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军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北军中华民国时期的一支军队,曾经是近代中国政治版图中一支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政治势力。前身为奉系军阀张作霖所统率的军队,称为奉军。1928年底张学良东北易帜之后,奉军被中央政府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由张学良统辖。

概述

  东北易帜后,东北军编成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1930年9月,张学良支援蒋介石参加中原大战,以其9个精锐旅共10万人编成两军,由于学忠王树常统领入关。中原大战结束后,入关的9个旅及配属(骑兵3个旅及炮兵、工兵等)分驻在平津一带。1931年7月,为讨伐石友三的反蒋反张战争,又将东北的步兵3个旅、炮兵2个团共8万人调进关内。再加上驻山海关的何柱国旅,这时东北军步兵精锐和大部炮兵分布在平津及河北、察哈尔一带。留驻东北的步兵12个旅、骑兵3个旅和省防旅,装备都较关内部队差。由于东北军政当局历来是反共反苏的,特别是1929年中东铁路事件后,在兵力部署上主要是用来对付苏联“九一八”事变前夕,在东北的正规军40万人(保守估计)。

  空军 东北空军全盛时期(即张作霖统治时期)装备飞机300架,共5个航空兵队。中国东北兵工厂有自己制造飞机的技术,飞机除了购买和西方列强赠送以及战场上缴获的之外,东北军自己制造的战斗机很有特点,战斗机被称为辽F1式.为双翼型,它吸收了德国和法国战斗机的优点,当时算是比较先进的机型为双翼型,装备有两挺刘易斯航空机枪。轻型轰炸机称“辽FHl式”,可载4枚50千克的航空炸弹;中型轰炸机称“辽H1式”,每架轰炸机有2名飞行员,2挺机枪,可载4枚100千克的航空炸弹,飞机航程比较远,是东北自制飞机中技术含量最高、制造难度最大的飞机,价格比较昂贵,制造困难,因此仅有10架。当然.这些高端技术的应用,也提高了奉系军阀的军事地位。

  海军 东北海军拥有大小舰只27艘,3.22万吨,舰队官兵3300人。主力舰“海圻”号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巡洋舰,其余还有“海琛”、“镇海”、“威海”、“同安”、“永翔”、“楚豫”、“江利”、“定海”等战舰。当时全国军舰只有42000吨,东北就占76.7%。

历史

奉军时期

  东北军前身为奉系军阀张作霖所统率的军队,称为“奉军”。辛亥革命之后由东北地区的保安部队和新军组成。1920年联合直系击败皖系,势力扩张到山海关以内。1922年与直系冲突,爆发第一次直奉战争,奉军退回东北。1924年爆发第二次直奉战争,直系惨败,奉军重新控制北方大部分地区,势力直逼上海。1925年秋吴佩孚发动反奉战争,冯玉祥也策动奉军郭松龄反叛,奉军击败冯玉祥,郭松龄亦被讨死。1926年春,张作霖入主北京。

  1927年张作霖自命中华民国陆海军大元帅,摄行大总统职责,成为北洋政府的末代统治者。1928年,奉军被蒋介石李宗仁冯玉祥阎锡山的联军打败,退回东北。1928年6月4日,因一直未回应日本方面政治和经济的诉求,张作霖乘火车,被日本关东军行刺,炸成重伤,当日送回奉天官邸后死去,是为“皇姑屯事件”。其子张学良继任奉军统帅,于1928年12月29日通电全国,宣称接受南京国民政府管辖,史称东北易帜

东北军时期

  1929年,奉军被蒋介石改编为国民革命军东北边防军,简称“东北军”,约30万人,由张学良统辖。1930年爆发中原大战,东北军支持蒋介石,主力再次入关,控制京津地区,并收编冯玉祥军宋哲元部。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张学良为保存实力,命东北军退入关内,在关内的广大将士义愤填膺,纷纷要求“打回老家去!”“收复失地!”一些未入关的爱国官兵自发奋起抵抗,著名的江桥抗战双城阻击战哈尔滨保卫战等,打击了侵略军的嚣张气焰,并推动东北各地抗日义勇军迅速 崛起。流亡入关的东北各界名流和爱国人士奔走呼吁,于1931年9月27日在北平成立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大力开展支援义勇军工作。

  1933年东北军宋哲元部参加抗日长城战役。1934年3月张学良就任鄂豫皖“剿总”副司令,驻武昌,部分东北军南下。1935年夏张学良任西北剿总副总司令(总司令是蒋介石),16万东北军主力被蒋介石调至陕甘一带围剿红军,经历劳山、榆林桥、直罗镇三次战役,损失近三个师。南满官兵久厌内战,张学良秘密至上海会见杜重远李杜等人士,中共秘密党员刘鼎赴张学良处工作。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发动了西安事变,迫使蒋介石与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日。

七七事变后

  七七事变爆发后,东北军与全国军队一起迅速开往各抗日战场,其中四十九军、五十七军和六十七军在淞沪战役南京保卫战中浴血奋战,牺牲惨重,五名将军战死前线;五十一军参加保卫淮河及徐州会战(包括台儿庄战役),后与五十七军一起挺进鲁南;五十三军转战冀、豫、鄂、湘,后入缅甸越南对日作战。在激战中,吴克仁朱鸿勋吴桐岗刘桂五方叔洪黄德兴刘启文扈先梅等将领及无数官兵阵亡。

  张学良被扣后,东北军在蒋介石消灭异己政策下,大量消耗损失并被分化瓦解。广大官兵纷纷觉悟,在共产党帮助下,陆续脱离南京政府控制,走上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争的道路。1937年10月,五十三军六九一团团长吕正操在冀中举起抗日大旗,经小樵改编,部队迅速发展,后编为八路军第三纵队并建立冀中军区。1942年8月,五十七军一百十一师师长常恩多和苏鲁战区秘书主任兼政务处长郭维城率该师举行“八三”起义。中共山东分局闻讯,立即派从该师撤出的秘密党员万毅(该师三三三旅旅长)和王振乾急返部队。新一百十一师推选万毅任师长(常恩多病逝),后编为八路军滨海支队。1945年8月,奉朱德总司令命令,吕正操、万毅、张学思等率部挺进东北,实现了张学良将军和东北人民湔雪国耻光复故土的宿愿。东北军走向抗日战场,经过了苦难而曲折的道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