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师范大学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北师范大学校徽
东北师范大学校门
东北师范大学 图书馆
东北师范大学 钟楼

  东北师范大学汉语拼音:Dongbei Shifan Daxue;英语: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英文缩写:NENU),中国教育部直属的综合性师范大学,“211工程”大学之一。位于吉林省长春市。建校于1946年,原名为东北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1950年,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易名为今名东北师范大学,学校类型变更为师范大学。目前共有本部、净月两个校区。

校史

  学校建校于1946年,是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创建的第一所综合性大学,原名“东北大学”。1946年,延安大学、华北联合大学百余名教师、干部加入。1949年迁至并寻址长春。随后,国立长春大学、国立东北大学、国立长白师范学院等学校纷纷加入。1950年4月,根据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东北人民政府将学校易名为“东北师范大学”,学校类型变更为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第一任校长为著名将军张学良之胞弟、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学思。此外,教育家张如心、成仿吾、丁浩川等人亦曾担任领导职务。

  1958年10月,学校改名为“吉林师范大学”(与今吉林师范大学并非同一学校),并改为隶属于吉林省人民政府。1971年7月至1977年9月,学校因文革停办。1978年2月改为教育部、吉林省人民政府共同隶属。1980年8月恢复“东北师范大学”一名,并恢复隶属于教育部。

  1995年,学校通过211工程的部门预审,成为该工程的重点建设大学。

学校标识

校训

  勤奋创新 为人师表

校标

  标识的造型,以原东北师范大学标识的“笔尖”、“五星”、“书籍”作为基本构成要素,对于造型要素进行整体地重新组构,并赋予其新的内涵与理念精神。标识的底部,处理成三个递进的“萌芽”造型,象征“中小学教育”,以此寓意“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学宗旨与特色。标识的中部,是一本展开的书籍,象征知识与文化的教育及传承,舒展的“v”形造型,又与英文“victory”(译为:成功等涵义)第一字母同构,寓意人才培养目标的取向性。标识的上部,即与展开的书籍“v”形造型相适合,组构成向上拓展的“笔尖”造型,象征教育事业的发展与进取精神。

  标识色彩:

  蓝色——象征世界的本源色、希望色,寓意无限、理想与永恒。
  白色——象征纯洁、高尚。

  设计者: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姜凡教授

校歌

  东北师范大学校歌词作者为公木,曲作者为吕远。

  旧校歌的歌词为:

  烽烟滚滚,雪海茫茫,东北群英融汇一堂。越过高山,跨过松江,智慧的大队在战斗中成长。燃烧着青春的火焰,沐浴着党的阳光,扬起那科学的风帆,泛游知识的海洋。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向着未来,前进,前进,向着共产主义的理想。 四十余年,光辉历程,八千里路桃李飘香。屹立长春,面向太阳,智慧的洪炉在日夜闪光。播种希望的园丁,塑造灵魂的工匠,高举那真理的火炬,照亮前进的方向。前进,前进,向着四化向着世界,前进,前进,向着全人类的解放。

  新的校歌的歌词为:

  烽烟滚滚,雪海茫茫,东北群英融汇一堂。越过平原,跨过松江,智慧的大队在战斗中成长。燃烧着青春的火焰,沐浴着党的阳光,扬起那科学的风帆,泛游知识的海洋。前进,前进,向着胜利,向着未来,前进,前进,向着东西文化的高峰。 培育英才,成就辉煌,祖国大地桃李飘香,屹立长春面向太阳,智慧的鸿儒在日夜中成长。播种希望的园丁,塑造灵魂的工匠,高举那真理的火炬,照亮前进的方向。前进,前进,向着四化,向着世界,前进,前进,向着共产主义理想。

校领导

  • 党委书记:盛连喜
  • 校长:刘益春

历任校长

  • 张学思 1946年02月—1948年06月
  • 张如心 1948年07月—1952年09月
  • 成仿吾 1952年10月—1958年08月
  • 丁浩川 1958年09月—1961年08月
  • 黄彦平 1961年09月—1964年07月
  • 亚马 1964年08月—1968年10月
  • 刘光 1979年10月—1981年01月
  • 黄彦平 1981年02月—1983年06月
  • 郝水 1983年07月—1986年10月
  • 黄启昌 1986年11月—1992年11月
  • 王荣顺 1992年12月—1998年10月
  • 史宁中 1998年11月—2012年4月
  • 刘益春 2012年4月—至今

院系设置

  学校共设教育学部、马克思主义学部、政法学院、经济学院、商学院、文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学院、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物理学院、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城市科学学院、环境学院、体育学院、传媒科学学院、留学生教育学院、民族教育学院和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

重点实验室(重点研究基地)

  • 国家工程实验室:药物基因和蛋白筛选国家工程实验室
  • 国家专业实验室:草地生态工程实验室
  •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植被生态科学实验室、多酸科学实验室、应用统计实验室、分子表观遗传学实验室、紫外光发射材料与技术实验室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百所重点研究基地:农村教育研究所、世界文明史研究中心
  • 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环境保护湿地生态与植被恢复重点实验室
  •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农业与医药基因工程研究中心
  • 教育部数字化学习支撑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 吉林省生态系统恢复与生态系统管理实验室

参考条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