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译文】

  看不清庐山本来的面目,只因为自己身处这庐山之中。


【注释】
  不识:不能认识,不知道。
  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等。
  只缘:只因为。
  此山:这座山,指庐山。


【出处】

  宋·苏轼题西林壁》,全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背景】

  《题西林壁》为宋代文学家、诗人苏轼所作,体裁为七言绝句,是一首描写庐山景色的写景诗和哲理诗,题写在庐山西林寺的墙壁上。题:书写,题写。西林:指西林寺,在庐山西麓。据南宋施宿《东坡年谱》记载,此诗约作于神宗元丰七年(1084年)五月间。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庐山高图》(局部) 明代画家沈周作


【赏析】

  《题西林壁》是一首写景诗,也是一首哲理诗,语言浅显,寓意深刻。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

  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之所以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是因为身在庐山之中,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只能看到局部。这两句诗内涵丰富,反映了“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即局外人有时会比局中人更容易看到事物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