。


  此诗在写法上巧用比拟手法,使作品在表情达意上既委婉含蓄,又发挥得淋漓尽致。高蟾在作诗后的第二年终于蟾宫折桂,如愿以偿了。


名家点评:

  宋·孙光宪《北梦琐言》:(高蟾)《落第》诗曰:“天上碧桃和露种……”盖守寒素之分、无躁进之心,公卿间许之。先是胡曾有诗曰:“翰苑何时休嫁女,文章早晚罢生儿。上林新桂年年发,不许平人折一枝。”罗隐亦多怨刺,当路子弟忌之;由是渤海策名也。

  宋·蔡居厚《诗史》:高蟾累举不第,有诗云:“月桂数条榰白日,天门几扇锁明时。阳春发处无根蒂,凭仗东风次第吹。”怨而切。又《下第上主司马侍郎诗》云:“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芙蓉生在秋江上,独向秋风怨未开。”人颇怜其意。明年,李昭知举,遂擢第。

  明·敖英《唐诗绝句类选》:谢叠山曰:此诗妙在后二。

  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凡士值数奇,率多怨辞,未免得罪于人。如高蟾《下第》诗,不尤知贡举者不与吹嘘,但托意“芙蓉”自不开向东风,则其中含蓄何保远也!章碣亦有闻知贡举者以私意取其门客,不欲显言,而借“望幸”为题以写其心。胡济鼎曰:此所谓“主文而谲谏”者也。熊勿轩曰:孟东野《下第》诗不如高蟾一绝,为知时守分,无所怨慕,斯可贵也。

  清·黄生《唐诗摘钞》:语含比兴。前二句喻得第者沐知遇之恩;后二句喻己下第,皆时命使然,不敢归怨于主者,犹有诗人温柔敦厚之意。若孟郊之“恶诗皆得官、好诗抱空山”,几于怒骂矣,岂复呵以为诗乎!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存得此心,化悲愤为和平矣。

  清·李鍈《诗法易简录》:时命自安,绝无怨尤,唐人下第诗以此为最。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扫描

《千家诗》上海文益书局1947年版


试题精选:

  1.解说本诗第一、二句所象征的内容。(3分)

  参考答案:得第者有所凭恃,特承恩宠,春风得意、前程似锦,平步青云。(3分,答出1点给1分)


  2.简析全诗的主要艺术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情感。(4分)

  参考答案:手法:诗全用比体(答比拟、比喻、对照,均可给1分)。思想情感:诗中暗寓自己生不逢辰的悲慨,又不卑不亢,毫无胁肩谄笑的媚态,同时也表现出了对自己才具的自信。(3分,答出1给点1分)


作者简介:

  高蟾唐朝诗人。河朔人。家贫,工诗,气势雄伟。性倜傥,然尚气节,虽人与千金,非义勿取。十年场屋,未得一第,自伤运蹇,有“颜色如花命如叶”句。与郎中郑谷为友,酬赠称高先辈。乾符三年(876年),以高侍郎之力荐,登进士第。乾宁间,为御史中丞。《全唐诗》收其诗一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