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干语

来自中文百科,文化平台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东干语东干语:Хуэйзў йүян,罗马化:Hueizu Yüyan小儿经:حُوِظُ يُوْيًا‎;汉字:回族语言),东干族使用的语言,为中国西北地区汉语中原官话兰银官话在中国境外的特殊变体。主要融会了俄语词汇,也融会阿拉伯语波斯语突厥语部分词汇。近来由于和中文的交流增加了,也吸收了不少普通话词汇。而东干语其中又可细分为甘肃方言和陕西方言变体。其书面语以甘肃方言为基础,另外在20世纪初,出现了大批东干语文学作品,亦成为今天其语言的语法规范。东干语与普通话互通。若一个陕西关中人遇上东干人,他们可轻易沟通,从中反映两种语言的相似性

历史

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的东干人(还包括其他前苏联国家的小社群)是19世纪7080年代同治陕甘回乱被平定后,迁入这一地区的回族的后代。中国西北的回族(常由19世纪的西方学者们与中国和中亚的其他突厥语民族一起称为“Dungans”或“Tungani”)一般与当地汉族说相同的官话(或在回族定居的特定地区)。与此同时,因为他们经历的独特历史,他们的词汇中有很丰富的伊斯兰术语,来自阿拉伯语、波斯语和突厥语借词,以及将其翻译为汉语后的词汇。集市中的回族商人为守护隐私,可以彼此说阿拉伯语和波斯语数词。这些词汇,即所谓“回回话”,常常作为群体认同的标志。20世纪早期游历中国西北部的旅行者的日记写道:“回族在某种程度上有自己的词汇和说话方式。”

东干语因为脱离了中国,受到了来自俄语和邻接的突厥语的强烈影响。

苏联的东干语正字法是基于甘肃省方言,而不是基于标准汉语。东干语在东干语村庄的学校中被教授。在苏联时期出版过几本东干语教科书、3卷俄–东干语词典(1.4万词)、东干–俄语词典,以及东干语语言形态学。第一份东干语报纸在1932年开办,现在还以周报出版。

杜磊(Dru C. Gladney)和中国境内的回族共事一段时间后,1988年拜访阿拉木图东干人时,他将他们的口音描述为“甘肃话和突厥语、俄语词汇的杂交”。

东干语文的演进

东干文字过去曾用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小儿经拉丁字母书写,但在苏联影响下,1954年后转用斯拉夫字母作为拼音文字,有学者形容这是“唯一以斯拉夫拼音的中国方言”。若与中国方言相比,东干语发展全面:除了有自己的文学,亦有报纸及课本。

词汇

语词上,他在们保留了一些古汉语词和西北方言。例:政府机关为“衙门”(ямын,ya-min),警察为“衙役”,学校为“学堂”,商店叫做“铺子”,老婆叫做“婆娘”,领导人叫做“头子”,把“农庄主席”叫“把式”,把“签名”叫“画押”,把性行为叫“入日”。不过,基本上主要使用以陕甘方言为主的西里尔字母拼音字。比如:电脑操作上的“进入”称为“进来”(чинлэ,jin-le,英语:login;хуанйин чинлэ (欢迎进来))。

东干语有不少俄语、突厥语、波斯及阿拉伯语等民族语言的借词。俄语词有:

  • 巴尔基阿(партия,党)
  • 考拉号子(колхоз,集体农庄
  • 玛什乃(машина,摩托车/汽车)
  • 根诺(кино,电影院、电影)
  • 康比尤特(компьютер,电脑)
  • 基万(диван,沙发)
  • 布拉基(платье,连衣裙)
  • 合列巴(хлеб,面包)
  • 乌哈(уха,鲜鱼汤)
  • 伏特加(водка,烈性酒)
  • 阿尔申(арши́н,俄尺)
  • 嘎(гектар,公顷)等。

除此之外还自造了不少意译词,如猜活、影图(照片)、黑明(昼夜)、咬狼(狼狗)、风船(飞机,不是日语的“汽球”)、水船(轮船)、拓(复印)、写家子(作家)、唱家子(歌手)、出了世的(出版)、洗牙药(牙膏)、糖病(糖尿病)、铁车(火车)、绿纸(美元)。

还有一些由两种或多种民族语言词汇组合而成的混合词组。如“吆машинэ”(开汽车)、“联合щтат”(联邦)、“姑姑чка”(小姑姑)等都是由东干语词和俄语词组合而成的。道色俩目、念苏儿、接都瓦、站者那孜、洗尔不代斯、送埋体等,都是由东干语词和波斯、阿拉伯语词组合而成的。大巴扎(大的集市)、油馕(和油、鸡蛋做成的小馕)、卡拉湖(热湖)等是由东干语词和突厥语词组合而成的。

由于俄语、吉尔吉斯语哈萨克语、阿拉伯语等是没有声调的,东干语将上述语言中的词语借入到自己的语言中时,一般要进行一些改造,使借入词语的音节带上声调,有的音节还要去掉词尾,或者发生一些音变,以便和东干语的音节读音相一致。外来借词加上声调的,如俄语中的“машина”(汽车),在东干语中读作“машинэ”(玛什乃);吉尔吉斯语中的“комуз”(三弦琴),在东干语中读作“комузы”(考姆孜);哈萨克语中的“домбыра”(二弦琴),在东干语中读作“дунбура”(冬不拉);阿拉伯语中的“niyyat”(施舍),在东干语中读作“не́тѐ”(乜贴)。

语音系统

声调

东干语只保留有三个声调;及轻声调,原来汉语北方话的阴平调和阳平调合并了成为同一个声调。从标准汉语的角度来说,东干语没有第二声,所有在标准汉语中读第二声的字基本都读成第一声,比如“妈”和“麻”都读作“妈”。中古音中清音声母和次浊声母入声字和去声字同调,全浊声母入声字和阳平字同调。由于东干语的书面形式(即书面语)受斯拉夫语音体系和字母的制约,它的口语读音和书面语读音出现分歧观象,如“主、出”二字,东干语口语里声母读作[pf、pfʰ],由于斯拉夫语中没有[pf、pfʰ]这两个音位,在书面上也没有相应的字母。

东干语语法

位于吉尔吉斯米粮川乡的博物馆,东干语招牌写着“Совет Лянбонди Йинщун Мансузы Ванахунди музей фонзы”,即“Soviet 联邦的 英雄 曼素子·王阿訇的 Muzei 房子”,可见“苏维埃”(Soviet)和“博物馆”(Muzei)直接采用俄语借词,其余单词则是汉语词汇。

从词法上看,东干语学者将东干语的词类划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形动词、副动词、连词、副词、语气词、前置词等十一类。里面的形动词、副动词、前置词完全是照搬俄语的词类。东干语里的名词有“数”的语法范畴,表人和表物的普通名词后面都可以加“们”表示复数,如娃们、学生们、连手们、学堂们、考拉号子们等。形容词有长尾、短尾之分。数量关系的表达,东干语采用“千进位制”,把“两千”说作“两个千”,“两万”说作“二十千”,“十万”说作“一百千”。年月日的表达采用俄国人的语言习惯,即先说日,后说月,如东干人把“五月一日”说作“初一的五月”,把“三月八日”说作“初八的三月”。东干语中的量词有本语的量词,也有从俄语和突厥语中借入的量词。量词“个”使用广泛,有代替其他量词的发展趋势。

从句法上看,东干语的语序受阿尔泰语系影响比较大,经常使用前置词“把”将宾语提前,放在谓语的前面,如“狗把猫看见”、“把话说了”、“把鹞子我哥哥拿肉喂的呢”等。俄语中的定语从属句也对东干语语序有一定影响。俄语中常用定语从属句限定主句中的某个名词或用作名词的词来表示它的特征,在这种俄语语法现象影响下,东干人的语言里经常出现“说哩这个话的人是法蒂玛”、“做哩这个事的人是张尔利”等一类话。

东干语里的补语表示法比较特殊,它可以在形容词后面使用副词来表示,如“天气冷得很”,但使用更多的是形容词后面加副词,前面也加副词来表达,形成“状语—形容词中心语—补语”的结构方式,如“城上的灯太亮得很”、“花园太清秀得很”、“鹞子太麻利得很”、“鹿把它太难逮得很”等。